一、包庇罪既遂判刑标准细分是什么?
包庇罪既遂判刑标准细分,是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二、本罪与它罪的区分
(一)本罪与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窝藏、包庇行为是在被窝藏、包庇的人犯罪后实施的,其犯罪故意也是在他人犯罪后产生的,即只有在与犯罪人没有事前通谋的情况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才成立本罪。如果行为人事前与犯罪人通谋,商定待犯罪人实行犯罪后予以窝藏、包庇的,则成立共同犯罪。因此,《刑法》第310条第2款规定,犯窝藏、包庇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共同犯罪所犯之罪的法定刑低于窝藏、包庇罪的法定刑,也应以共同犯罪论处。
(二)本罪与伪证罪的界限
伪证罪中的故意作虚假证明为犯罪人隐匿罪证的行为,与窝藏、包庇罪有相似之处。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本罪为一般主体;而伪证罪是特殊主体,只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与翻译人。
(2)本罪发生的时间没有限制;而伪证罪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中。
(3)本罪是通过使犯罪人逃匿或者采取其他庇护方法,使其逃避刑事制裁;伪证罪掩盖的是和案件有重要关系的犯罪情节。
(4)窝藏、包庇的对象既可以是未决犯,也可以是已决犯;而伪证罪所包庇的对象只能是未决犯。
(三)本罪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界限
以往的刑法理论认为,消灭罪迹与毁灭罪证的行为构成包庇罪。刑法增设了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之后,也有人认为包庇罪包括帮助湮灭罪迹和毁灭罪证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包庇罪应仅限于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而不包括帮助犯罪人毁灭或者伪造证据的行为。不过,这两种犯罪的法定刑相差较大,如何合理划清其界限,还需要研究。
包庇罪的认定,是需要根据司法机关在进行司法审理的过程中,犯罪分子包庇罪犯所造成了司法审理的错误情况来进行认定的,相关情况的处理,还需要首先对犯罪事实是否属于故意行为进行认定,如果是过失行为导致的不构成本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八节 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第三百六十二条 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2024失火罪既遂判刑标准细分
415人看过
-
刑法窝藏罪既遂的判罪标准是什么,与包庇罪有什么区别
65人看过
-
刑法中窝藏、包庇罪既遂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
241人看过
-
包庇罪判刑有什么标准
326人看过
-
什么是包庇罪,包庇罪量刑的标准是什么?
83人看过
-
2024包庇罪既遂的处罚标准
458人看过
-
如何判刑? 包庇罪既遂的处罚标准是什么?江苏在线咨询 2023-08-13包庇罪既遂的最新处罚标准是:自然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是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包庇,应限于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犯罪人。
-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既遂处罚标准是什么包庇毒品犯罪量刑标准是什么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22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是指明知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其罪行,或者帮助其毁灭罪证,以使其逃避法律的制裁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禁毒活动。其犯罪对象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客观方面表现为事先没有通谋的情况下,实施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行为。主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在事先无通谋的情况下
-
刑法对既遂包庇罪的量刑标准,既遂包庇如何处罚陕西在线咨询 2021-10-1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主要是指隐瞒,多次实施隐瞒,隐瞒行为,隐瞒犯罪极其严重的刑事犯罪者等。
-
包庇罪既遂量刑标准,窝藏包庇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辽宁在线咨询 2021-10-1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主要是指隐瞒,多次实施隐瞒,隐瞒行为,隐瞒犯罪极其严重的刑事犯罪者等。
-
刑法规定的窝藏、包庇罪既遂标准是什么,包庇罪的量刑标准又是什么湖北在线咨询 2022-02-27刑法规定,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本罪为选择性罪名,具体包括窝藏罪和包庇罪。窝藏,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或者为其提供钱财,帮助其逃匿;包庇,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予以包庇的行为。在司法机关追捕的过程中,行为人出于某种特殊原因为了使犯罪人逃匿,而自己冒充犯罪的人向司法机关投案或者实施其他使司法机关误认为自己为原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