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举行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拟对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7个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解释。针对医院办理假住院套取医保,开豪车住豪宅还领低保的骗保行为,解释草案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属于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公司财物的行为。
尽管住豪宅领低保与其他社会欺骗行为同属不当获利,但这种骗保行为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弄虚作假,也不能简单与不符合低保条件画等号。毕竟其侵占的是弱势群体的保命钱,挑战的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底线。
更为关键的,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符合《刑法》界定的诈骗罪基本要件,将其归属于该法第266条的诈骗公私财物行为合情合理。在1996年底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除了对犯罪情节分别给予数额规定外,更是将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等,作为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认定条件。由此看来,将侵占低保行为以诈骗论处的司法解释,不仅有法可依,而且有据可查,应当成为依法治保的司法常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诟病住豪宅领低保等骗保行为,多集中于低保透明缺失和过程监管缺位,这些都没有错,而且不无治本之效。但肇事者违法成本过低,也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由于民政部门没有执法权,对于骗取低保的行为,往往只是采取停保、追回保险金,抑或行政处分而已,而未能伤筋动骨的问责,恐难以遏制不法之徒的贪欲冲动。以诈骗罪处罚骗保,无疑是将行政问责升格为刑罚治罪,势必会抬高骗保者的违法成本,对以身试法者产生极大的震慑和遏制效力,并为规范低保秩序、依法严惩骗保、维护公平正义提供法治保障。
-
践行司法为民彰显法治精神
397人看过
-
最高法为工伤出台司法解释彰显法治精神
427人看过
-
新公司法彰显自治法本色
131人看过
-
排除非法证据彰显法治进步
60人看过
-
“同居家暴”入法彰显司法威严
495人看过
-
专家详解职业病防治法修订彰显进步
491人看过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
精神病久治不愈离婚时候为什么要输入精神河南在线咨询 2023-12-10久治不愈的精神病可以诉讼离婚。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者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冶不愈的,—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
精神病治疗法医鉴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5-01“法医精神病鉴定”,是指运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如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能力、被害人自我防卫能力、作证能力等)、精神损伤程度、智能障碍等问题进行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鉴定对象规定如下:对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下列人员进行鉴定;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2.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3.行政案件的原告人; 4.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
-
的潜在隐患彰显的必要性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22一、协议离婚中的《离婚协议》常常留有隐患。民政局对于离婚协议的内审查不严格,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就可以,因此,协议书中涉及对财产、子女、债权债务的处分,往往是由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水平来决定,普遍来看,措词不规范,考虑不周全,极易产生纠纷,留下隐患。目前,婚姻家庭律师网受理的案件,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是因此而产生的离婚后财产纠纷诉讼。二、民政局协议离婚所备案的离婚协议书,不具有法律强制效力。当一方不履行协
-
交纳赃款符合法治精神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05涉及到经济犯罪,如果犯罪嫌疑人能积极退赃退赔,可以作为从宽处罚的依据;情节轻微的可免予刑事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2014):9.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其中
-
犯罪,经过治疗的精神病人,能取保候审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4-27是否能够取保候审,要看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是否精神病人没有必然联系。根据《刑法》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除此之外,精神病人犯罪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至于能否取保候审,还要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轻重等综合判断,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取保候审条件,就可以取保候审,否则不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