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在社交软件上传播他人隐私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2 16:41:34 92 人看过

1、如何处理他人隐私在社交软件上的传播

隐私是指自然人的私人生活是平和的,不想被他人知道的私人空间、私人活动和私人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在社交软件上传播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书写威胁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调查或者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威胁、侮辱、殴打、打击报复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性信息的,(六)窥视、偷拍、窃听、传播他人隐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答复》的七条规定,未经他人同意,以书面、口头形式公布他人隐私资料或者公开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的,予以处理侵犯他人名誉权。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视为侵犯他人名誉权。在审判实践中,虽然有些行为影响了公民的名誉,但根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并不认定为侵犯公民名誉。(1)适当的评论。

为了公共利益,对公众可以评价的事情发表适当的评论,而批评某一特定人的言行,并不构成名誉侵权。这是基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换言之,在推进民主的过程中,为了公共利益的适当评论可以包括对特定人的言行的批评或评论。比如,利用舆论工具谴责犯罪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评价作品、创作、演讲和表演;选举中,选民对候选人发表意见;公众对领导人的评价;公民检举、控告他人违法违纪。当然,这样的评论必须是为了公众利益。至于意见是否正确,不能作为认定侵权的依据。即使有人的言论被轻视,不完全正确,也不应被视为侵犯名誉权。如果行为人借机诽谤、诽谤他人,达到报复或别有用心的目的,是不正当的言论,是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违法行为。(2)法律范围内的职务行为。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定范围内影响特定人名誉的行为,不构成名誉侵权。这种情况还包括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定职务行为。这种职务行为是以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为基础的,因此是合法的。但这种职务行为必须限于法律的范围,而且必须是善意的。具体来说,行为主体必须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行为性质必须是法律规定或允许的职务行为,行为目的必须是诚实信用。只有符合这些条件,才是法律范围内的职务行为。超出法定范围,影响特定人名誉的,或者在职权范围内恶意诽谤、诽谤的,是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比如,我国人大代表在人大发言时,如果轻视某一特定人的评价,就不应被视为侵犯名誉权。但是,如果其讲话的某些内容被恶意诽谤、诽谤,或者在会外散布贬低某个人名誉的言论,或者在会外发表贬低他人名誉的言论,应当视为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为了名誉。(3)特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行为。

在社会群体中,一些民事主体之间,如伴侣和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法律并不禁止他们根据这种特殊关系举报或评价他人。即使报道或评价贬低他人或报道内容足以损害他人名誉,也不应视为侵犯名誉权。比如合伙成员与之进行民事活动的对方的财产和信用状况、夫妻间的谈话、父母向子女讲述子女恋人的谣言等,这种传播必须限于利害关系人,不能扩大。否则,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的,视为侵犯公民名誉权。(4)受害者的事先同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因此,如果被害人同意提前披露自己的隐私,其名誉将受到损害,被害人不得要求保护自己的名誉权。但是,被害人的同意必须是其真实意思的表示,而不是在胁迫或者欺诈的情况下表示同意。这种同意必须是明示的,而不是默示的。而且,行为人的行为不应超出对方事先同意的范围。否则,该行为将是非法的。造成名誉损害的,构成名誉侵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8日 09: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表演相关文章
  • 传播他人隐私致死亡如何判刑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传播他人隐私造成他人自杀死亡的,如果传播的是女性裸照等隐私的,可能会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强制猥亵、侮辱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亵儿童罪】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被侵犯隐私权怎么处理综观各国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在民事领域对隐私权的保护方法有三种:(1)直接保护方法。法律承认隐私权为一项独立人格权,当公民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可以以侵害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因寻求法律保护与救济。这就是隐私权的直接保护方法。如美国、德国。(2)间接保护方法。法律不承认隐私权为一项独立人格权,当公民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不能以侵害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因寻求法律保护与救济,而只能将这种损害附从于
    2023-04-26
    212人看过
  • 在网上传播隐私怎么处罚
    一、在网上传播隐私怎么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第六项的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二、侵犯个人隐私权赔偿考虑哪些因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确定要考虑以下因素: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规定,当对隐私权人产生严重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成应当承担上述法律责任外,还将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三、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包括哪些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
    2023-04-24
    53人看过
  • 传播他人隐私几个以上是犯罪
    一、传播他人隐私几个以上是犯罪泄露个人信息达50条就构成了犯罪,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四)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
    2023-03-28
    332人看过
  • 网上传播他人隐私有什么责任
    一、网上传播他人隐私有什么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第六项的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可分为以下十类:(一)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二)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三)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四)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五)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六)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七)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八)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九)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十)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二、侵犯个人
    2023-04-20
    375人看过
  • 如何处理直播隐私
    1、如何处理直播中的隐私问题故意泄露他人隐私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属于民法调整范畴,不构成犯罪。但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第二,侵犯隐私权的构成条件是什么;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曾提到,侵犯隐私权的方式仅限于“公开”、“公布”和“披露”。其实,除了上述方式外,还包括入侵、监视、监视、偷窥、间谍、调查和干扰。2。损害受害人隐私权的主要后果是精神损害。侵犯隐私权对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受害人因隐私为他人所知而产生的羞耻、痛苦、焦虑等异常心理情绪。侵犯隐私造成的财产损失,主要是受害人因隐私被泄露而被解聘、因精神痛苦而受到治疗所造成的财产损失。3。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侵犯隐私的直接后果是泄露受害人的私人秘密信息。对这种损失,应当给予精神损害赔偿。也就是
    2023-05-02
    177人看过
  • 传播他人隐私立案标准
    我国刑法并没有侵犯个人隐私这个罪名,个人隐私不是直接客体,法律保护的是与隐私有关的人格尊严和个人自由、以及个人信息权利。侵犯个人隐私是否构成犯罪,涉嫌什么罪名,需要从行为的客观方面结合行为的主观意图等进行判断。如将个人隐私随意公布、传播的,公然侮辱他人的,涉嫌构成侮辱罪。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40万是否构成犯罪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增加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以及非法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按照《刑法修正案(七)》第7条的规定,为了强化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在《刑法》第253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253条之一(以下简称“本条”),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这是对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公民个人信息被无端泄露的刑法回应。个人信息被不当
    2023-03-07
    490人看过
换一批
#著作权法
北京
律师推荐
    #著作权法 知识导航
    展开
    #表演
    词条

    表演是指以某种艺术形式展示的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领域的实际演出。著作权保护涵盖了表演者对作品的原创性贡献,例如独特的演绎方式、编排和表达技巧。 著作权法通常将表演视为一种独立的创作,保护表演者对原创作品的独特表达。这... 更多>

    #表演
    相关咨询
    • 传播他人隐私致死亡如何处罚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07
      1、传播他人隐私致人死亡如果涉嫌猥亵罪的会进行判刑。 2、猥亵罪的判刑规定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实施猥亵行为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传播个人隐私如何处罚?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5-01
      未经许可在网上传播他人隐私信息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受害人不但可以报警,也可直接向起诉进行维权。法律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 传播他人的隐私罪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20
      网上传播他人隐私照片 涉嫌侵犯个人隐私,受害人搜集证据,报警处理,调解不成,到法院起诉,主张侵权赔偿。严重的,给予侵权者治安处罚,严重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 传播他人隐私判几年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6
      如果你捏造事实,对他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严重损害,并造成实际的损失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她可以告你诽谤罪~。
    • 传播他人隐私致死亡的如何判刑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27
      1、传播他人隐私致人死亡如果涉嫌猥亵罪的会进行判刑。 2、猥亵罪的判刑规定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实施猥亵行为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