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散式股权会出现什么问题?
1、决策低效率甚至是无法决策
通常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的决策权与股权比例是一致的。因此,股权的分散意味着决策权的分散。一个创业项目的建立,意味着创业团队在初期对于项目的重要事项已经达成了基本一致。但是,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创业者在初期不可能预见后续产生的全部问题。例如,企业步入正轨后,有的人希望扩大规模,有的人希望练好内功,这时很难说谁对谁错。在这种情况下,走任何一条路可能都是可行的,但最坏的结果是由于决策权的分散,创业伙伴互相僵持不下,进而无法行动,形成了公司治理层面的僵局。
2、创业团队内部心态不平衡
事实上,一个创业团队虽然是同舟共济,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完全相同的。很多人碍于情面的平分股权或者近似平分股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贡献更大的人(也可能只是自认为贡献更大)心态失衡,贡献较小的人坐享其成。大家都不好开口,于是就会产生心态上的失衡。
很多项目走到这个阶段,并不一定会导致项目的停滞或者死亡,但是,很可能导致贡献较大的股东动“歪脑筋”,比如利用公司的商业机会谋取个人利益,从而祸起萧墙。所以,股权结构一定要符合人性本身。
3、不利于融资
一个好项目想要快速起飞,往往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所以我时常建议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就做好融资计划,哪怕是粗线条的。投资人有很多类型,不同的类型关注的方向往往有所区别。但是无论是那种类型,都不会喜欢非常分散的股权。
我曾经服务过一家业绩不错的小微企业,但是股权非常分散,有十几位股东之多。持股比例多则百分之十几,少则百分之几。在业绩蒸蒸日上的情况下,大家对于后续如何发展七嘴八舌、僵持不下,于是决定寻找收购者。我协助对接的几位投资人都颇感兴趣,但最终却都知难而退了,因为完全不知道跟谁谈、怎么谈。在专业投资者眼里,谈判也是成本之一。
最终所有投资人都放弃了,那十几个股东仍然在一起互相熬着。
4、解决的思路
创业初期,未来还不明确,自己持股80%,只给兄弟们20%好像有点张不开嘴。自己只有20%又不想干了。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这里提供几个思路,仅供参考。
(1)股权与收益权相分离。依据《公司法》,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与收益权是可以有所区别的,具体以公司章程的规定为准。在创业时,可以将大部分股权授予最核心的创业者,但是创业成功所带来的收益可以依据创业伙伴的另行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2)一致行动协议。创业团队可以通过签订一致行动协议而形成某种意义上的统一表决主体。这个方案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创业团队与投资人之间的问题。但这本质上仍是一种约定,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着违约的风险。
(3)股权比例动态调整。创业伙伴之间贡献和价值有可能与初期设立的股权结构不匹配,或者即便初期匹配,随着项目的推荐而出现差异。因此,双方或各方可以以一个事先约定的条件或指标对股权比例进行调整,但具体设计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4)持股平台。持股平台通常可以用来解决员工持股导致的股权分散问题。持股的员工对收益权的需求较高,而对决策权的需求较低。员工通过持股平台间接持有公司的股权,哪怕一次授予多位员工股权,公司也仅仅是直接增加了一个法人股东而已。
二、股权集中的缺陷有哪些?
1、集中持股无法防范黑天鹅
支持集中持股的投资者认为,应该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小心的看护。的确,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少数几个公司身上,可以增加研究深度,让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文化甚至掌舵者品行有更深的了解。
然而,有一些风险,很难通过深入研究提前防范。如果说企业财务造假一些专业投资者还能有所警觉的话。对于企业掌舵人品行不端甚至触犯法律这类事件,投资者再怎么研究深入恐怕也无法提前预知。至于一个企业被一个国家制裁,恐怕更是超出大部分的投资者的研究能力。
2、集中持股需要付出极大的机会成本
如果投资者三年后发现自己重仓某个公司的逻辑是错误的,除了确认亏损外,还浪费了三年的时间,连修正的机会都没有。分散投资者则面对这种错误的时候,只需要承担一小部分亏损,机会成本要小得多。集中持股者在判断失误时付出的代价大于分散投资者,因此在判断正确时也将获得更大的补偿。
3、集中持股限制了股票帐户流动性
普遍的观点认为,股票是一种流动性很高的资产,我认为这个看法不是事实。特别是在中国这种牛短熊长的市场里,大部分投资者的持仓都是常年套牢,表面上看似流动性很好,随时都可以割肉提现,实际上流动性很差,从“割肉”这个词就能看出投资者确认亏损很难。所以股票帐户的流动性是虚假流动性,集中持股进一步限制了股票帐户的流动性,分散持仓能改善这一情况。
4、集中持股不等于确认能力圈
集中持股不等于长期持股,有些投资者帐户只有一两支持仓,非常集中,但是一年时间可能换了十几个公司。这种所谓的集中持仓,并没有让投资者确认自己的能力圈,无法发挥集中投资的优势。
三、股权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一般来讲,股权结构有两层含义:
1、指股权集中度,从这方面可将股权结构分为三种类型:
(1)股权高度集中,绝对控股股东一般拥有公司股份的50%以上,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
(2)股权高度分散,公司没有大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完全分离、单个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在10%以下;三是公司拥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所持股份比例在10%与50%之间。
2、指股权构成,在我国,就是指国家股东、法人股东以及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从理论上讲,股权结构可以按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的分布状况与匹配方式来进行分类。从这个角度,股权结构可以被区分为控制权不可竞争和控制权可竞争的股权结构两种类型。
-
什么是产权验证,会出现什么问题
142人看过
-
企业变更股东频繁会出现什么问题
204人看过
-
股东会召集中易出现的问题
80人看过
-
为什么会出现股权分置的状况
172人看过
-
股东权利分类的现状与问题
316人看过
-
股权分配中的现实问题解剖
439人看过
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公司组织形式,它通常由一定数量的股东共同出资设立,以其全部财产承担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和注册资本等都有一定的限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 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包括: 1、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 更多>
-
公司经营出现问题,股东有权解散公司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02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公司经营管理出现严重困难,是指因股东间或者公司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导致公司的有效运行失灵,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因对方的拒绝参加会议而无法有效召集,任何一方的提议都不被对方接受和认可,即使能够举行会议也无法通过任何议案,公司的一
-
为什么会出现贷款出现问题天津在线咨询 2021-11-15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是银行管理水平低,风险防范能力弱。不良贷款是银行贷款粗放式经营的必然结果。从银行内部来看,不良贷款的原因有很多。贷款粗放经营是主要原因,信贷资产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是银行自我扩张的结果。借款人原因:由于信用信息相关政策起步较晚,包括个人和企业在内的许多借款人没有意识到信用信息的重要性,导致主动拒绝偿还贷款;另一部分是由于无法偿还贷款,如经营不善、个人收入能力下降或其他意想不到的事情,
-
为什么会出现著作权保护问题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23实际上,之所以出现“网络著作权”这个概念,是因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作品的复制、传播等方式发生了改变,为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权利,各国将传统著作权的相关规则延伸到网络环境下,比如说“复制权”,传统的复制权仅控制印刷、复印等方式的复制行为,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数字化的复制方式也成了“复制权”控制的方式。再比如说“信息网络传播权”,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出现以前,权利人并不享有这项权利,
-
这就是股权分置为什么会出现股权分裂?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25股权分置也称为股权分裂,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暂时不上市流通。前者主要称为流通股,主要成分为社会公众股;后者为非流通股,大多为国有股和法人股。 股权分置原因: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的现状造成了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利益目标的差异。非流通股股东缺乏促进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动力,表现出过多的短期行为,盲目要求配股、增发等再融资,甚至控制上市公司行为,侵犯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
会怎样,就会出现什么问题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9一般来说,银行贷款是需要按时还款的,晚还会给信用记录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现在多数银行会在逾期的第一日发送短信予以提示,一般银行会给予2日的宽限期,只要在2日内还款就可以视为按时还款。不良信用记录这会影响我们将来申请贷款或者信用卡。当然,逾期的情况还会使得我们支付一定的滞纳金。连续三次逾期,或者累积逾期超过七次,才会形成不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