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8 08:02:27 331 人看过

这种分类根据的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法律行为的相互地位。

主法律行为是指在两个相互关联的民事法律行为中,能够独立存在的民事法律行为。从法律行为是依附于主法律行为的存在而存在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甲向乙借款1万元,由丙作保证人。此例中,存在两个民事法律行为:一个是甲与乙之间的借贷合同行为,另一个是丙与乙之间的保证合同行为。保证合同行为的存在依附于借贷合同的存在(如果没有借贷合同,就不可能存在保证合同)。因此,借贷合同行为是主法律行为,保证合同行为是从法律行为。

从法律行为随主法律行为的成立而成立,随主法律行为的消灭而消灭。主法律行为的变更或者撤销,都会影响从法律行为的效力。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9日 07: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借贷合同相关文章
  • 医疗行为法律责任主体
    法律综合知识
    一、医疗行为法律责任主体医疗行为法律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国家医疗单位和私立医院所致的医疗事故,赔偿义务主体是医疗单位,即医院,而不是具体的经治医生,受害人不能以医院的经治医生为被告起诉,而应以医院为被告。个体诊所的医生所致的医疗事故,由该个体诊所的业主为赔偿义务主体。如果是个体诊所的雇用人员致害,则由个体诊所的业主为赔偿义务主体。二、医疗过失法律责任包括哪些医疗过失法律责任包括: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4.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医疗事故的过错是过失,主要的目的是强调行为人没有主观恶意,如果是故意,则应按照刑法处罚或者按一般人身损害赔偿处理。三、医疗过失纠纷
    2023-09-09
    251人看过
  • 事件、事实行为、法律行为
    民法法律事实的发生是否具有直接的人的意志性而将民事法律事实分为事件与行为。事件,是指其本身不直接包含人的意志性的民事法律事实。行为,是受人的意志支配的活动。是否和人的意志有关,是事件区别于行为的关键。注意:事件与人的意志无关,是指事件本身并不直接含有人的意志性,强调把事件本身与引发事件的原因区别开来,如果事件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人的意志性就与事件发生有间接的联系,但事件本身并不直接含有人的意志性,因而它仍然与行为相区分。例如,甲将乙杀了,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事件是可以区分的。事件包括:自然事件与人为事件。自然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完全无关,纯由自然原因发生的事件。如人的出生和死亡、自然灾害、一定期间的经过、天然孳息的产生。人为事件是指由人的行为引发的事件。如战争、罢工、动乱、人为事故、人为原因引起的死亡、人的失踪。可以看出,事件与行为一对范畴,统一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事件与行为的最根本的区别
    2023-06-08
    328人看过
  • 重婚行为的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重婚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是:1、受害人可以请求法院判决当事人解除重婚,停止继续侵害当事人权益;2、重婚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向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3、离婚时分割财产,确定子女抚养权归属时,无过错方应予以照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1、重婚;2、与他人同居;3、实施家庭暴力;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5、有其他重大过错。重婚罪承担什么民事责任基于事实上的重婚、变相纳妾、第三者插足等行为,是对夫妻忠实义务的违反,它严重侵犯无过错方的同居权、贞操保持权等一系列配偶权利。由此决定法律不但应当对重婚者予以刑事惩罚,而且还应当由重婚者对无过错方承担惩罚性的赔偿责任。刑事惩罚重婚者是手段,保护无过错方的婚姻家庭权益才是目的。为此,民法典律制度应当设置对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制度,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因重婚罪造成无过错方损害的,应当得到赔偿
    2023-07-07
    73人看过
  • 探究法律行为与法律事件的区别
    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的区别是:1、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2、法律事件具有客观性,不以自然灾害、战争等意志为转移;3、法律行为是主观的,人的意志可以干预,比如签订合同,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客观事实,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可以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除。法律事实和法律事件怎么区分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件为法律事实中的一类。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实的一个主要特征,它必须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3-07-05
    365人看过
  • 可撤消法律行为的内涵以及与无效法律行为的区分
    【可撤销合同】可撤消法律行为的内涵以及与无效法律行为的区分:首先,法律后果不同:可撤消法律行为在撤消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在被撤消之前,其效果可以对抗除撤消权人以外的任何人;正因为如此,才有可能和第三人再发生另外的法律行为;如果撤消权人行使撤消权,效力原则上可以追溯到行为开始之时,即自行为开始之日起无效,但法律行为为继续性合同时,撤消裁判仅对将来无效。而无效法律行为从开始到结束不发生法律效力。其次,主张权利人不同。可撤消法律行为的撤消,应由有撤消权人进行。而且可撤消法律行为效力的消灭以撤消行为为条件,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能主动宣告无效。而无效法律行为的无效可由任何人提出,其无效系当然无效,法律或仲裁机构裁判与否与其效力无联系。最后,效力消灭时间不同。可撤消法律行为的撤消权的行使在时间上有一年的除斥时间的限制。而无效法律行为则不存在这种情况。
    2023-06-09
    338人看过
  • 行政行为是什么法律的行为
    一、行政行为是什么法律的行为行政行为,本质上是政府依法进行的法律行为。1.它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或间接地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2.行政行为是国家主体依法实施行政管理,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律行为。二、行政法律行为包括哪些行政法律行为,依其对象及内容的特定性,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两大类。1.抽象行政行为,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发布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如行政立法、行政决定等,这些行为不针对特定对象,但为具体行政行为提供了法律基础。2.而具体行政行为,则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的人或事所采取具体措施的行为,如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这些行为直接产生行政法律效果,影响特定对象的权利义务。三、行政制裁的种类与规定行政制裁,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者所采取
    2024-07-25
    456人看过
  • 什么是民事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诉讼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联系1、民事诉讼行为之民事诉讼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范畴。在某种意义上说,民事法律行为与当事人诉讼行为分离的历史,也就是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相分离的历史。2、民事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均为法律上的行为。前者发生在诉讼中,受程序法限制,后者概念源于契约制度,受实体法调整。在行为层面上,给予是否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民事诉讼与民事法律行为存在一些差异。二、民事诉讼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1、概念上的比较(1)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引起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和终止的行为。民事诉讼行为是能民事诉讼法效果的行为。(2)一切法律效力的发生,为法律所赋予。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诉讼行为亦是如此。然而,对法律行为效力的确认,民事法律行为本质上是确认其中的亦是表示内容的效力,也就是说,法律赋予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思设定民法上的权利义务。民事诉讼行为则不同
    2023-03-03
    230人看过
  • 雇工行为与帮工行为的法律问题辨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司法解释中明确了雇主的替代责任,同时也规定了帮工在从事帮工活动中受到损害的责任承担原则。这为司法实务处理此类案件指明了方向。本文拟对二者作一简单区别。概念与性质的比较所谓雇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从事雇主指示范围内的劳务活动,向雇主提供的劳务并按约定从雇主处领取报酬的人。雇工与雇主之间形成的是雇佣关系,在此种关系中,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双方之间具有支配与服从关系。雇主必须为雇工提供合理的劳务条件和安全保障,同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雇工则听从雇主的安排,按照其要求进行劳动。所谓帮工,是指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不以追求报酬为目的,不要求任何形式的直接报酬或其他对等给付,为他人的事务无偿提供劳务的人。在此种法律关系中,帮工人与被帮工人之间不存在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他们是一种协作关系,是为了最好的完成工作内容,帮工人主动与被帮工人进行劳务协作。帮工关系中,帮工向
    2023-06-07
    217人看过
  • 犯罪与违法行为的法律解释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并不是所有的违法行为都属于犯罪行为,违法的行为指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而犯罪行为特指该行为构成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罪名的行为,故违法行为包含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包括危害国家主权、破坏社会正常秩序或经济秩序的、侵犯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等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碰瓷属于什么违法行为“碰瓷”其实质属于诈骗违法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交通“碰瓷”算是诈骗犯罪或者是危害公共安全罪,不是交通肇事罪。碰瓷原则上考虑构成诈骗罪。由于行为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不会明示自己的主观目的,会对事实真相加以隐瞒,从而骗取对方“自愿”交付赔偿款,因此“碰瓷”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碰瓷”行为人采取故意加速碰撞正在行驶的车辆等行为,可能造成对方车辆因突然受到撞击或紧急避让而使车辆失去控制,进而造成更大的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或财产权利遭受损失。行为人对此手段的危险性认识或应认识,但仍放任危险结果的发生,甚至不止
    2023-06-30
    228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怎样成立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有:1.财产返还:由于民事行为无效,当事人从民事行为中取得的财产就失去了合法根据,所以,当事人应将其从该民事行为中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对方,财产返还分为单方返还和双方返还,前者是有过错的一方将其从无效民事行为中所得财产返还给对方,而对方所得财产则不予以返还,依法另行处理。后者则是双方各自将其从无效民事行为中所得财产分别返还给对方。2.赔偿损失:无效民事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还相应地产生损失赔偿的后果。该后果的承担是与当事人的过错相联系的。应依据当事人的过错确认其赔偿责任。3.追缴财产:在法律规定情况下,执法机关要将当事人因无效民事行为所取得的财产(已经取得和约定取得的财产)予以追缴,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返还给第三人。二、民事法律行为怎样成立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
    2023-07-06
    131人看过
  • 法律行为与法律事实的定义及特点
    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其中行为还包括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事件和行为的根本区别是当事人有没有意志、意思表示的内容。法律行为(表意行为是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所进行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做某事之前事先进行思考。表意行为包括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
    2023-07-10
    331人看过
  • 可撤销法律行为与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效力待定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行为的效力有待于第三人确认的法律行为。可撤销法律行为是指因意思表示有法定的瑕疵而可以被宣告撤销的法律行为。两者之间主要有四方面的区别:(1)在有同意权的第三人同意或者拒绝之前,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可撤销法律行为则是已经生效的法律行为。(2)对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的同意使该法律行为确定的发生效力;对可撤销法律行为的承认则是使已经发生的效力得以继续。(3)对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有追认权的人,是行为人之外的第三人;可撤销法律行为的撤销权则是行为人本人。(4)对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中同意行为属于辅助行为;可撤销法律行为的撤销行为则属于独立的行为。
    2023-06-14
    60人看过
  • 民法典法人如何从事民事法律行为
    法人以法定代表人来从事民事法律行为。根据《民法典》第六十一条,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民法典的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十一条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法
    2023-08-02
    121人看过
  • 法律规定从轻或者从重处罚的行为分为哪些
    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幅度内对犯罪分子适用较重的刑罚。从轻处罚是在法定刑幅度内判处相对较轻的刑罚。我国刑法对此已明确规定,但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着错误适用的现象。一种是最轻或最重判处的做法。即凡是具有从重或者从轻处罚情节的案件,则一律判处法定刑幅度内最重或最轻的刑罚。一、怎样区分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从轻处罚指的是在法定刑法的范围内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种较轻或刑期较短的刑罚,一般从轻适用于所有犯罪,也就是说判处的程度较轻,像未成年人和从犯这种通常都会。减轻处罚指的是在法定刑法以下适用刑罚,只限于主刑。比如犯罪人员在坐牢期间表现较好,那么法院可以酌情减轻坐牢期限。二、由轻处罚适用于哪些情况适用从轻处罚要注意的问题如下:1、从轻处罚的基础也是被告人所犯罪行应当适用的法定刑。应当适用的法定刑的确定同从重处罚。2、从轻处罚既可以是在多个刑种中判处较轻的刑种,也可以是在有期限的幅度之内判处较短的刑期。3、从轻处罚是
    2023-02-23
    167人看过
换一批
#贷款纠纷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借贷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借贷合同的特征: 1、属于要物合同(实践合同)。除当事人协议外,在出借人把货币或实物交付借用人时,合同才能成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才能发生。 2、属于单务合同,借贷合... 更多>

    #借贷合同
    相关咨询
    • 主要犯罪行为与次要犯罪行为的法律认定
      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12
      1.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为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为犯罪集团。 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2.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二十六条,组织
    • 上身份法律行为,财产法律行为与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的不同有哪些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05
      1、婚姻法的身份、财产法律行为,首先有夫妻这种身份前提,其行为是夫妻行为。2、其他民事行为,如合同法律行为,只是合同当事人的,一般不涉及其他。
    • 非法占有行为与行为,行为的主要区别是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02
      非法占有和贪污行为:r一是客观行为不同。非法占有是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侵占非本人经管的公私财物,或者以象征性地支付钱款等方式侵占公私财物,或者无偿、象征性地支付报酬接受服务、使用劳务等;贪污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产。r二是侵犯的对象不同。非法占有侵犯的对象为公私财物,而贪污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公共财产。r三是对财物是否享有经管权。非法占有的违纪人对其侵占的
    • 法律行为主体与法律关系主体的区别有哪些
      江苏在线咨询 2024-04-19
      法律行为主体与法律关系主体的区别包括:1、性质不同。法律主体也叫诉讼主体,它不仅在诉讼程序中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而且还必须有权行使导致诉讼程序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诉讼行为。法律关系也叫诉讼法律关系,它是主体概念的外延包含诉讼主体概念的外延;2、基础不同。法律关系主体的基础是权利能力,法律行为主体的基础是行为能力或责任能力。
    • 法律行为包括哪些法律行为标准主要有哪些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13
      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按主体和意思表示方向的不同) (1)单方行为:无须他人意思表示就可成立生效 (2)单方行为又分为:有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如授权、解除、免除、撤销 (3)无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如抛弃行为、遗嘱行为、捐助财团法人的行为 (4)双方行为:内容相同方向相反,如合同,需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5)多方行为:意思表示方向相同,如订立合伙协议、公司章程,设立公司等法人的行为 2、有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