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期所得税的计算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变动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
+按会计准则确认费用但税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
-税法规定不征税的收入
±会计费用与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金额之间的差额
±会计收入与税法规定应计入纳税所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
±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
具体调增调减的说明
按会计准则确认费用但税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如违反各种法律规定的罚款、非广告性赞助支出、非公益性捐赠支出等永久性差异(+)。
税法规定不征税的收入(-)。
会计费用与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金额之间的差额:
永久性差异——超过扣除标准的招待费支出(+)、超过扣除标准的利息支出(+)、超过扣除标准的职工薪酬(+)等。
暂时性差异——会计折旧与税收折旧的差异(±)、会计摊销与税收摊销的差异(±)、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等。
会计收入与税法规定应计入纳税所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所确认收入的差异(-)等。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二、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需注意: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者之和。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
当期所得税的计算与递延所得税
394人看过
-
递延所得税公式有哪些
90人看过
-
递延所得税与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461人看过
-
递延所得税费用可以税前扣除吗
100人看过
-
递延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
306人看过
-
递延所得税是怎样的
500人看过
产品是指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更多>
-
递延所得税与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江苏在线咨询 2023-05-26一、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 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或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二、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
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处理个人所得税甘肃在线咨询 2023-05-26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本科目应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
-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借款所得税费用不一致的情况下如何处理所得税费用陕西在线咨询 2022-02-10所得税暂时性差异会计处理(一)暂时性差异一般情况会计处理若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在借方,则相应地同等金额确认为“所得税费用”贷方。若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在贷方,则相应地同等金额确认为“所得税费用”借方。(1)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与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下的会计处理: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所得税费用”;(2)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与负债账面价值小于技术基础下
-
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的A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01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是:1、计提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支付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
所得税费用是企业所得税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4-03-26所得税费用是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同时具备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等条件。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