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防范货款追讨风险
在赊销交易中,因交货在前,收款在后,为了避免货款流失,你需要尽可能的完善交易程序,保留交易证据。如签订购销合同、严格审核订货单的签名或签章、送(收)货单的对方经手人的签名及授权文书等等。在完善了交易程序、保留了足够的交易证据后,可以对买方起到一个督促、警示作用,使其不敢轻易赖账。如果真的赖账不给,你通过法律途径讨要货款时也有保障。以下常见的几种情形以后一定要避免:
1、买方采购单不签名,收货时只在采购单上签名视为收货
2、送(收)货单有多页,但买方只在最后一页上签名
3、收货人或经手人身份不明或未经单位明示授权
4、货款欠条非买方本人(或授权人)出具或书写
5、对方是公司,可合同上既没有公司章,也没有法定代表人签字
6、货款收条上不注明系偿付何批货款;第七、由买方口头指定的第三方收货且不盖章,等等
如果在交易中程序不规范,有上述几种情形之一存在,那就要怀疑对方的诚信了:因为这为他赖账创造了便利条件,他可以说没收到你货或不欠你货款,而你要证明这些就要付出一些努力,收款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二、破产债权确认有何好处
在债权人会议上,所有债权人的债权证明材料都要向全体债权人出示,供各债权人参阅,审查、以证明债权是否成立,债权数额、以及债权有无财产担保。申报人和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应该接受其他债权人的询问。此外,对于债权的审查并不仅仅停留在对无财产担保的债权的审查上,还应该对有财产担保的债权进行审查。由于别除权对债权人具有重要利益,因此要防止借此非法牟利的现象。为制止债务人在破产之前利用担保给个别债权人优惠清偿的行为,企业破产法(试行)第35条中规定,在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6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的期间内,债务人对原无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行为无效。但是,在法定无效期间之前已以书面合同约定对债提供财产担保,只是延至无效期间内方实际履行的,行为仍然有效,但限于在破产案件受理前提供担保,破产案件受理后尚未履行提供担保者不得再行提供。
-
追讨货款风险怎么防
484人看过
-
企业防范货款纠纷、追讨货款
313人看过
-
期货经纪公司如何防范风险
232人看过
-
货代提单风险防范
479人看过
-
怎样防范合同风险合同风险如何防范
77人看过
-
借款无证据如何防范风险?
282人看过
-
如何追讨拖欠货款拖欠货款如何合法追讨拖欠货款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01合法追讨拖欠货款的条件: 1、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交易合同、送货清单、收据、对账单、银行记录等都可以作为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 2、证明债务人主体的身份资料债务人是自然人的需要其身份证复印件、居住地址等。债务人是公司的最好有银行帐户。要特别注意公司更改名称和住所,使得债权人无法找到他们,借此逃避债务。有的公民也经常迁移住地户籍,时间长了就查无其人。所以债权人必须注意保留搜集债务人的信息
-
如何避免贷款风险怎样防范小额贷款风险山西在线咨询 2021-11-151、审查风险贷款风险的产生往往从贷款审查阶段开始。法实践中的纠纷可以看出,贷款审查阶段的风险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环节。(1)审查内容遗漏贷款审查是一项详细的工作,要求调查人员对贷款主体的资质、资质、信用和财产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调查。在实践中,一些商业银行贷款审查人员错过了一万人,造成了信用风险;(2)实践中没有尽职调查,相关贷款审查人员往往只注重文件的识别,缺乏尽职调查,难以识别贷款中的欺诈行为,
-
如何防范风险企业常见的风险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27一.风险防范有什么好处风险是指某一行动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而且事先估计到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导致的结果以及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但行动的真正结果究竟如何不能事先知道。风险防范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检察等活动来阻止防范风险损失的发生,削弱损失发生的影响程度,以获取最大利益。主要指防范有危险的事件等,证券交易的风险防范通常可以从制度、检察和自律管理等方面着手,以达到消除或减缓风险发生的目的
-
拖欠货款的条件,如何追讨货款陕西在线咨询 2021-09-28(1)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交易合同、送货清单、收据、对账单、银行记录等都可以作为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 (2)证明债务人主体的身份资料债务人是自然人的需要其身份证复印件、居住地址等。债务人是公司的最好有银行帐户。要特别注意公司更改名称和住所,使得债权人无法找到他们,借此逃避债务。有的公民也经常迁移住地户籍,时间长了就查无其人。所以债权人必须注意保留搜集债务人的信息资料。 (3)要有最好
-
贷款抵押担保的风险如何防范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251、首先应重新审视贷款安全观念与策略,将贷款安全重心置于第一还款来源上。金融机构应消除贷款抵押担保无风险的观念和意识,改变追求抵押担保率而忽视风险管理的思想倾向,回归到正确的贷款安全观念上来。 2、其次,树立政策法律风险意识,建立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持续学习与应对研究制度,全面实行依法经营战略。 3、第三,在建立贷款抵押担保全方位动态管理机制上,要完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岗位责任制,增强对贷款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