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务纠纷起诉后多久可以开庭
民间借贷案件,自立案之日起三到六个月内审结,判决生效后,两年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二、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一百六十三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三、民间借贷诉讼流程是怎样的
(一)个人债务纠纷起诉流程包括提交诉状申请立案——法院发出受理通知——法院组织双方交换证据、被告递交答辩状——开庭审理、质证、辩论——宣布判决结果——判决生效,执行。
(二)起诉前进行财产保全,有利于维护权益,有利于执行。
1、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审查借贷案件的起诉时,应当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
2、民间借贷的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法院是缺席判决还是中止诉讼取决于是否借贷关系明确。对于借贷关系明确的,法院将缺席判决;对于借贷关系不明确,事实难以查清的,将中止诉讼。因此,出借人要保留有借款合同、借贷凭证等借贷关系明确的证据材料,否则一旦借款人失踪,案件将无限期中止诉讼。
3、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借贷纠纷案件,法院受理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对于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对于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诉讼。
在审理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的借贷纠纷案件,对于借贷关系明确的,可以缺席判决;对于事实难以查清的,裁定中止诉讼。
-
债务纠纷开庭后多久要偿还债务
328人看过
-
债务纠纷不出庭可以吗,债务纠纷起诉流程
112人看过
-
债务纠纷开庭后多久会被强制执行
420人看过
-
债权债务纠纷法院调解结束后多久开庭
122人看过
-
债务纠纷起诉,下次开庭最晚开庭几天
406人看过
-
法院开庭后多久下判决书,劳动纠纷可以起诉吗?
284人看过
传唤是指为了方便案件的审理,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一种措施。传唤犯罪嫌疑人应出示工作证明和传唤证,并且传唤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2小时。 刑事传唤是不能异地进行的,应在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市县进行,这里指的是常住地或者是户籍所在地。... 更多>
-
民事债务纠纷,起诉立案后(起诉费用已交)多久能开庭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05开庭时间包含在审结期限内,简易程序三个月审结,普通程序六个月审结,具体开庭时间由法院安排一、简易程序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二、普通程序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三、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
债务起诉开庭之后多久进失信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19债务起诉开庭之后多久进失信要看具体的情况。被起诉不一定就会进入失信人员名单,如果在审理期间双方达成了调解,或者判决之后,自觉履行判决,是不会进入被执行失信人员名单的。执行程序中对于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才会加为失信人名单。
-
债务纠纷到底可以拖多久不起诉陕西在线咨询 2021-11-24根据民法典第188条,个人债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诉讼时效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20年以上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诉讼时效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
-
开庭审理劳动争议后多久可以起诉劳动纠纷台湾在线咨询 2023-02-03可以起诉,一般要多久下判决书就需要结合案件的情况来确定,劳动纠纷是属于民事案件,只要起诉了之后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可以处理完成,但如果遇到案件复杂的,这也是有延长期限的可能性。
-
债务纠纷起诉,下次开庭最晚开庭几天上海在线咨询 2021-11-15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审理民事案件。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布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开庭时间、地点。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一)必须出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未出庭的;(二)当事人临时申请回避的;(三)需要通知新证人出庭,取得新证据,重新鉴定、测试,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