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索借款会不会构成敲诈勒索罪,要看追索的借款是否合法,追索的手段是否合法等因素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罪敲诈公私财产,金额大或多次敲诈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处罚金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罚金额超过十年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敲诈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说明》第二条,敲诈公私财产,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金额大标准可以根据本说明第一条规定标准的50%确定
(一)因敲诈受到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因敲诈受到行政处罚的;
(三)敲诈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失去劳动力的人
(四)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威胁恐吓的;
(五)以黑恶势力的名义敲诈的;
(六)利用或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人员等特殊身份敲诈的;
(7)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如何判定是属于民间借贷还是非法集资
民间借贷纠纷是属于民事案件,非法集资是属于刑事案件。在实践中,受害人并不全然知道这二者的区别,这时受害人应该如何判定是属于民间借贷还是非法集资呢
最高法列举了10种具体的非法集资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假直接投资项目。比如,在房产界中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以代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例如,之前,营口某集团以发展养殖蚂蚁为名,承诺高额回报,非法集资近30亿元。
(二)假间接投资。比如,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三)就是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
上述这些类型都属于非法集资的形态。而一般的向小部分亲戚朋友的单纯的民间借贷,即便其最终无力偿还,也不会因结果而变成非法集资的罪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
敲诈勒索罪与民间借贷有区别吗?
453人看过
-
没有敲诈勒索成功属于敲诈罪吗
110人看过
-
敲诈勒索与民间借贷的关系
243人看过
-
敲诈勒索属于故意伤害罪吗
96人看过
-
新闻敲诈属于敲诈勒索罪而非诈骗罪
324人看过
-
关于敲诈勒索罪属于治安类
300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在网上发发图片敲诈勒索是属于敲诈勒索罪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14很明显,对方已经构成了敲诈勒索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 一、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1000元至3000元为起点; 二、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1万元至3万元为起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
5000元属于敲诈勒索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095000元算敲诈勒索罪,敲诈数额达到2000元即可立案追诉。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敲诈勒索5000元属于数额较大的情形,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敲诈勒索罪判刑是属于诈骗罪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1-11-14敲诈勒索不是经济犯罪,而是侵犯财产犯罪。 侵犯财产类型的犯罪有几种: 一是公然强取犯罪,包括抢劫、抢劫、聚众抢劫、敲诈勒索。 二、秘密盗窃罪,即盗窃罪。 三是骗取犯罪。即诈骗罪。 第四,侵占罪,包括侵占罪、职务侵占罪和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罪。
-
2023碰瓷是属于敲诈勒索罪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3-08-27碰瓷有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行为人通过碰瓷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行为人通过碰瓷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构成敲诈勒索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属于民事纠纷还是敲诈勒索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7判断敲诈勒索罪与民间纠纷的界限,主要不在于数额的多少,而在于其是否有合法的请求权基础,是否使用了《刑法》所禁止的方式,如果在协商中没有运用威胁手段,没有造成对方恐惧,没有强行索要,而只是谈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主张,那就不符合敲诈勒索罪构成要件。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应当首先看其是否有请求权基础,是否使用了“威胁、要挟”的方式,从客观到主观,若使用了威胁或要挟的方式,进而判断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