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观念里隐射的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然而随着银色浪潮袭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愈演愈烈,这种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挑战。一.我国人口老龄现状与特点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龄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人口现象;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行的看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
(一)现状2000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国家行列。按2005年统计,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到2007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53亿,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1.6%。2008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1.59亿余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另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可见,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人口呈逐年增长趋势,态势严峻。(二)特点与先期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老龄化的发展有如下特点一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据有关专家的研究统计,世界上先期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5%上升到7%,一般需要50—100年,有的甚至更长。而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5亿,占总人口的16%以上;到2050年,将超过4.3亿,约占总人口的28%以上。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进入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高于少数民族地区,虽然我国人口老龄化首先出现在城市,但由于城市化与人口迁移,农村人口老化程度与发展速度都已超过城市。三是人口老化速度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了未富先老的特征。按一般规律,经济发展,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化三者基本是同步的,发达国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很高水平,基本完成现代化以后才开始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即先富后老,而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即未富先老。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迎接的挑战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老龄人口赡养比重上升,政府用于养老的财政支出增加,社会保障负担加重。(一)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现行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系数上升使得现行的养老保险发生困难,对养老金支付能力提出了挑战。我国的老人有老办法,新人有新措施的养老金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空账问题。世界银行2005年5月关于中国未来养老金收支缺El的一份报告指出,按当前制度模式,2001~2075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达9.15万亿元。(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医疗保险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医疗保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退休人数急剧增加,医疗总费用增加;第二在职人员趋于减少,缴费者人数相应减少;第三退休后平均期望寿命提高,享受医保的时间相应延长。(三)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福利特别是老年人社会福利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它增加了政府社会福利的开支,社会福利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此外,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至今我国尚有500万贫困老年人口,需要社会的救助。而且,城镇中由于一些企业破产,处于关、停、并、转时期,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都十分困难,需要社会保障给予救济的老年人与日俱增。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所面临的机遇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对于本身还未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来说,改革乃大势所趋。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态势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第一,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基本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基础养老金由社会统筹。我们应进一步做实个人账户,改变过去现收现付状况,实行统账结合的积累制。第二,多渠道筹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人口老龄化加速、退休人员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为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基本养老保险。第三,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最初只覆盖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及其职工,要努力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这样使无论在何种性质企业退休的老年人无后顾之忧,做到老有所养。第四,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合理利用老年人才。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许多学者提出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对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行业和产业,可以适当放宽退休年龄。最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与提倡全社会尊老、爱老的传统精神是相辅相成的。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一定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作者简介】
温清,所在单位为南昌大学法学院,籍贯为江西赣州。
【参考文献】
1.《社会保障法》,章明亮、钟刚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
3.《中国人口与社会保障》,黄小花,经济管理出版社
4.《未富先老,中国面临三大挑战》,高和荣,光明日报
-
论社会保障制度对人身保险发展的影响
350人看过
-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之我见
151人看过
-
退休年龄:影响我国人口养老保障的瓶颈
144人看过
-
分析财产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94人看过
-
社会保障制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
183人看过
-
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458人看过
企业破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当负债达到或超过所占有的全部资产,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不抵债的企业行为。 企业破产条件为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规定清理债务。... 更多>
-
我国针对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及我国对此有何影响辽宁在线咨询 2022-02-11一、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现状我国针对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的比较迟,但近年来发展较快,住房保障呈多样化局面。根据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实践,目前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包括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或称“两限房”)四种主要类型。我国政府直接供给住房只能限制在最低收入家庭范围中,这是根据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众多、人地矛盾尖锐、收入差距过大和征信体系不完善等现实国情决定的。对于众多的中等收入
-
我国社会保障法中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11政府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不同,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时间、范围和水平差异甚大,因而对社会保障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各国对社会保障的基本定义为: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或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其他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公民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从这项定义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
-
我国现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解决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04什么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提前实现了我国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目标,对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意义重大。2、现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中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保障水平偏低、激励性不强、制度转移衔接问题缺少具体规定、基金保值增值形势严峻等问题,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障标准、完善激励机制设计及转移衔接的制度规定、扩大基金投资渠
-
社保法对制度效应有何影响山西在线咨询 2023-04-01二)现收现付制的代内分配功能 典型的现收现付制,一般是按职工工资收入的相同比例缴费,然后,按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相同标准发放养老金。由于不同个人的工资收入不同,必然发生由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转移收入的情况,由此改变初次收入分配的格局。 -设P为人均养老金,高收入者的人数及平均工资分别为N1和W1,低收入者的人数及平均工资分别为N2和W2,不考虑收入代际转移的因 素,则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Tr为
-
国家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宁夏在线咨询 2023-09-29国家采取以下措施保障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老年人通过老年人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保护老年人权益;老年人参加劳动的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