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认定的低保家庭,经政府救助后生活仍然困难、入不敷出的职工;
2、尚未享受政府低保待遇,但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职工。(对这些职工,在核实其困难情况,按照规定程序认定为困难职工的同时,工会组织应主动帮助其向政府申请低保救助,经政府救助后生活状况明显改善者,可按脱困处理)
3、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0%以下的,由于疾病、子女教育或意外灾害等原因,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
4、由于本人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遭遇突发性灾难或意外事故等原因,家庭刚性支出过大,医疗费用个人自付部分(经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后的部分,下同)或事故损失超过其当年家庭全部的收入50%以上,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
5、因其他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确需救助的职工。
困难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籍,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期限为一年(含)以上劳动合同,已加入工会组织,且符合上述标准的务工人员。
一、申请困难职工的程序是怎样的?
1、申请
职工及其家庭符合困难职工认定条件的,可向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基层工会提出申请;职工未提出申请,但经基层工会走访认为其符合条件的,基层工会应帮助其申请申报。
2、审核和公示
基层工会接到申请材料后,依据困难职工认定条件,入户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生活情况等进行严格审核,并在本单位或社区公示不低于5个工作日,确认符合困难职工标准的,按工会隶属关系报上一级工会。
3、审批和建档
基层工会上报的困难职工申请,按工会隶属关系由县(市、区)总工会审批认定后,在10个工作日之内为其建立档案,并录入全国工会帮扶管理系统软件。省、市总工会通过软件对电子档案进行审核,并进行经常性抽查核实。
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应当遵循“先建档、后帮扶、实名制”的工作程序。因情况特殊,不能按照上述规范程序认定为困难职工再进行帮扶,又确实急需救助的职工,经核实本人身份、困难情况,可由本人填写救助申请表,报县级以上职工服务中心主管领导批准后酌情帮扶,并立即录入全国工会帮扶管理系统软件,建立临时救助档案。
二、困难职工的申请书要包含哪些内容?
1、身份证明
其内容包括申请人身份证以及户口本复印件,离异职工需提供离婚证复印件,单身职工需提供单身证明。
2、劳动关系证明
其内容包括申请人劳动合同、工资报表。
3、帮扶类型的佐证
职工困难类别大体可分为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意外致困户、劳模帮扶四大类。
-
困难企业职工和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
498人看过
-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生活困难补助费申报条件
71人看过
-
申请困难户要什么条件
456人看过
-
重婚罪的认定困难
220人看过
-
职工困难补助标准规定
379人看过
-
四大难题困扰“工伤认定”
307人看过
离婚证,是男女双方合法解除夫妻关系的法律文书,一般由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颁发。 内地居民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 更多>
-
困难企业认定条件湖南在线咨询 2024-03-10困难企业认定条件是:1、依法参加社会保险;2、不属于国家及限制性的行业和企业;3、不属于被政府责令停产、关闭范围的企业;4、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周期性困难;5、今年以来与上年同期相比,企业利润下滑,流动性资金严重不足且融资困难,工资支付压力大,正常缴纳社会保险费确有困难的;6、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省、市产业发展方向和环保政策要求。
-
市就业困难人员认定需要什么条件?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27办事条件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具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且符合文件相关要求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可以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窗口地点申请人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公共就业服务中心
-
-
工伤认定有何困难性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22普遍认为工伤认定困难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1,劳动关系难以确定,如有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并没签定书面劳动合同,之间可能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工伤认定过程中用人单位如果否认劳动关系则劳动者应该提供相应证据证实其劳动关系,而认定工伤的基础条件就是必须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2,三工标准的确认,及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的确定。工伤必须是在三种情况下受的伤才能认定为工伤,当然也有例外(参照工伤标准赔偿,如上
-
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是什么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2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就业援助制度,对下列登记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一)女性四十周岁、男性五十周岁以上的人员;(二)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三)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四)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五)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人员;(七)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八)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九)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