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气候大会总是牵动世界的神经。这一次,吸引全球目光的是南非城市德班。11月28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缔约方会议在德班召开。此次气候大会,事关《京都议定书》二期承诺能否实现,也事关气候资金安排和技术转让能否得到实质性进展,这其中,势必涉及到知识产权相关议题。
面对云谲波诡的气候大战,中国一方面本着相关协议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另一方面也向世界显现出坚定的信念与决心,无论是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义务和责任,还是出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要,中国都会积极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技术,坚定不移地走低碳发展之路。
激烈博弈
“相比其他一些议题,围绕技术转让的谈判较为顺利。截至第一周,大会已经形成了关于技术转让的4页决议草案。”身在德班的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李雁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第一时间传回了会议的进展情况。
据李雁透露,按照2010年坎昆会议的决定,本次大会设立了由一个技术执行委员会(TEC)和一个气候技术中心和网络(CTCN)两部分组成的技术机制,以促进对环境友好的、能够有效帮助适应和减排的技术研究、开发、转让、扩散。
这些成果的取得,让各国在暗淡的谈判前景下,看到了一些曙光。然而,知识产权问题,依然是横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发展中国家视其为技术转让的壁垒,而发达国家则认为它是对创新的激励以及获取高额利润的工具。实际上,这已经成为历届气候大会“绕不过”却又“突不破”的焦点问题之一。
2007年,第13次缔约方大会明确勾画了指导未来谈判的“巴厘路线图”。路线图要求,要对低碳技术的创造和加快现有技术扩散到发展中国家提供奖励,并就是否设立一个新的技术机构或基金,以及如何解决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期,一些发展中国家希望在会议的最后文件中明确阐述知识产权相关问题,但是由于存在巨大利益分歧,知识产权并没有被明确列入会议最后达成的《哥本哈根决议》中。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知识产权因素是导致哥本哈根会议最终未达成一致意见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决定成立“技术机制”,但由于发达国家的消极态度,此次气候大会未能完成“巴厘路线图”谈判,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未能出现实质性进展。
如今,在德班气候大会上,技术转让机制如何具有可操作性,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知识产权相关内容。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发达国家不愿意也不可能将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绿色技术拱手让与发展中国家。因此,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各方仍面临着激烈的博弈。
坚定前行
“解决应对气候变化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绿色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握有更多筹码。”业界专家表示。
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已经成为中国低碳发展的路线图,而这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探索“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注重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节能减排项目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我国正在有序地推进“低碳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风电、太阳能产业链。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也显示,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中开展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重点行业工业节能技术与装备开发、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材料开发、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和低碳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及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等节能技术研发上,我国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重大创新成果。
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低碳专利布局上,中国仍然有所差距。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高度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课题,深入研究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知识产权问题,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2011年5月发布的《专利审查工作“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指出,要设立面向绿色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等领域的专利审查绿色通道,以期加速绿色技术的专利审查,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
无论是政策部署,还是企业行动,都显示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智慧与决心。拯救明天从今天开始,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将沿着自主知识产权低碳之路坚定前行。
-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中药走向世界
167人看过
-
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
263人看过
-
KIPO三十年知识产权强国之路
404人看过
-
中国CAD需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建设
468人看过
-
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之痛
380人看过
-
一位资深法官眼中的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之路
108人看过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
中国高铁自主知识产权有那些?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11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个含义,中国高铁自主知识产权就是所谓的创新,所谓的具有知识产权是一个什么样的含义。按照国际上通行的理解就是一个产品有它的核心技术,有它的技术保护。你引进它了以后,你用了人家的技术还是创新人家的技术?就看你突破它的技术后的含量有多大。一般说来在它的基础上你自己的技术含量有15%以上的发展和创新你就获得了新的知识产权。比如说我打一个很简单的比方,造一个车轮子,专家们说这是人类第一项最重
-
怎样区分知识产权与自主知识产权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25是智力成果的体现,是物权的一种。包括专利权、和著作权。作为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一般都是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从而创立新的知识产权。而自主知识产权不是一种新的物权种类,它实际上就是知识产权。只是用这个概念来说明,这个知识产权(主要指专利技术)是世上从来没有过的,完全独立创造出来的。
-
我国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定有哪些自主知识产权的权利有哪些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06“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性,也就是说主要以自行研发、委托研发、合作研发等原始取得的方式取得。那么自主知识产权的权利是怎样的呢? 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所称的独占许可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技术接受方对协议约定的知识产权(专利、
-
什么是自有知识产权, 我国知识产权法规定的自有知识产权是指什么?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02自主知识产权亦称“自有知识产权”。一般指与非自主知识产权相对应的,在一国疆域范围内由本国公民、企业法人或非法人机构作为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对其自主研制、开发、生产的“知识产品”(如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信息产品等),及获得许可购买他国或他人专利、专有技术、商标、软件等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利。从其权利特性看,具有主体本土化、权属域内化、权利集成化、私权公权化的特点。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分类,分为创造类自主
-
法律规定的自主知识产权上海在线咨询 2023-06-11“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性,也就是说主要以自行研发、委托研发、合作研发等原始取得的方式取得。那么自主知识产权的权利是怎样的呢? 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所称的独占许可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技术接受方对协议约定的知识产权(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