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在主观上如何认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8-07 22:54:36 384 人看过

运输事故罪的犯罪意图主要表现在过失犯这一层次上,包含了疏忽大意的过失以及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疏忽大意的过失,具体而言,即是指行为人作为实施特定动作之人本应具备发现并预计到自身行为可能会对社会产生危害性影响的能力,然而由于疏忽大意,未能及时察觉并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

例如,在驾驶汽车过程中,未能充分关注道路状况便是一种典型的疏忽大意的过失。

至于过于自信的过失,则是指行为人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自身行为可能会引发危害社会的后果,但是却过分相信自己有能力规避风险,从而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

例如,明明知道车辆制动系统存在故障,却仍然抱持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出现意外情况,进而继续驾车上路行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5日 17: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最新交通肇事罪主要责任)
    哪些行为属于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立法禁止交通肇事逃逸,系要求行为人必须履行积极救助伤者、保护现场、主动报警听候处理的义务,这也就是刑法禁止“交通肇事逃逸”的规范保护目的。当今交通事故高发,交通肇事已经成为距离我们日常生活最近的高发犯罪,肇事后逃逸的行为同样屡见不鲜。正是由于这一行为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对“逃逸行为”进行进一步分析介绍,使大家知道哪些行为属于“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规则正是基于交通肇事罪逃逸的规范保护目的而产生的。行为人在事故发生后及时抢救被害人,保护现场并主动报警的,视作履行义务,但若未全部履行,则应考察未履行其中某项义务的原因,综合评判是否构成“逃逸”。逃逸要求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统一,行为人客观上要有实施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主观上要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即不履行救助伤者、保护现场、主动报警的义务。认定逃逸不仅要看行为人是否有离开事故现场的
    2023-06-04
    478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过错如何判定
    在涉及道路交通意外事故致人死伤的案例中,肇事者逃离现场的主观过错存在二种不同的情况。首先,有可能是因为行为人在造成他人的严重伤害后,误认为受害者已经丧失生命体征而选择撤离现场。如此这般,由于行为人的错误判断,最终致使受害者因未得到及时救治而过世。对于这类情况,可以认定行为人为过失犯。其次,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当行为人清晰地认知到自己在交通事故中已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时,却对后者的生死状态并不加以关注,甚至可能抱着期待受害者死亡的心态袖手旁观。这样的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从之前的过失犯罪转化为了间接故意或直接故意的罪行。《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08-13
    90人看过
  • 在交通肇事罪中如何认定是否构成自首
    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自首问题,一直都存在诸多的争论,笔者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一般而言,交通肇事后逃逸又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情况,符合刑法中关于自首的规定,认定为自首没有什么异议。争论的焦点在于,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不逃逸,并到交警主动报案的是否属于自首或者交通肇事后,行为人为救助伤者而将伤者送往医院,然后接受交警处理的,是否属于自首对于此类情况,审判实践中存在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根据《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七条的规定,肇事者肇事后应当到公安机关报案,这是一种法定行为,不能构成自首。另一种观点认为,《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只是一种行政法规,这一规定对尚未构成犯罪的人员,是法定的义务。但刑法所规定的交通肇事罪,是对肇事构成犯罪的前提下而言的,既然肇事者行为符合刑法自首的构成要件,就应以刑法规定的自首论处。第一种观点,笔者认为其错误是明显的,
    2023-03-06
    54人看过
  • 如何进行交通肇事罪责任认定?
    (一)要划清交通肇事罪与非罪的界限。应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失。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行为人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交通事故,则不存在罪过,因而不能认定是犯罪。二是要看行为人有无交通违法行为,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后果。行为人必须因交通肇事造成一定的后果,且对该后果负责的条件下,才能构成交通肇事犯罪。比如,如果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某种危害结果,但既没有违法交通管理法规,主观上也不具有过失,则应当属于交通事故中的意外事件。(二)要划清交通肇事罪与其他几种罪的界限。1、要把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死亡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区别开来。区别的要点在行为人的主观态度,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而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显然为故意犯罪。2、交通肇事罪同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的界限。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且必须造成严重后果;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观上
    2023-06-08
    154人看过
  • 认定交通肇事自首的两种观点
    交通肇事罪自首的司法认定探讨一、交通肇事罪自首的不同观点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目前,刑法学界通说认为自首的认定,“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应严格根据刑法规定自首的二要件认定。如果再以三要件认定自首,无法律依据。”至于交通肇事罪中是否存在自首,主要有以下不同的观点:1、否定论该观点认为,交通肇事罪不存在自首。理由是: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一些交通法规中,都规定有驾驶员肇事后要主动报案、保护好现场、抢救被害人等特别要求。因而在事实上,大多数肇事者都是遵照规定主动向有关部门报案,并及时抢救被害人的,毋须公安部门追捕归案。这是法律对肇事者规定的特别义务。履行了这种义务,只是做了他们应做的事,不能被认定为是自首予以从宽处理。否定的观点目前已很少有人主张,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交
    2023-06-13
    129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是否属于主观故意犯罪
    交通肇事罪在法律界定上并不属于故意犯罪。该种犯罪行为常常是由当事人因一系列的错误操作所引发,例如粗心大意、过分盲目自信等因素。在案件中,犯罪者往往并未有意去推动事故的发生,然而由于未能履行必要的注意义务或者违反相关的交通法规,最终导致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08-03
    158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具体有哪些主观表现
    交通肇事罪的行为表现为:行为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为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的后果主要包括:1、构成危险驾驶罪的,一般处拘役,并处罚金;2、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等,具体量刑根据犯罪情节而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二、开车撞死2个人会判多少年行为人开车撞死2人的,会构成交通肇事罪,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三、醉驾车祸死一人怎么判刑驾驶人酒后发生车祸,导致一人死亡,如果机动车驾驶人负事故的主要
    2023-06-23
    492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主观是故意还是过失
    交通肇事罪是过失。通常情况下,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两种情况。在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上,行为人是明知故犯,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并且造成严重后果,应该预见却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行为人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致使出现了严重后果。作为过失犯,本罪成立要求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要求交通肇事行为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出现重大损失。虽然,其构成要件结果表现为具体实害结果,但是其结果是公共安全危险的具体现实化,其所创设的公共安全危险是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对于具体受害者而言出现具体危害结果是偶然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04-11
    77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表现有哪些
    对于交通肇事罪的主观心态表现形式,通常被归类为过失类型。这意味着行为人应当事先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的发生,然而,由于其疏忽大意或者过度自信而未曾预见此情况;或者已经预见到这一可能性,但仍抱持着幸运心理,认为问题可以轻易得到解决,并最终酿成了交通事故。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严格规定,倘若行为人严重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发生,那么他将有可能触犯到交通肇事罪。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若行为人在事故发生之后选择逃避责任或者存在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他们则可能面临更加严厉的刑事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08-07
    478人看过
  •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主观因素的认定是怎样的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主观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行为人在逃逸时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一、刮到别人的车不知情的情况下开走了算逃逸吗不构成肇事逃逸。但需肇事人拿出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并不知情。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1、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2、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
    2023-06-25
    249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立案标准有什么样的
    一、针对于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立案标准有什么样的1、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2、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5)严重超载驾驶的;《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
    2024-01-16
    336人看过
  • 在法律上交通事故定责如何认定
    交通事故定责如何认定是需要了解事故所牵连的人员跟事故有没有必然联系。1、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有违章行为,其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的,应当负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2、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当负全部责任,其他方不负交通事故责任。两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相当的,两方负同等责任。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据各自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划分责任。3、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
    2023-02-24
    282人看过
  • 论交通肇事罪认定有何规定
    首先是涉嫌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未持有有效驾驶证驾车行驶、车速超出规定范围以及在酒精的影响下驾驶车辆等。其次,此类违法行为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事故,造成了人员重伤乃至死亡,或者对公共或私人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从主观层面来看,这些行为往往属于过失性质,即行为人本应预见到自身的行为可能会引发危害社会的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未能做到这一点,或者虽然已经预见到却过于自信地认为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08-14
    500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标准是如何的
    一、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标准是如何的如果肇事者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由于自己主观过失导致发生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构成交通肇事罪: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四、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5)严重超载驾驶的;(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
    2024-01-08
    164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应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14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的性质,如何区分交通肇事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是要阐述的重点,下面,笔者想重点谈谈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的问题。(一)要划清交通肇事罪与非罪的界限。应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失。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行为人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交通事故,则不存在罪过,因而不能认定是犯罪。二是要看行为人有无交通违法行为,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后果。行为
    •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中的非罪,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犯罪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5-04
      (一)要划清交通肇事罪与非罪的界限。应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失。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行为人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交通事故,则不存在罪过,因而不能认定是犯罪。二是要看行为人有无交通违法行为,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后果。行为人必须因交通肇事造成一定的后果,且对该后果负责的条件下,才能构成交通肇事犯罪。比如,如果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某种危害结果
    • 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的主观方面是什么意思,交通肇事中过失怎么认定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2-13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
    • 交通肇事及其主观认定是怎样的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6-18
      本律师回答:在理论上,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是:有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 那么在实践中,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离开事故现场,没有积极履行抢救伤者和财产、向交通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在现场等候处理等交通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以此作为判断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司法实践中,一般将如下情形界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
    • &2023Q1&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
      澳门在线咨询 2024-02-29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标准,具体如下: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有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严重后果必须由违章行为引起,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发生在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