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定劳动合同的景象主要有两种:
(1)存在现实劳动联系,可是用人单位成心不签定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成心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
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如干疑问的定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2条规则:中国境内的公司、个别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只要形成劳动联系,即劳动者现实上已成为公司、个别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供给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
用人单位成心不签定劳动合同,给劳动者形成丢失的,应按原劳动部《违背有关劳动合同规则的补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第三条的有关规则补偿:
(一)形成劳动者工资收入丢失的,按劳动者自己应得工资收入付出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补偿费用;
(二)形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丢失的,应按国家规则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补贴和用品;
(三)形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丢失的,除按国家规则为劳动者供给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付出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补偿费用;
(四)形成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危害的,除按国家规则供给治疗时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付出相当于其医疗费用25%的补偿费用;
(五)劳动合同约好的其他补偿费用
因为劳动合同员工和单位产生纠纷,员工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维权的。但是需要在争议发生后的一年内提出申请。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单方解约用人单位不给补偿
144人看过
-
劳动者拒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辞退吗
333人看过
-
劳动合同签订问题: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应对措施
493人看过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同一企业签几次?
342人看过
-
劳动者应该等待多久才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55人看过
-
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吗
385人看过
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签订,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包括: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更多>
-
先说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办?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03先说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办?《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
-
-
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办,如何处理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5一些劳动者害怕失去工作机会,当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也忍气吞声,不知道该如何办。如果遇到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劳动合同怎么办呢如果用人单位不与你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了劳动合同之后将两份劳动合同都收走了,那么以后你和单位发生纠纷时,劳动者想证明自己是在这个单位工作的,或者想证明你的工资标准,都将是件很困难的事。因此,劳动者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保存其他的证据材料,来证明自己是在这个单位工作
-
单位无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签劳动合同该怎么办?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10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就您所述,用人单位已违反《劳动合同法》,您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及/购买社会保险,若以此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我办理了大量此类案件,对这类案件很专为您制定更详细更合理更高效的方案。
-
劳动者误导用人单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16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明显的供需失衡,劳动者存在欺诈的可能性比用人单位大。我国法律对就业歧视情形下,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担民事责任缺乏具体规定。 与应聘工作岗位、职责存在直接、实质的关联性时,求职者应主动告知,不得隐瞒,否则影响劳动合同效力。求职者为避免遭受歧视而进行的“欺诈”陈述不影响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效力。劳动者采用欺诈的手段恶意订立的劳动合同,如隐瞒或编造了没有取得特种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的事实而与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