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漏税未达到立案标准的可以按照行政违法处理,达到犯罪的可以按照刑事犯罪来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一、偷税和漏税的区分是什么?
偷税,是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漏税,是由于纳税人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如错用税率,漏报应税项目,少计应税数量,错算销售金额和经营利润等。
1、主观方面不同。偷税是出于故意,而漏税是过失行为。偷税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而积极希望或追求这一危害结果。漏税的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应当预见却设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偷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漏税行为人主观上则不具有这一目的。
2、客观方面不同。偷税是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欺骗、隐瞒手段来不缴或少缴税款,而漏税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为或不作为。漏税与偷税的转化。漏税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为偷税。
3、法律后果不同。偷税达到法定结果即构成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而漏税是一种违法行为,行为人只须补缴税款并交纳滞纳金。
-
商家不给发票是否属于偷税漏税行为,偷税漏税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384人看过
-
举报偷税漏税的流程,偷税漏税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331人看过
-
阴阳合同属于偷税还是漏税行为
419人看过
-
印花税属于那类税
438人看过
-
偷税漏税是否可被视为犯罪行为?
65人看过
-
企业为员工避税是否属于偷税漏税
106人看过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
偷税漏税是犯罪行为吗?属于经济犯罪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14其实不然。“偷税漏税”,在过去是指违反税收征缴法律法规行为的,现在“偷税”说法已被“逃避缴纳税款”代替。逃避缴纳税款行为属于税收违法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逃避缴纳税款行为属于经济犯罪。跟据我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规定,“逃避缴纳税款罪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
-
到底有哪些属于偷税漏税的行为云南在线咨询 2023-09-07伪造、隐匿记账凭证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都属于偷税漏税。偷税漏税罪表现为违反国家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缴纳的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
-
私账发工资属不属于偷税漏税的行为?台湾在线咨询 2021-10-24个人账户支付工资是涉嫌逃税的行为,但必须具体逃税。因为在税务核查的时候,无法通过公司账户情况查询到工资发放的情况。但是,如果工资在个人账户上全额按时支付的话,本身就不会违反工资支付的法律。根据《工资发放暂行规定》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本人发放工资。工人本人因故无法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使用者可以委托银行支付工资。使用者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工人工资的金额、时间、收件人姓名和签字,保存2
-
未开具发票是否属于偷税漏税行为?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18不开发票和偷税漏税有关。最常见的发票偷税行为是不开具发票或隐匿实际收入。纳税人通过欺骗或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的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款。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或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款;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
-
偷税漏税属于经济犯罪的过错还是犯罪云南在线咨询 2021-12-20是的。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逃税是一种危害税收征管罪的犯罪犯罪,而危害税收征管罪属于经济犯罪的类型,因此逃税是一种经济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的方式,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款;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