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工伤后辞职,公司不同意赔偿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工伤期间的各种赔偿。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
2、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给双方举证期,给对方答辩期;然后开庭审理,之后对你们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劳动者可以起诉到法院;
3、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不耽误劳动者去新单位工作。工伤保险待遇主要的补偿是: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个月本人工资)、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根据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根据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停工留薪期工资(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确定)、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及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
辞职后单位是否会补偿员工?
167人看过
-
职工工伤后单位停缴社保职工辞职享受经济补偿
81人看过
-
单位辞退临时工给不给补偿
226人看过
-
单位工伤后辞职是否需要赔偿
171人看过
-
辞职后单位还赔偿以前工伤吗
338人看过
-
职工递交辞呈后发生工伤,单位该怎么办
76人看过
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辞职一般有三种情形: 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二是根据... 更多>
-
单位不给辞职要给什么补偿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06单位不给加班费你主动辞职,是属于是个人主动和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单位不负赔偿责任。是一分钱也没有赔偿的,要单位主动和你解除劳动合同,保才有赔偿是在单位每一年工龄赔偿你一个月工资。几年工龄就赔几个月工资
-
辞职后,单位一直拖欠工资不给怎样办宁夏在线咨询 2023-05-28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逾期支付,即属无故拖欠工资。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1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约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
-
工伤后辞职提前辞职单位有什么赔偿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13工伤辞职后用人单位需要赔偿。劳动者遭受意外伤害的事实,发生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除了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医疗补助金,及停工留薪期工资待遇之外,劳动者其他工伤赔偿项目,与辞职行为无必然联系,不会因劳动者的辞职,给劳动者的工伤待遇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
-
员工工伤鉴定后辞职,工伤鉴定单位不给解除合同怎么办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16工作期间受伤,单位不给报工伤可以先申请工伤鉴定,不建议解除合同,劳动相关法规,规定此种情形,劳动期限自动延期的。 工伤认定办法 第六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保险条例 第
-
职工公伤死后单位能给补偿多少钱?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05要向当地劳动和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认定工伤后,依法享受工伤待遇。工伤死亡赔偿标准: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