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届满什么条件撤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之第一百六十三条明文规定,若在侦查环节中发现无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法律追责的状况,则应予以撤销该案。若犯罪嫌疑人身陷囹圄,应即刻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文件,同时通报原负责批准逮捕工作的人民检察院。这无疑意味着,若在取保候审期限结束之后,侦查机构发现证据不足以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发现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情形,便可依法撤销此案,并依照相关程序将犯罪嫌疑人释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二、取保候审届满没找我了咋办
假设您所涉之取保候审时限已经届满,然而却并未得到有关部门给予的进一步联络,这通常表明您的相关案件很有可能已经被依法完结或者正在迈向下一司法阶段。在面临这类情形时,阁下大可主动与负责处理该案的公安部门或者检察机构取得联系,以便对案件的最新进展有所了解。若对此类问题感到困惑不解或者自身权益受到了损害,我们强烈建议您寻求专业律师的意见和帮助,以便获得更为精准的法律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取保候审届满什么条件撤案”,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
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案件将进入审判程序
489人看过
-
取保候审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
72人看过
-
撤销取保候审的条件需要满足是什么样的条件?
325人看过
-
取保候审届满解除取保候审退还了保证金
249人看过
-
诈骗案件取保候审期限届满,能被判多少年?
216人看过
-
取保候审届满后还需要办什么手续
216人看过
-
取保候审届满没事吧?海南在线咨询 2023-03-3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因此,取保候审
-
刑事案件取保候审期限届满还会判刑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3-02-27取保候审只是我国强制措施的一种,能够办理取保候审并不代表不用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如果经过侦查确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却有犯罪事实,那么法院最终会根据案情依法判处相应的刑罚。 因此,取保候审结束之后,不一定就会被判刑坐牢,也可能是释放。
-
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 公检法机关应当如何处理案件安徽在线咨询 2022-02-13根据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期限为十二个月,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被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公检法机关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
取保候审届满就解除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3-09-12取保候审的解除情形有: (一)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 (三)发现采取取保候审决定不当的; (四)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五)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六)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
撤案取保候审什么时候结案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031、解除取保候审并不代表会结案。 2、法院执行已结案的意思是指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已经实际执行完毕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作结案处理的情况。包括以下情形: (1)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完毕的; (2)法院通过强制措施执行完毕的; (3)申请人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