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借贷案是否能申请开庭调解
在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当事人双方具有申请庭前调解的权利,且法院在参与调解的过程中,有可能促成双方达成协议。
若调解成功,法院将依照规定制作调解书,明确双方的义务与责任;
反之,若经过法院调解后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则需立即进入审判程序,依法作出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二、民间借贷案件中借条与欠条有什么区别
二者区别如下:
1.含义不同。借条是双方当事人在设立权利义务时,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一种借款合同的凭证。欠条是当事人之间进行结算的一种凭证,它是当事人之间对某种合同关系进行清算时产生的,反映出来的一般是比较纯粹的债权债务关系。
2.产生原因不同。借条产生原因只能是双方当事人之间产生了借贷关系。而欠条的产生原因则有多种,凡是以金钱给付为内容的债都能产生欠条,如合同之债、侵权之债等等。
3.借条和欠条在法律证明力上不同。一般来说借条的证明力是大于欠条的。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民间借贷案是否能申请开庭调解”,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
民间借贷调解结案履行完毕后能否申请再审?
469人看过
-
民间借贷案件:如何申请延期开庭?
333人看过
-
民间借贷开庭调解,同意还是不同意
207人看过
-
民事案件中能否申请更改开庭时间
355人看过
-
能否请法官在开庭后调解案件?
76人看过
-
民间借贷开庭后流程,民间借贷开庭当天
453人看过
-
民间借贷是开庭前调解还是大庭结束后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4民间借贷开庭前应该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九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
民间借贷纠纷开庭前调解好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08纠纷案件,开庭前调解好还是不好,这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分析,还要看从什么角度来分析。如果在庭前调解成功的,对原告而言,可以省去在开庭时进行举证的过程,比较省事,但可能会在调解时作出一定的让步,而且约定的还款日期可能较长。作为被告而言,因自愿偿还债务,就失去了进行抗辩的权利和机会,但可能会因此得到对方的让步,并可难争取到分期还款的机会。另外,如果在庭前自行调解而不是由出具调解书的,则如果一方违约,另一
-
民间借贷案件开庭时间多久,民间借贷纠纷开庭流程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07法院在开庭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时,审判长要核对当事人、诉讼代理、第三人,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等。 二、法庭调查。主要是当事人陈述和证人作证,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法庭调查的基本顺序是: 第一,询问当事人和当事人的陈述 第二,证人到庭作证第三,鉴定人到庭 第四,出示书
-
民事调解申请再审多久开庭江苏在线咨询 2022-05-05对于法院的民事调解申请再审的时间为法院的调解书生效后六个月,超赤六个月期限的,法院将不再受理再审申请。另外,如果是对生效的调解书申请再审的,再审申请人必须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如果没有相应证据的,法院也将不受理再审申请。《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
-
民间借贷开庭法官一直让调解怎么办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241、民间借贷提起诉讼后,法官一直调解的,当事人可以不同意调解,不同意调解后,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判。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条法院调解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九十六条调解协议 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第一百四十二条庭审调解 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