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抚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丰硕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5 10:34:06 65 人看过

今年6月,“抚顺皮影戏”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皮影戏张凤海、琥珀雕刻龚振涛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提及此事,张凤海喜上眉梢,他说:“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视,尤其是抚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对咱们民间这些演员从报纸寻找呀,从方方面面查询,我们也有了演出的机会。尤其在雷锋体育场的展示,再加上在图书馆的演出。轰动全场,这是我最高兴地事儿,这说抚顺皮影有了希望。”

通过5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工作,“新宾满族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合并项目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抚顺地秧歌”被我国列入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预备录名单。我市共成功申报国家级名录项目三个“抚顺地秧歌”、“抚顺新宾满族剪纸”、“抚顺煤精雕刻”,辽宁省省级名录项目三个“抚顺琥珀雕刻”、“抚顺满族民间故事”、“抚顺皮影戏”,市级名录项目三批共45项,县区级名录项目两批共93项。申报确定了辽宁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名;公布了两批抚顺市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我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据市文广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晓泉介绍,几年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成长历程。以往是大家不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何物,到今天的人人参与、人人关注,直至抚顺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也成为抚顺城市身份和文化底蕴的象征,这更加激励我们不断的探索挖掘,将抚顺更多更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成各级各类项目,使抚顺的地方文化、特色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

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明显,使抚顺特色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我市的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了“第七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产品销售良好。参加了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师徒同台献艺”活动和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同时,我市还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项申报、向传承人发放补助费和举办丰富多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宣传活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名录不断完善和健全。

今后,市文广局要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市文广局局长刘英伟表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和展示场馆建设,力争在明年建成“抚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新宾满族剪纸展览馆”,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定期命名、公布市、县(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保护基地和传承人。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项名录,对已命名的各级名录加强管理与保护。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才培训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记者孟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4日 17: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章
  • 从“端午申遗”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媒体炒作韩国要将端午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引起了一场风波。就像私有财产受到侵犯一样,有些地区打起了端午节保卫战,万人签名运动,舆论沸沸扬扬,着实热闹了一番。但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媒体的炒作与渲染绝不是空穴来风。目前全国掀起的民间文化抢救和保护热潮,确实激起了国人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对非物质文化前景的忧虑,也让人们更加关注政府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失去的20年早在1986年6月26日,全国政协文化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了保护民间文化座谈会,这是当时为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专家会议建议精神召开的。联合国专家会议曾建议世界各国政府通过议会立法的方式保护民间文化。时至今日,当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及建立我国各民族民间文艺、民俗馆的提案》也只是一纸空文,并未得到落实,而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
    2023-06-08
    152人看过
  • 广东佛山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
    为继续推进广东省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高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12月16日,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佛山市博物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在佛山市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苏章鸿、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俊华前来授课,吸引了该市各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及市民前来听讲。本次培训的课程包括苏章鸿老师主讲的《“非遗”动态——宁波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议的启示》和宋俊华老师主讲的《“非遗”的认证、申报与保护》。整个培训过程中,苏老师通过许多实例对“非遗”动态作了详细的解析,并介绍了“非遗”保护的一些见解,宋老师也详细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要面对的几个基本问题,即要正确把握“非遗”保护的内涵、组织“非遗”认证与申报、理解“非遗”保护的目的,以及采取恰当的对策
    2023-06-05
    334人看过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将有章可循
    2010年10月由文化部启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日前完成了一期工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建立了一系列规范标准。以后,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将有统一标准可以参照。一期工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承担,其主要成果包括完成非遗资源数据库的项目库和专题库建设。其中,项目库收录了1219项国家级名录项目和1488名代表性传承人的相关信息,专题库收录了传统戏剧、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的相关信息;同时,制定了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标准和工作规范草案共7项。目前,秦腔、高密扑灰年画、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三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已作为试点,完成了数字化采集和专题制作。(记者李洋)
    2023-06-05
    400人看过
  • 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的区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等等,七仙女下凡传说属公约中的口头传说和表达类。非物质性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特性,是它与物质文化遗产质的区别之所在,由于它的非物质性,可称为无形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们均没有物质载体,没有物质形态,不是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它们存在于人们口头传说和表述中,存在于不同的艺术表演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完全不同,前者是非物质的、无形的。
    2023-06-08
    420人看过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一案"一审宣判
    因认为张艺谋的电影《千里走单骑》中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顺地戏说成是“云南面具戏”,侵犯了安顺地戏的署名权,贵州省安顺市文化局将《千里走单骑》影片发行方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制片人张伟平以及导演张艺谋一并告上了法庭。《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2005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安顺地戏”列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6月,国务院将“安顺地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此案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一案”之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历经一年多的审理,5月24日上午,此案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定《千里走单骑》在主观上并无侵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意和过失,从整体情况看,也未对“安顺地戏”产生法律所禁止的歪曲、贬损或者误导混淆的负面效果,据此驳回了安顺市文化局的诉讼请求。但法院同时也对电影事业从业者发出提示,“今后更应当增强对我国著作权法和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06-05
    95人看过
  • 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见证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基因、意识理念等,体现了中国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和非凡的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文化软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政府主导,发动社会广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而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必须确定政府主导的地位,认真贯彻“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在现实工作的基础上建立长期有效的保护机制。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制定规划,常抓不懈。文化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责无旁贷,要担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员培训、知识普及、上下通联等具体工作。要牢记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主体,注重资源整合,发动社会广泛
    2023-06-05
    310人看过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之惑
    近日,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的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各地广泛关注的话题,而同时,怎样才能真正保护这些具有文明传承意义的文化,再次成为热点,其中之一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产业化运作,产业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大,众说纷纭,观点迥异。甲方:产业化盘活发展了文化遗产案例之一:少林寺和少林寺实业有限公司在2月12日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和专场文艺晚会上,最抢眼的可能是来自河南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和他带来的15名武僧。24年前的一部电影使得这座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寺庙蜚声中外,说起来有些尴尬,但正是1982年《少林寺》热播后,少林寺及所在的登封县的游客人数从每年5万人左右迅速在1982年蹿升至70多万人,1984年达到历史最高峰260万人。登封市旅游局局长钱桂玲说:2004年少林寺接待游客110万人,一个游客在登封消费200元,一年就留给登封2.2亿元。少林
    2023-06-08
    412人看过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
    2023-05-01
    376人看过
  •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色和经验
    日本插花艺术日本自明治时期建立文物保护制度以来,经过多次的修改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所有者和国民共同保护文化遗产的良性格局。各方力量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认识清晰、责任明确。195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其中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无形文化遗产的范畴。“人间国宝”富有特色日本在文化财产保护法实施过程中,强调保护传统文化“持有者”的重要性,注重对“人”的关注。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对传统文化持有者的认定对象主要包括个别认定、综合认定和保护团体认定三种形式:个别认定指对于某个技艺传承者个人资格的认定;综合认定指对那些具有多重文化事项的民俗活动的认定;保护团体指对那些由一个以上文化财产持有者的集团的认定。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人间国宝”认定。“人间国宝”是指被个别认定的重要无形文化财产的保持者,他们都是在工艺技术上或表演艺术上有“绝技”“绝艺”“绝活儿”的老艺人,其精湛技艺受到
    2023-06-05
    404人看过
  •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秘密保护有契合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商业秘密保护有契合吗商业秘密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二者的高度契合性主要体现为:1.都可具有多元的权利主体商业秘密的权利主体可以是多元的,它可以同时被若干个主体实际占有。只要对商业秘密是合法拥有的,都可以成为其合法主体。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也具有多元性,通常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的群体、以及相关联的多个群体。2.可具有秘密的权利客体秘密性是构成商业秘密的必要条件。商业秘密是以其权利客体的秘密性来维持其价值,并由此获得法律的承认和保护。而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客体具有秘密性。这就为很多具有秘密性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秘密保护创造了条件。3.都无独创性要求根据TRIPs协议的规定,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包括秘密性、价值性和保密性。可见,独创性并不是构成商业秘密的必要条件。如两个不同主体持有相同的经营信息,只要具有秘密性、价值性和保密性,均可作为商业秘
    2023-04-17
    178人看过
  • 山东枣庄市12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近日,山东枣庄市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评审座谈会召开。近年来,枣庄市十分注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建设,枣庄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已基本形成,一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利用。为进一步做好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工作,不断充实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枣庄市认真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及山东省文化厅和枣庄市的统一部署,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将非遗保护工作作为发展先进文化、彰显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强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此次参与会议的有关专家对此次申报的76个项目进行了评审,提出了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此次入选的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包括8个类别32个项目,其中,民间文学6项,传统音乐1项,曲艺2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传统技
    2023-06-05
    152人看过
  • 冯晓青: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乌苏里船歌”引起的争议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在公众的视野中淡化了,然而,美国好莱坞以中国传统故事“木兰从军”拍出的娱乐大片,制片方全球的票房收入超过20亿美元而故事所有方中国却未受益分毫,这一强烈的反差将一直隐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再次以一种吸引大众视野的方式凸显出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在当前的世界市场经济环境中,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现代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侵蚀,导致大量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淡化、取代或贬损。如何在符合知识产权制度宗旨的前提下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立足于现有知识产权制度的国内和国际法框架,对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兼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来源地、消费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有人、传承人和使用者的利益,平衡和协调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利益民众的关注只是这个事件的一个侧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家立法机关也
    2023-06-05
    383人看过
  • 云南瑞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达98项
    从2005年至今,云南瑞丽市共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98项、传承人113人,其中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3项、代表性传承人17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项、代表性传承人3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代表性传承人两人。2006年,瑞丽市的傣族孔雀舞被列为笫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此为基础,瑞丽从整体上、静态上、动态上进行了以孔雀舞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使一大批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保护。先后建立了勐卯镇喊沙村、弄恩村、姐相乡大等喊村、芒约村、弄岛镇芒艾村5个孔雀舞传承基地和腊旺、约相、银衫艺苑3个传承点,由乡镇文化站、社区、学校经常性地在各传承基地、传承点或学校、居民小区举办孔雀舞培训班,或开展各种文艺演出、联欢活动。(马楠)
    2023-06-05
    219人看过
  • 路甬祥:使法律真正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准绳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座谈会9日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出席会议并讲话。路甬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继文物保护法后出台的又一部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法律,第一次从法律上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规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行为,确定国家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保存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方式保护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等具有重要意义。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新形势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迫切需要。我们制定这部法律,就是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确定下来,使之成为必须在全社会广泛遵照执行的法律制度。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必
    2023-06-05
    414人看过
换一批
#知识产权保护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更多>

    • 什么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42条?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9-28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作、改编、表演、展示、产品开发、旅游等活动,应当尊重其原真性和文化内涵,不得歪曲、滥用、贬损。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26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c)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公约所定义的“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我国是一个统
    • 常州由谁来批准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04
      在2009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笔者对偃师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让人有喜有忧。偃师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56个项目,其中“河洛大鼓”在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偃师银条的种植与烹饪”、“薛氏石刻”、“宋氏通背拳”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黄大王的传说”、“洛神的传说”、“玄奘信俗”、“牛心山信俗”、“二鬼扳跌”、“东蔡庄高抬故事”、“糖
    •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2-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我国是一个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