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助逃犯逃避司法追捕属于犯罪行为吗
这样的行为可能涉嫌包庇罪。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应劝其自首,争取宽大处理,但如果明知别人犯罪,还助其逃避追捕,自己的行为也构成了犯罪。
我国的《刑法》第310条明确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二、包庇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
(二)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关不能或者难以发现犯罪的人,因此,除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外,向犯罪的人通报侦查或追捕的动静、向犯罪的人提供化装的用具等等,也属于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包庇,应限于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犯罪人。在司法机关追捕的过程中,行为人出于某种特殊原因为了使犯罪人逃匿,而自己冒充犯罪的人向司法机关投案或者实施其他使司法机关误认为自己为原犯罪人的行为的,也应认定为包庇罪。窝藏、包庇的犯罪人,是指已经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既包括犯罪后潜逃未归案的犯罪人,也包括被司法机关羁押而脱逃的未决犯与已决犯。
(三)主体要件
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四)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明知是犯罪人的,当然成立本罪;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不明知是犯罪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也成立本罪。
对于帮助逃犯逃避司法追捕的行为,有很大可能会构成包庇罪。此时要求是明明知道对方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为了让其逃避司法机关的追捕,采取一定的掩饰、隐瞒措施,帮助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按照量刑规定,犯包庇罪的一般是给予三年以下有期徒、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
-
帮助罪犯逃避法律追究
165人看过
-
如何帮助罪犯逃避法律责任?
486人看过
-
帮助罪犯逃避处罚是否构成犯罪?
291人看过
-
帮助诈骗犯逃避法律制裁
488人看过
-
帮助网上追逃逃跑有罪吗
168人看过
-
帮助逃犯逃脱的犯罪性质是什么?
106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帮助逃犯犯罪司法追捕的合法行为有哪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20这样的行为可能涉嫌包庇罪。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应劝其自首,争取宽大处理,但如果明知别人犯罪,还助其逃避追捕,自己的行为也构成了犯罪。 我国的《刑法》第310条明确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
帮助逃犯逃避司法追捕的条件是什么?香港在线咨询 2021-11-18假如你认识的人犯了罪,跑到你家寻求帮助,你会怎么样?如果你只是借给他一笔钱,会有什么事吗?这种行为可能涉嫌包庇罪。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劝其自首,争取宽大处理,但是如果明知他人犯罪,还帮他逃避追捕,自己的行为也构成了犯罪。我国《刑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其提供隐藏的地方和财产,帮助其逃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
-
帮助逃犯逃避刑事追捕行为的处罚如何规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2-06-09帮助逃犯逃避司法追捕算犯罪行为,《刑法》有明确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被迫帮助犯罪分子逃避追捕案放什么刑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6刑法第28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看这个被迫具体是什么样的行为。但是应当按照行为人的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在主观上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实施的行为是共同犯罪行为,但从其内心而言,行为人本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参与共同犯罪,只是由于受到他人的暴力威胁才参加了共同犯罪。在客观上行为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的实施,但是其犯罪行为显得比较消极,缺乏积极主动精神,一般情况
-
帮助单位一起逃税,帮助犯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怎么?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31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的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对罪状中的“犯罪分子”如何解释,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意见,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但实际上本法条中的“犯罪分子”反而不应包括“帮助时”已被法院生效判决宣告为有罪的人,因为判决宣告为有罪的人已受到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