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司法鉴定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12 22:12:18 153 人看过

相当一段时期以来,医疗纠纷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热点社会问题。医疗纠纷的处理是否公正,直接影响着当地医疗卫生秩序、社会的安定以及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医疗纠纷能否正确处理,关键是其司法鉴定能否做到公正。由于以往人们对卫生行政机关鉴定和处理医疗纠纷技术鉴定的情况不满,相关鉴定程序上的固有缺陷,鉴定与处理中不能正确维护患方合法权益的情况没有能得到根本的改变,它的公正性、可参考性尚有一些让人顾虑之处。目前,医疗事故的鉴定被区分为行政鉴定和司法鉴定。行政鉴定,是指卫生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组成专门的鉴定组织,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医疗事故的鉴定;司法鉴定,是指受理医疗纠纷的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第72条的规定,委托有关鉴定机构对涉案的医事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

首先,关于公正性问题:根据《条例》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各地医学会负责。医学会是一个中立的学术性团体,具有中介组织的法律属性,对比以前隶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这一鉴定主体,行政干预的可能性要小了很多,应该说这本身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但是,医学会本身的组成依然是由本地区医学界的专家、医师、学者组成,他们本身就与医疗机构有着不可避免的联系。从法律的公正角度讲,有着一定利益关系的人是应该回避的,那么医学会本身的这个身份就应该排除在医疗纠纷案件处理之外。从现实的角度看,应该高度重视司法鉴定的权威性,树立其在医疗鉴定中的中心地位。因为医学会并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中介机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3条、第125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证据规定》第47条、第59条的规定,鉴定结论必须当庭出示并接受双方当事人质证,没有经过质证的鉴定结论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鉴定人如果没有出庭的,就可能影响到质证的效果,从而影响鉴定的证据效力。相比较而言,医学鉴定的监督力度显然要弱得多,而且没有相应的监督保障措施,这也一定程度影响到鉴定的效力,综上所述,司法鉴定与医疗鉴定确实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而且从诉讼的角度来看,司法鉴定确实要优于医疗鉴定。规范医疗纠纷鉴定是实现程序公正、提高审判质量的基本保证。面对“公正与效率”的时代主题,在目前医疗纠纷案件判定综合法律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做好医疗纠纷案件的鉴定工作,才能为医疗纠纷审理提供准确的、高质量的医疗纠纷鉴定结论,以利于提高审判工作的“公正与效率。

其次,现行医疗事故鉴定体制的缺陷:医疗纠纷目前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医疗事故责任难于认定,消费者知情权无法充分实现等等。由于涉及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之间的相互矛盾,相关证据制度的不完善,使医疗纠纷案件难以处理,息诉服判率较低。归纳起来处理医疗纠纷有“五难”:鉴定难、立案难、举证难、质证难、判决难。而这其中问题最突出的当数鉴定问题。对于鉴定问题,在我国三大诉讼法中都明确规定,司法机关对专门性问题认为有必要进行鉴定的,可委托、聘请或指定专门技术人员进行鉴定。同时还规定,司法人员在收到鉴定人员出具的鉴定书后,必须审查其客观真实性,之后决定是否采信。而国务院1987年颁布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则规定,鉴定委员会是医疗事故鉴定的唯一合法组织,只有它的鉴定结论才能作为认定和处理医疗事故的依据,这显然与国家的诉讼法相冲突。并且,对同一医疗行为是否构成事故,鉴定委员会作为“唯一”的鉴定机构,与司法机关指定的专门鉴定机构,两者出具的鉴定结论如有出入,必然会出现法院应如何采信的难题。关于鉴定人的回避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第45条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现行的鉴定制度使得对鉴定人的回避规定完全被虚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72条第1款的规定,对认为需要鉴定的专门性问题由法院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或指定鉴定部门鉴定。法院只能“交由”或“指定”有关的鉴定部门,而不能直接委托从事鉴定的人。有关鉴定部门接到法院的鉴定请求以后,决定具体由那个专家进行鉴定,完全是鉴定部门内部的事,法院无权过问或干预,其结果是连法官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在从事鉴定,只是在收到鉴定结论以后,才能从鉴定结论的签名上知晓其姓名,但仍不了解其人的知识水平、经验、技能、资格以及社会关系,所以,法院无法在鉴定活动开始阶段和鉴定过程中对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行为进行监督。

第三,再次鉴定的条件规定欠妥。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行的是“两鉴终鉴制度”。即当事人对首次鉴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再次鉴定,再次鉴定的鉴定机构为原鉴定机构的上级组织,而中华医学会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有着特殊的权利。一方面,再次鉴定的期限规定过短,不利于保护患者的权利。在医疗事故中,由于案件的专业性比较强,医疗诊断的时间也有一定长的期限,案情相对一般来说要复杂一些,当事人对医学会的鉴定结论的理解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在医疗事故发生之后,患者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受到了一定的伤害,患者的家人也会在经济上、精神上有很大的压力,他们未必有精力在短短15天内对医学会作出的鉴定结论再去质疑。另外,这一时限规定远远短于法定的民事诉讼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的审限。在大部分的案件审理中,法庭质证、法庭辩论、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以及法庭准许等一系列诉讼活动不能也不可能在当事人首次医疗事故鉴定书后的15日内完成。从这点上讲,申请再次鉴定的期限过短,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另一方面,行政审查再次鉴定申请具有不合理性。《条例》第22条明文规定: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的,须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只有在获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前提下,才能向医学会申请鉴定。这就不能排除行政部门阻碍鉴定进程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行政部门可能利用这一“合法”权力干涉原本只是一起民事纠纷的诉讼案件,而产生“行政干涉民事”的嫌疑。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当然享有请求救助的权利,而且申请再次鉴定完全是一个民事行为,根本就没有行政审查的必要。

一、针灸医疗纠纷可以鉴定吗

产生针灸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如果无法协商一致的,确有需要进行鉴定的,可以共同委托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建立专家库。

专家库由具备下列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一)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

(二)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并担任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务3年以上。

符合前款第(一)项规定条件并具备高级技术任职资格的法医可以受聘进入专家库。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依照本条例规定聘请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进入专家库,可以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四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

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相关专业的专家,由医患双方在医学会主持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在特殊情况下,医学会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需要,可以组织医患双方在其他医学会建立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加鉴定或者函件咨询。

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有义务受聘进入专家库,并承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2日 22: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医疗事故司法鉴定相关文章
  • 制度缺陷影响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的本地化
    近些年来,因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纠纷投诉大幅增加,医患双方的利益矛盾日益尖锐化、复杂化,并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其始作俑者就是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本地化。由于这一制度缺陷,很难保证鉴定结论的公正,所以,条例实行4年以来,上交到中华医学会处理的案件中,相当一部分鉴定结果都跟地方完全相反,就很好理解。本地化的专家形成的对医疗事故作出的对患者不公正的鉴定结论,无疑激化了医患双方的矛盾。因此,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本地化可以休也。其理由如下:第一,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本地化并非国务院通过的条例所规定,只是卫生部发布的暂行办法所规定。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三条规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依照本条例规定聘请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进入专家库,可以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而2002年8月2日由卫生部发布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二章第六条
    2023-07-02
    380人看过
  • 医疗事故鉴定结果存在疑问,可以再次鉴定吗?
    当事人不服医疗事故首次鉴定结果的,可以申请再次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再次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对首次医疗事故鉴定不服可以起诉吗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鉴定结论分为未外化的、外化的鉴定结论两种情形,实际上对这两种情形应区别对待。一种情形是未外化的鉴定结论。未外化的鉴定结论是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出的鉴定结论未向社会公开,而是作为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使用。如果行政机关未将该鉴定结论作为行政行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对当事人的权益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如果行政机关将鉴定结论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对当
    2023-07-08
    426人看过
  • 医赔”外延不清医疗事故赔偿标准存缺陷
    昨日,审理医疗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研讨会在成都召开,全国知名法学专家学者、最高人民法院领导以及有丰富审判经验的外地法院代表,就医疗纠纷案件的赔偿标准等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介绍,2003至2004年间,四川省40所二级以上医院中有33所医院发生过患者对医疗结果不满意、纠集多人在医院内围攻医务人员的事件,其中22所医院发生了蓄意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件53起,有4所医院16名医务人员受伤或致残。焦点一:医疗鉴定患者代表:医医相护影响医疗鉴定针对医疗纠纷的鉴定,患者代表提出,医疗纠纷的鉴定是带有行政色彩的独家鉴定,鉴定成员一般都是各大医院的专家,这些专家与纠纷医院往往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医医相护不可避免;另外,由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对鉴定活动的监督,这种监督流于形式。因此,医疗事故鉴定与司法鉴定二者不能替代,法院委托司法鉴定,可以避免近亲鉴定,有利双方当事人信服。医院方代
    2023-06-08
    255人看过
  • 医学会鉴定医疗事故问题不少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仅仅是一种诉讼证据,同样应受民诉法和证据规则的调整。即使经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只要有证据证明医疗机构有过错的,同样要承担责任。随着医患纠纷增多,诉到法院的医疗赔偿案件日益增加,给审判工作带来了新课题。此类案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对医疗事故鉴定书的审查与认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由此,在民事诉讼中,一旦作为被告方的医院提出鉴定,法院基本上都是委托当地的医学会作鉴定。但医学会在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时,往往显现多种硬伤:一、形式上不合格,鉴定书落款部分往往只盖一个
    2023-04-25
    214人看过
  • 医疗损害责任的鉴定存在有哪些问题
    一、我国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医学会和司法鉴定机构的不同,医学会和司法鉴定机构的法律性质不同。医学会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存在直接隶属关系。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目的,既为解决医患纠纷,又为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医疗机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行政法规、规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按照行政级别实行分级制。而司法鉴定的目的是为适应司法机关和公民、组织进行诉讼的需要,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司法鉴定仅应用于诉讼活动,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事务无关。司法鉴定活动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全够人大常委会指定的《司法鉴定决定》,各鉴定机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在接受鉴定委托上也不受地域限制。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具有地域性。根据有关规定,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医疗机构所在地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医疗机构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争议的再次鉴定工作,中华医学会在必要时可以组
    2023-03-31
    425人看过
  • 司法鉴定在医疗事故中的应用
    医疗事故司法鉴定
    医疗事故可以司法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收取鉴定费用。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提出医疗事故处理申请的一方支付。鉴定费用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医疗事故司法鉴定所需材料1、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2、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3、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4、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5、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四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收取鉴定费用
    2023-07-04
    138人看过
换一批
#医疗事故鉴定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医疗事故司法鉴定是指司法鉴定机构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术,对涉及医疗事故的案件中涉及到的医学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专业意见的活动。 司法鉴定机构在进行医疗事故司法鉴定时,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鉴定程序,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和科学... 更多>

    • 医疗缺陷和医疗事故的区别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12
      医疗过失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都属于医疗缺陷。医疗缺陷是医疗问题、缺点、差错和事故的总称,故医疗过失和医疗缺陷都不能与医疗事故划等号。医疗缺陷多发生在检诊、抢救、用药、手术、护理等环节上。各级卫生部门和医院领导都把减少医疗缺陷作为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十分重视对医务人员进行政治思想和医德医风教育,增强法制观察,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实行科学管理,防微杜渐,确保医疗安全。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存在的问题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0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规定: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1)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2)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3)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4)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 存在哪些问题不属于医疗事故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22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 二次鉴定存在缺陷如何质证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24
      可能被告方提出异议,如果第一次鉴定机构是由法院指定的,除非有证据证明存在下面的情形 (一)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一般不予重新鉴定。 你方可以直接问询法院,且鉴定等相关费用不应由你方承担。
    • 怎么鉴定是否存在医疗事故
      福建在线咨询 2021-11-16
      鉴定是否为医疗事故,取决于是否符合以下要求:1。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3、医疗事故直接行为人在诊疗中存在主观过失;4、患者存在人身伤害后果;5、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