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的人权保障问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5 14:22:29 193 人看过

近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这是刑事诉讼法在15年后迎来的第二次大修,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刑事诉讼法涉及公检法机关的职权分配、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协调等难题,修改过程经历颇多曲折。早在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曾将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列入立法规划,但因有关部门意见分歧较大,修正草案未能如期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08年10月,刑事诉讼法修改再次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的五年立法规划,由于这次各方面在诸多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修改进程大大加快,并于8月24日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性是由刑事诉讼法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正如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所言:程序法如同桅杆顶尖,对船身最轻微的运动也会作出强烈的摆动。刑事诉讼的历史清楚地反映出国家观念从封建国家经过专制国家,直到宪政国家的发展转变过程。作为国家基本法之测震器(德国刑诉法学家克劳斯?罗科信语),刑事诉讼法修改对贯彻落实《宪法》尊重与保障人权条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在增加了技术侦察等有利打击犯罪的措施的同时,更加关注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问题。草案完善了辩护制度,明确律师在侦查阶段系辩护人;明确侦察阶段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条件,有望化解目前普遍存在的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等问题。修正草案特别规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在原有严禁刑讯逼供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实际上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并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沉默权的保障性机制。为了保障庭审的实质性和被告人的对质权,修正案草案规定了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按人民法院通知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作证,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只是不强制被告人近亲属到庭作证,与所谓的大义灭亲关系不大)。这些规定都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进步,有利于在国际人权公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更好地协调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关系。

诚如很多学者指出的,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领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使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与联合国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一致、使其更加符合国际人权公约的要求,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毫无疑问应当重点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进一步完善辩护制度,确立非法证据排除、反对自证其罪规则等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制度。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刑事诉讼法中的人权保障并不仅仅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障,还应当是对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证人在内的所有诉讼参与人的人权保障。在加强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同时,刑事诉讼法修改不应当忽视或无视证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

从总体上看,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并没有太多加强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内容,特别是没有赋予被害人以知情权、刑罚执行阶段的参与权(即监外执行、减刑、假释决定的参与权)、被害人获得国家补偿权等重要诉讼参与权。实际上,进一步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同样具有必要性、紧迫性,刑诉法修改应兼顾对被告人与被害人两方的权利保障问题。而且,被害人权利保障与被告人权利保障之间并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关系,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并不会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权利。实践中,因被害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引发的涉诉信访活动高发的现实,凸显出加强被害人权利保障(特别刑罚执行阶段参与权、获得国家补偿权)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应当说,我国刑事诉讼法1996年修改时充分体现了加强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精神,把被害人的诉讼地位提升到了诉讼当事人的高度充分反映了立法机关对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的重视。只是,这种立法模式在刑事诉讼基本原理上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存在疑问的(由于被害人无独立的上诉权和完整的刑事程序启动权,被害人为当事人的规定也名不副实)。而且,由于对被害人特殊诉讼参与权之重要性认识不足,刑事诉讼法并未赋予被害人知情权、获得司法机关保护的权利、刑罚执行阶段参与权、获得国家补偿权等国际上普遍承认的诉讼参与权。立法上的不足使得司法实践中的被害人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不可避免地出现影响化解社会矛盾的因素(据有关统计,2004年到2006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受理的不服法院生效刑事裁判申诉案件中,属于被害人申诉的比例均在30%以上,2006年这个比例达到了37.38%)。以被害人获得国家补偿权为例,实践中很多刑事犯罪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致死、致残,家庭失去主要经济来源,又无法获得有效的赔偿(实践中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往往难以执行),境遇悲惨、生活困难,长期申诉上访。因此,无论是从更好为被害人提供保护、帮助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更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的角度出发,都迫切需要赋予被害人知情权、刑罚执行阶段的参与权和获得国家补偿权等权利。

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是国际上近期刑事诉讼立法的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倡导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社会运动,即被害人权利运动,该运动试图使被害人重新成为刑事司法制度中的重要参与者。受运动的影响,西方各国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保障被害人权利的立法和法律修正案。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加强被害人权利保障的趋势更加明显。例如,美国于2004年通过的《所有人的正义法案》赋予被害人广泛权利:受到保护的权利;合理、准确、及时地被告知有关此项犯罪的任何公开的法庭程序的信息,包括任何假释程序的信息及释放被指控人或被指控人逃跑的信息。英国2002年的《所有人的公正》司法改革白皮书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被害人的权利保障的多方面举措。法国2000年刑事诉讼法修正后,总则增加规定了保护被害人权利原则,完善了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措施。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也是联合国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和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联合国1985年的《为罪行和滥用权力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规定被害人应当享有:取得公理和公平待遇的权利;获得赔偿的权利;取得国家补偿的权利;获得社会援助的权利,包括法律方面的援助和物质、心理、医疗和社会的援助等。

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及国际上的立法发展趋势表明,加强被害人权利保障具有与加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同样重要的意义。新的刑事诉讼法应当是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取得完美平衡的刑事诉讼法,也应当是被告人权利保障与被害人权利保障共同进步的刑事诉讼法。

延伸阅读:

法规再改:总结实践经验完善诉讼制度

透视刑事证据法条的增修

2011最新刑法全文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8日 01:3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诉讼法相关文章
  • 刑事诉讼法修改亮点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互关系,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进行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等。下面将由为大家介绍刑事诉讼法修改亮点。一、亮点一:“不通知家属的例外情形”受严限现行刑诉法第六十四条、第七十一条规定,拘留、逮捕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逮捕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被逮捕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新刑诉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第八十三条规定,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新刑
    2023-04-21
    404人看过
  • 保障残疾人诉权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残疾人的诉讼主体地位。由于残疾人存在人体组织、生活功能等缺陷,特别是一些重度残疾人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志,生活不能自理,一旦他们的生活权益受到侵害,其亲属或有关其他组织,就会出面代他们维权,而这些亲属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时,认为受害人不能表达其意见,就常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取代受害人为原告,这种行使诉权的方式是不合法的。我国法律赋予公民法律上的人格权,规定每个公民自出生时起至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同样,也具有诉讼权利能力,残疾人虽有各方面的缺陷,但他们和我们中的任何人都一样具有诉讼权利能力,因而无论任何组织或个人在为维护残疾人利益而提起民事诉讼时,均应以残疾人本人为原告。二、残疾人的诉讼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分为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三种。残疾人若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即所谓的精神残疾或是痴呆人,即所谓的智力残疾,其本人即为无诉讼行为能力人,应由其监护人
    2023-03-01
    251人看过
  • 刑诉法有望再做修改
    刑事诉讼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推出一系列重要司法改革新举措,其中相当多的内容涉及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刑事诉讼法学界对此给予极大关注。在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举行期间,记者就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问题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记者:刑事诉讼法2012年作了较大修改,您提出要继续修改刑事诉讼法,为什么?陈光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推出一系列司法改革新举措,现在正在逐步逐项贯彻落实之中。当前显现的落实途径包括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机构公布的一些有关文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中央政法机关联合或单独制定了若干法律解释文件。这些文件有力地推进了司法改革。但是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党的文献只是纲领性文献。中央政法机关的法律解释性文件虽然具有法律效力,但它一则不能违背法律的原则精神,二则权威性不如法律。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
    2023-04-25
    206人看过
  • 论刑事诉讼中律师调查取证权的保障
    保障律师的调查取证权,促进控辩平等,更好地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内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律师调查取证权在立法上存在的缺陷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完善律师调查取证权的途径,这对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刑事诉讼;律师;调查取证中图分类号:D91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883(2004)03-0085-0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因素,尤其是律师制度恢复重建以来,更好地促进了律师制度的发展和进步。律师参与刑事诉讼活动是律师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广大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更体现了这一趋势,它强化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定在侦查阶段,律师可以介入诉讼,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帮助,至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聘
    2023-04-22
    376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修改了多少处?
    刑事诉讼法修改了二十三处,具体内容主要有: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的应为应不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的处理;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时的程序规则;补充了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情形等,具体参见下文。一、刑事诉讼法关于法院管辖的规定是什么关于法院管辖权的规定如下: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性的重大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二、各级法院管辖范围是哪些(一)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1、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
    2023-03-13
    82人看过
  • 刑事诉讼回避的问题
    仲裁员回避
    刑事诉讼中应当进行回避的事由: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等。一、哪些情形下仲裁员要回避下列仲裁员要回避:①是案件当事人或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②与案件有利害关系;③与案件当事人或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④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⑤对承办的案件先提供过咨询的;⑥现任当事人法律顾问或代理人或曾任法律顾问离任后不满2年的;⑦与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在同一单位工作且离开后不满2年的;⑧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代理人;⑨担任过本案或与本案有关联案件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⑩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事项。二、仲裁是否能申请仲裁员回避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申请
    2023-03-22
    487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刑事诉讼法
    相关咨询
    •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回避的问题?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10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的限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判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置案件的
    • 民事诉讼中的回避权问题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18
      当事人有权在下列情况下,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对审判人员提出回避并不是都可以直接提出的,对于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发现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的,要求回避时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一)未经批准,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
    • 企业改制职工权益保障的问题。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14
      我国法律对于企业改制职工权益保障有关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 刑事诉讼时效中止问题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08
      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 1.须存在中止的法定事由。包括:不可抗力;其他障碍。 其他障碍具体包括: (1)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2)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3)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4)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2.中止的法定事由须存在或发生于时效期间的最
    • 我国修改刑法保障了公民的什么人身权益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08
      我国修改刑法切实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侵犯。为规范社会行为,将新生事物纳入法制轨道客观上要求对刑法进行修改。刑法修改严字当头,直指社会的各种陋习,必将推动法治的阔步前进、挤压各种落后观念的生存空间。法律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对刑法进行修改将有力推动法治进步,同时也是法治进步的体现。新的刑法修正案及时回应了社会上弥漫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