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后未逃逸能否拘留责任人
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没有逃逸的,能不能拘留当事人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肇事者有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或者构成犯罪的,可以拘留肇事者。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没有逃逸的,能不能拘留当事人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肇事者有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或者构成犯罪的,可以拘留肇事者。
-
逃逸后引发交通事故该如何面对相关法律责任
63人看过
-
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认定及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
448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交强险是否追偿,相关法律规定
110人看过
-
逃逸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出来多久拘留
182人看过
-
驾驶两轮电动车肇事逃逸能否行政拘留,相关法律规定
101人看过
-
交通事故伤人事件:相关法律规定及责任分析
76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能否成为交通肇事逃逸责任江西在线咨询 2022-12-31交通肇事逃逸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
交通事故致死逃逸能否立刻拘留江西在线咨询 2023-07-20交通事故致死若涉嫌犯罪会被拘留,若没有涉嫌犯罪则只需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交通事故后尚未出责任认定书,交警能否对当事人进行拘留?重庆在线咨询 2024-12-06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下达之前,由于无法确定是哪个人导致了该起交通肇事事件,因此在此情况下,相关人员不得被刑事拘留。刑事诉讼法中定义的拘留行为是指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在开展侦查工作时,对现行罪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性剥夺人身自由的法律强制程序。刑事拘留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拘留的对象必须是现行罪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即正在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员或拥有充分证据表明可能存在严重犯罪立场的人;第二,
-
交通事故逃逸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及相关程序江西在线咨询 2021-07-15《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7条、第18条、第19条对交通事故认定办法作了如下规定: 第十七条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 当事人有违章行为,其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的,应当负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第十
-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有什么相关的法律规定?山东在线咨询 2023-11-16交通事故中肇事逃逸的性质是什么如下: 1.罪后表现说。逃逸的实质是行为人在趋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使肇事结果进一步加重的条件; 2.独立行为说。认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独立的犯罪行为,因此应实行数罪并罚或者按吸收犯处理; 3.分别情况说。认为交通肇事犯罪的行为人在犯罪后逃逸并因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