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劳动合同谨防陷阱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5 14:35:36 451 人看过

当前,正是务工的高峰期,也是签订劳动合同的集中时期。有些用人单位故意在劳动合同中使用概念模糊的语言,设下陷阱,侵害劳动者的权利。所以,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对合同斟字酌句,仔细推敲,防止落入陷阱。常见的合同陷阱有以下几种:

口头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达成口头约定,并不签订正式文本。这种口头合同是靠不住的,一旦发生纠纷,口说无凭,难以取证以证明合同内容,口头合同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很不利。

格式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按国家有关法律和劳动部门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事先打好聘用合同,表面看起来,这种合同似乎无可挑剔,可是具体条款却表述含糊,甚至可以有几种解释。一旦发生纠纷,用人单位总会振振有词地拿出这种所谓规范式的合同来为自己辩护,最后吃亏的还是劳动者。

单方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劳动者求职心切的心理,只约定劳动者有哪些义务,如,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若有违反要承担怎样的责任;毁约要交纳违约金等等,而合同上关于劳动者的权利几乎一字不提。这是最典型的不平等合同,如果接受这样的合同,无疑是将自己送上砧板,任人宰割。

生死合同

一些危险性行业的用人单位为逃避该承担的责任,常常在签订合同时,要求应聘方接受合同中的“生死协议”,即一旦发生意外事故,用人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有的劳动者为了得到工作,违心地签了合同,却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也许是用人单位更无视劳动者的安全,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也许连讨个说法的机会也没有。

“两张皮”合同

有些用人单位慑于劳动主管部门的监督,往往与劳动者签订两份合同。一份合同用来应付劳动部门的检查,另一份合同才是双方真正履行的合同。用来应付检查的合同常常是用人单位一手炮制的,连签名也是假冒的,应聘者不但见不到这份合同,甚至不知道有这份合同的存在。而双方真正履行的那份合同,是不能暴露在阳光下的,因为那份真合同一定是只利于用人单位的不平等合同。

滥设赔偿条款合同

许多用人单位为了防止员工跳槽,在双方的劳动合同里约定,如员工违约则赔偿单位损失多少元(固定金额)。这种条款虽然不一定有效,但是如果用人单位能证明你解除合同对单位造成了损失及损失的大小,你就有可能要赔偿对方的损失。

合同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失去了这个武器,不但有时会失去本应该得到的利益,同时也有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尊严。签合同时,一定要睁大眼睛。如果误入了用人单位所设置的劳动合同陷阱,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仲裁委确认劳动合同的效力。如因用人单位的原因造成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1日 13: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仲裁委员会相关文章
  • 租房谨防各类陷阱
    承租房屋选正规中介相对于找个人房源和中介房源,不少租房者倾向于后者,一是因为通过中介租房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二是中介的房源多,可选余地大,如果不合适,可以随时选择其他的房源。因此,对于那些急于寻找住房,且没有多余精力的消费者而言,委托中介公司来操作比较合适。然而,现在房屋经纪市场上鱼龙混杂,不少黑中介也给租房者带来了诸多麻烦。近日,正在忙着毕业找工作的小刘通过网上租房信息,找到了八一立交桥附近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电器设施一应俱全,价格也很便宜,网站上也有不少关于出租房屋的图片,小刘看着比较满意,就联系了发布出租信息的房东。该房东是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子,他告诉小刘,由于妻儿已经出国,他下个月也要去陪读,因此急于将房子出租。双方讲好了条件:房屋押金2000元,每个月租金1500元,半年一交。小刘一听这样的地段价格还挺便宜,没多想就爽快地答应了,找家里要了1万元钱交给了中年男子。然而,住进去没几
    2023-06-10
    311人看过
  • 港澳游:谨防“低价陷阱”出游前应签合同
    香港、澳门双飞5日游,每人890元!在时下涨声一片的旅游市场上,如此低价的港澳游让不少游客心动。近日,记者以游客身份走访了江西省多家旅行社,结果发现,低价游背后玄机重重。陷阱一:自费项目、景点购物必不可少890元的港澳团,2月14日前每天都可以走。不少旅行社都表示特价港澳游很方便。在南昌市一家旅行社,一名接待人员拿出一张港澳游的行程单告诉记者,890元团费包括来去的机票、住宿以及用餐和保险等。但除了团费,该人员特别叮嘱记者,还必须接受一些自费项目,如夜游维多利亚港每人160元,观看人妖表演每人160元,澳门黑沙滩游览每人200元及导游、司机的小费等。此外,还必须进购物景点进行消费。面对众多的强制性消费,记者不由心生疑惑:游客怎会心甘情愿接受?旅行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费项目已是惯例,那这港澳游不就变成了购物游?面对记者的询问,工作人员不以为然地回答:香港本来就是购物的天堂嘛!陷阱二:老人、
    2023-06-09
    308人看过
  • 谨防教育地产陷阱
    法律综合知识
    如今,教育地产一直热点话题。有宝宝的家庭为将来孩子的读书问题提前谋划,教育地产也成为近年来房地产推销的热词。买教育地产前必做功课,谨防教育地产陷阱!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当然没错,很多购房者都希望达到这样一种最佳的理想状态就近入读公立小学。“好教育地产要比其他住房每平米贵上好几倍,可签署定点就学合同,但究竟和谁签合同呢?如果到时上不了指定的知名学校怎么办?”随着二胎政策出台,教育地产热点再次被推倒风口浪尖,拥有一套教育地产已成为香饽饽。那么,家长出手购买教育地产要谨记哪些呢?各位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内容。提醒1:部分知名名校,并非买了教育地产就能上名校,有的学校对落户时间有要求,学校划分也可能会有变化。提醒2:确认教育地产名额是否被占用。原房主房屋出租,名额被租房人子女占用(可去居委会查询是否有备案);原房主自己孩子或挂靠户口的孩子占用(可去辖区派出所,找户籍警察查询名额)提醒3
    2023-12-12
    332人看过
  • 签订合同需谨慎,避免陷阱
    签订合同的陷阱有:约鱼合同,以假乱真,双簧合演。其防范措施如下:1、注意核实确认对方主体资格;2、注意合同形式;3、注意合同的必要条款应具体明确;4、注意订约前的合同义务;5、注意跟踪管理公司出具的授权委托书、介绍信、盖章合同等授权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如何避开签订合同的陷阱[导读]劳动合同是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法律文书,也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劳动合同的全面推行,规范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但是一些用人单位想法设法在劳动合同中设置陷阱,规避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就劳动合同中一些常见的陷阱列示如下,提示劳动者注意并加以防范。陷阱之一: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必须先交纳押金。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
    2023-07-05
    67人看过
  • 专家提醒消费者买房谨防"五证"陷阱和合同陷阱
    专家建议,一要防五证陷阱。一个合法正规的房地产开发商,必须具备齐全的五证、二书。五证是指《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二书是指《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购房前一定要认清房地产公司或中介公司的资质,以免今后受到产权不明的困扰。遇到抵押房、查封房或已出售的房屋等,不仅麻烦,还影响购房的好心情。千万不要受小利诱惑,因为往往这种不符合出售条件的房子都以低价为噱头。二要当心合同陷阱。合同通常都是房地产商拟定的,但对合同的条款仍要仔细看。即使在买房前卖方有过什么承诺,都要以合同的方式确定下来才生效。合同陷阱主要集中在:交付日期、附加条件和不可抗力因素上。对于这几点,在合同签署前要尤其注意。更多阅读:遭遇违规一房两售经理称以二手房名义转让
    2023-06-10
    358人看过
  • 谨防美容院文字陷阱
    许多美容院都包治xx并且承诺无效退款,难道真的有那么多的再世扁鹊、华佗?!不然,当心他们跟你玩文字游戏让你有苦难言……美容院承诺治疗疮伤,包治无效退款,可是消费者蒋先生在美容院治疗了5个月仍没有效果,消费者要求索赔,美容院却以还没治完为借口而拖延。近日,蒋先生在沈阳市沈河工商12315申诉举报中心的帮助下终于拿到了全额退款。蒋先生鼻子上有一块白色的疮伤,去年底他去沈河区朝阳街故宫附近的一家美容院做修复,美容院称他们采用的是物理修复综合疗法,肯定能把疤痕去掉,若治不好不要钱。见美容院如此承诺,蒋先生便决定在这家美容院花1600元进行治疗,并签订了美容协议:“非手术综合疗法,物理修复疤痕,包治无效退款”,当时蒋先生也没有多想便签了字,没想到美容院给他设下了“文字陷阱”。蒋先生在美容院治疗了5个月,却没有任何效果,蒋先生要求美容院按照合同退款,美容院却说“还没治完”,对消费者的退款要求予以拖延。
    2023-06-07
    421人看过
  • 铜佛像收藏谨防陷阱
    法律综合知识
    明代地藏王菩萨像随着古董市场不断延伸与扩展,明清铜佛像收藏日渐升温。十年前一件上好的镏金铜佛不过五六万,品相一般者几千元就能买下;如今,瀚海和嘉德春秋两季拍卖会上,官款佛像动不动就能拍出百万元以上。2004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明朝\"大威德明王\"鎏金铜佛竟然创出1900多万港币的天价,令人跌破眼镜的同时也掀起新一轮铜佛像收藏热,很多阅历不深的藏家盲目跟进,\"逢佛辄拜、见佛即收\"。表面上铜佛像收藏风生水起,实际上却深不可测,很多初涉该行的藏家在里面栽了跟头,叫苦不迭。铜佛像存世量极少铜佛造像的起因有些特殊,它始于唐初兴佛时期,当时无论寺院还是佛窟,都在主佛塑像的背光或者穹顶上另造一些小佛像,组成\"佛海\",来暗喻佛陀众多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现象至今仍能在敦煌莫高窟的唐代洞窟一窥全貌。于是,从佛海中迎下其中一尊长伴长随,便成为僧人和信徒追求的无上功德。小型铜佛造像诞生后,最初只是供四处游
    2023-06-08
    66人看过
  • 房屋买卖要谨防陷阱
    法律综合知识
    房屋买卖纠纷时有发生,购房者与卖房者要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房屋买卖过程中需注意一些可能存在的陷阱。合同中的“阴阳合同”法律责任不容忽视【案例一】小王最近在北京五环外买了一套三居室,面积150平方米,成交价为150万元。但在房管所网签时,小王与原房主签订的价格显示的是75万元。“网签合同是假合同,这个价格主要是用来避税”。小王解释说,原房主购买这套房子花了75万元,而75万元是税务部门对这个区域房子认可的最低纳税价格。“按照契税是房子成交价的3%计算,光契税一项就可少交22500元。而通过做低房价,原本需要支付的营业税也做没了。”小王面露得意地说。从2005年6月1日起,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我国开始执行普通商品房、非普通商品房区别征税,并且对出售方征收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大大增加了非普通商品房及出售方的税负,而转让方的税负又转嫁到了受让方,于是买卖双方为了少付税费,多采取做低房价的方式来
    2023-01-30
    237人看过
  • 购房应谨防“中介”陷阱
    案例简述一:通过房产中介,天津的王先生看中了一套三居室,成交价为80万元,中介公司表示,这套房最低可以贷到50万元。王先生很快签订了购房协议,并向中介公司支付了30万元首付款。但是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遇到了麻烦,按照王先生的还款能力和这套房子的价值,银行只批贷25万元,还有25万元的缺口。王先生急了,希望退房并要回先前支付的中介费和首付款。中介说,协议上并没有保证你能贷到款,中介费和首付款不能退,缺口25万元只能由王先生自己想办法。王先生现在一脸茫然。中介公司为了促成交易,会作出一些口头承诺,如保证购房者能够获得一定数额的贷款等,而中介作为专业的房地产经纪、房地产居间机构,往往都会得到购房者的信任。但是中介的这些承诺并不以书面的形式固定,也没有任何责任可言,一旦承诺无法实现,承担责任的还是购房方。律师提示:在签约前,一定要对房产情况及自身经济实力和贷款能力有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听信中介的口头承诺
    2023-06-10
    484人看过
  • 试用期谨防四大“陷阱”
    试用期期限过长。《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工资随意设定。《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5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试用期内随意辞退劳动者。《劳动合同法》第21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1项、第2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023-04-22
    465人看过
  • 投资心切谨防跌入美丽合同“陷阱”
    近年来,编造工程项目进行诈骗的案件频频上演,骗子们给自己的骗术穿上了“合同”这件看似合法的外衣,使他们的不法行为越来越趋向于复杂性和隐蔽性。而在这些案件中,受害者或单位被骗工程保证金、信誉金等少则数千上万元,多则数十万甚至数百万。骗子们为何能得以瞒天过海频频得手、一次又一次故伎重演猖狂作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投资者为承揽工程可谓各显神通想尽脑汁。面对这种业界态势,不法分子投其所好,编织诱人“绣球”请君入瓮。加之骗子们假戏真做,令人真假莫辨,往往使受害者争着跌入美丽“陷阱”。不承接工程必定无法经营,承接工程又可能受骗,如何识破不法分子的“庐山真面目”,防止上当受骗已成为经营者面临的一道难题。美丽包装不过是“皇帝的新衣”在实施诈骗的过程中,骗子们为取信于人,为公司和自己穿上了一件件“皇帝的新衣”。事实证明,正是经过这样简单而肆无忌惮的包装,骗子公司蒙骗了很多工程承包者,使他
    2023-06-08
    215人看过
  • 合同签订陷阱的防范
    1、牢固树立防骗意识。合同人员应当全面加强民法典律法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灵活签约技巧,牢固树立防范意识,尽可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2、搞好签约前的调查工作。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想避免上当受骗,签约前一定要搞清对方的基本情况,切勿盲目签约履约。对方的基本情况包括其签约目的、经营资格、资信情况及履约能力四个方面。签约目的是指其订立合同的意图,有无潜在欺诈动机;经营资格主要看对方能否独立的承担民事责任,并对其提供执照、证件等一一详细审查核实;调查对方资信及履约能力,主要是向金融,工商部门了解其经济实力,是否真正具备履约能力。3、掌握一定的签约技巧。订立合同时,有几个原则应引以注意:一是化整为零,分散风险,标的额很大的合同分几次履行和一次成交风险概率是绝对不一样的;二是采取同时履行的原则,即将合同的权利义务如交货方式、付款期限等划成对等的几个子合同,分步骤,有计划的履行,一旦对方在约定
    2023-04-01
    470人看过
  • 参加购房团要谨防陷阱
    随着旅游经济的兴起,近几年,集休闲、养老和投资三重功效的异地置业已成为一种新的购房消费方式。规模不等的购房团的出现,迎合了这种消费趋势。在采用购房团方式进行旅游、购房时,应注意四方面问题,谨防陷阱。一要认真了解房产信息。消费者在购房前应尽量对房产所在地的房地产交易购房程序、开发商背景资料、物业管理、办理按揭的期限以及所要交付的税费等方面的规定、政策进行全面了解。二要对开发商的资信进行核实调查。消费者应特别注意房产项目土地的合法性,对所售房产是否有房产开发与销售资质等问题认真了解。三要对房产开发现场进行考察。消费者应认真了解当地习俗、房产的价格、地段、质量、户型、物业服务管理能力和价值投资潜力等情况。四是应谨慎签好购房协议。消费者在签订协议前最好向当地房地产专业律师或房产部门进行咨询,并将销售者所承诺和宣传的卖点信息及易产生纠纷的问题写入协议。
    2023-06-10
    360人看过
  • 十一长假谨防消费陷阱
    十一长假将至,针对当前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商家促销活动,消费者协会有关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擦亮眼睛,避免陷入各种消费陷阱。节日期间,一些商家为获取较高的利润,往往会开展名目繁多的促销活动,各种满就返、周年庆、特卖会、打折优惠应有尽有,这些看起来优惠幅度颇大的促销活动,相当一部分其实暗藏了商家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对此江西省消费者协会有关人士表示,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避免落入这些消费陷阱中,特别是购物要保留购物小票,仔细核对价格。业内人士提醒,节日期间一些商家在促销时往往贴出诱人的海报或图片,并推出某几款特惠商品,可在消费者出手时才发现商品已被掉了包,完全不是广告上的商品;一些商家以所谓的全市最低价、送礼品、大酬宾、有奖销售等手段进行商品宣传时,实际是经销商趁消费高峰在抛售积压陈货、滞销商品、残次商品甚至是假冒伪劣商品;一些商家经常会打出超低价位,低折以吸引消费者眼球,但实际上商品
    2023-06-07
    329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委员会是自律性社会公益组织,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经省司法厅登记,挂靠于政府法制局。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又通过自己的办案活动取得一定的收入。仲裁会可以为被聘用的没享受退休待遇的工作人员缴纳三金。... 更多>

    #仲裁委员会
    相关咨询
    • 买房需谨防哪些陷阱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2-24
      买房要谨防开发商的以下销售陷阱: 1、销售业绩信息作假; 2、虚假广告信息; 3、逾期交房。
    • 买房要谨防哪些种类的销售陷阱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09
      买房要谨防开发商以下销售陷阱:不合理低价的价格陷阱;零首付买房陷阱;虚假的样板房陷阱;严重缩水的精装房陷阱;环境绿化陷阱;位置距离陷阱;配套设施陷阱;买房赠送面积陷阱;饥饿营销陷阱。
    • 以及购房合同要谨慎什么陷阱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2-27
      签订购房合同要谨慎的陷阱如下: 1、开发商手续不全; 2、权利义务不对等; 3、空白条款藏玄机; 4、交房日期不明确。
    • 签购房合同如何防止被陷阱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6-15
      购房合同中可能出现的陷阱比较多,但是常见的主要就是三种,具体包括别商品房认购书套牢陷阱、定金陷阱以及“没收”条款陷阱。要想签订的购房合同可以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那么最好事先就是有意识的采取措施来防范这些可能出现的陷阱。
    • 买房要谨防开发商的销售陷阱有哪些
      江西在线咨询 2023-10-20
      买房要谨防开发商以下销售陷阱:不合理低价的价格陷阱;零首付买房陷阱;虚假的样板房陷阱;严重缩水的精装房陷阱;环境绿化陷阱;位置距离陷阱;配套设施陷阱;买房赠送面积陷阱;饥饿营销陷阱。关于买房要谨防开发商的销售陷阱有哪些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