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公司经营服务四大基本原则:
1、雇员租赁
劳务派遣的本质是雇员租赁,“派遣”一词并不适用于解释劳务派遣经营活动的法律关系和业务特征。“租赁”一词却能概括劳务派遣所有业务特征,并合理解读劳务派遣复杂的三方法律关系。
租赁与雇佣一样更适用于解释劳动力与工作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以生产线承包为特征的劳务外包合作,因为不存在租赁关系而并非劳务派遣,也不适宜签订劳务派遣合同。
2、同工同酬
现行法律制度规定劳务派遣用工单位,应当实行同工同酬制度,但人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却表示,虽然劳务派遣职工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但同工同酬不包括福利和社会保险。
同工同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相同岗位、相同等级的员工,应该执行同等工资待遇标准。但这样就容易被异化为,用工单位应对同工同酬的一种对策。
3、拒绝垫付
现行法律制度明确了劳务派遣三方法律关系中,用工单位应当实际承担派遣员工工资和社保费用。这就是劳务派遣公司不垫付原则的法律基础,也就是说派遣公司不为用工单位垫付派遣员工工资和社保费用。
一旦派遣公司不能坚持原则,为用工单位垫付上述费用,也就意味着无形中极大地增加自身的经营风险。
4、受益归责
派遣员工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谁用工,谁受益”是一种普通常识,“谁受益,谁担责”则是利益义务对等的基本原则。
一、劳务派遣和正式员工区别在哪
1、签署劳动合同的单位不同。正式员工是劳动者与工作的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由工作单位缴纳社会保险,发生劳动争议,由劳动者和工作单位双方处理。派遣工是劳动者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被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到用工单位去工作,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和劳务派遣公司双方处理。
2、建立劳动关系的单位不同。正式员工,劳动者与工作的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派遣工,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劳动关系,与用工单位没有劳动关系。
-
劳务派遣公司经营服务四大基本原则是怎样的
400人看过
-
聚焦劳务派遣一劳务派遣流行的原因
68人看过
-
劳务派遣三性原则是如何规定的
470人看过
-
太原出台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细则
224人看过
-
劳务派遣公司应遵循拒绝垫付原则
283人看过
-
劳务派遣适用范围三性原则是什么
438人看过
-
派遣劳务的三个基本原则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21《劳动合同法》第66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全国人大法工委向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给出答复,答复确定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三原则: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所谓辅助性,即可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岗位须为企业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指正式员工临时离开无法工作时,才可由劳务派遣公司派遣一人临时替代;临时性,即劳务派遣期不得超过6个月,但是目前也没有详细的法律规定。
-
劳务派遣公司经营服务四大基本原则是应该如何的河北在线咨询 2022-09-07随着经济的发展,已是常用的一个用工方式。应运而生的劳务派遣公司也在逐步增加,劳务派遣为用工单位提供极大的便利,但是必须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1、雇员租赁原则劳务派遣的本质是雇员租赁,“派遣”一词并不适用于解释劳务派遣经营活动的法律关系和业务特征。“租赁”一词却能概括劳务派遣所有业务特征,并合理解读劳务派遣复杂的三方法律关系。租赁与雇佣一样更适用于解释劳动力与工作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劳务承包为特征的
-
劳务派遣部门调岗降薪原则陕西在线咨询 2022-05-15劳务派遣用工单位调岗降薪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去维权: 1.与用人单位协商; 2.向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者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关于劳务派遣三个基本原则的内容青海在线咨询 2022-04-17《劳动合同法》第66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全国人大法工委向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给出答复,答复确定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三原则: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所谓辅助性,即可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岗位须为企业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指正式员工临时离开无法工作时,才可由劳务派遣公司派遣一人临时替代;临时性,即劳务派遣期不得超过6个月,但是目前也没有详细的法律规定。
-
劳务派遣单位三性原则是什么样的广西在线咨询 2021-12-11劳务派遣原则的规定是:《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劳动合同就业是我国企业的基本就业形式。劳务派遣就业是一种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辅助或替代工作中实施。前款规定的临时工作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工作是指为主要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要业务岗位;替代工作是指其他工人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工作的职位。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就业人数,不得超过劳动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