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保的后果有:
1、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进行保险诈骗活动,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3、骗保构成保险诈骗罪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谎报保险违法吗
违法,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单位犯第一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
-
虚假广告举报制
160人看过
-
虚假报销的法律风险
340人看过
-
制作虚假医疗证明的风险
382人看过
-
市场风险的控制
74人看过
-
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
441人看过
-
由虚假公证导致的登记风险控制
190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伪造质检报告有什么风险?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13根据你刚刚的咨询, 1、依照《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
-
虚假网签风险?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09备案是将个人的房屋信息进行在房管局系统进行登记备案,登记该房屋的面积,楼层,房屋坐落位置,购房单价以及购房总价,购房资金支付方式,包括房屋的交房日期的约定,房屋的配套设施以及交房标准,房产证办理相关合同约定以及双方约定的其他条款以及补充协议等,同时包括房屋性质购买人的相关资料等等做详细的网上系统相关业务登记和备案。
-
伪造变造财务会计报告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河南在线咨询 2022-01-27我国最新《会计法》第四十三条对此有明确的规定:一、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1、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2、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3、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
-
签订虚假合同的风险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06签订虚假合同可能构成犯罪,有的虚假合同不会构成犯罪但是是无效的。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
签订虚假合同的风险?河北在线咨询 2022-06-09签订虚假合同可能构成犯罪,有的虚假合同不会构成犯罪但是是无效的。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