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释标准1万,部分地方立案标准5千。
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
侵占数额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侵占数额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数额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职务侵占数额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侵占罪的起点数额是指构成侵占罪所需行为对象的最低价值,它是侵占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由违法向犯罪过渡的分界点。依刑法第270条的规定,侵占罪需侵占数额较大的财物方可构成。
一、侵占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罪告诉的才处理。
二、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侵占罪
1、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侵占罪与盗窃罪同属侵犯财产罪,其主体都是一般主体。其区别主要表现在:盗窃罪是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在盗窃时,财物并不在行为人控制之下:而侵占罪则是行为人侵占物主委托管理的财物,其实施侵占行为时,被侵占之物当时已在他的实际控制之下。
2、本罪与贪污罪的界限。两罪的区别是:
(1)犯罪对象不同,贪污罪只限于公共财产,且不能是不动产而侵占罪不仅可以是公共财物,还可以是私人财物,且包括不动产。
(2)犯罪主体不同。侵占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是代为保管他人财物且对其加以侵占的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贪污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3)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同。贪污罪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利用自已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地位所形成的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便利条件。而侵占罪中行为人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并不影响该罪的成立。
-
故意毁坏财物罪云南省立案标准
283人看过
-
云南省行贿案件立案标准是什么?
128人看过
-
云南省强迫交易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18人看过
-
自诉侵占罪立案标准解析:安徽省
272人看过
-
侵占罪立案标准,侵占罪的构成特征
75人看过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网上立案标准
328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侵占罪2016河南省立案标准是什么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08在河南省,一方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话,则涉嫌侵占罪,如果该财产价值达五千元,此时满足数额较大标准,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侵占其所在单位的财产的话,则涉嫌职务侵占罪,如果侵占财物数额达一万元,此时满足数额较大标准,则可以立案追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
-
侵占罪河南省立案标准,法律有哪些规定浙江在线咨询 2023-09-09在河南省,一方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话,则涉嫌侵占罪,如果该财产价值达五千元,此时满足数额较大标准,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侵占其所在单位的财产的话,则涉嫌职务侵占罪,如果侵占财物数额达一万元,此时满足数额较大标准,则可以立案追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
-
山东省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立案标准是多少贵州在线咨询 2021-03-301.五年以下量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职务侵占数额达到6万元的,在六个月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每增加2万元,增加一个月刑期。2.五年以上量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职务侵占数额达到100万元的,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犯罪数额为600万以下的,每增加10万元,增加一个月刑期;犯罪数额超过600万元的,超过部分每增加50万元,增加一个月刑期。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
-
河南省侵占罪立案标准是什么,特点是什么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25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 侵占数额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侵占数额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数额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职务侵占数额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
云南省交通肇事立案标准2018辽宁在线咨询 2022-09-16诉讼需要准备的材料:(一)民事起诉状,人民法院和每位被告各一份;(二)交通事故证据材料,主要包括: 1、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病历和诊断证明; 2、医疗机构出具的误工时间证明、工作单位出具的; 3、用以证明交通费的正式票据; 4、受害人及近亲属的证明,如受害人系,最好提供发生交通事故时已在城镇居住一年以上、且有固定收入的证明; 5、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或者伤残的证明; 6、被人与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