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依法处理未成年人的盗窃行为
如下依法处理未成年人的盗窃行为: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盗窃的,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2.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3.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从宽】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二、盗窃罪立案标准
一般情况下,盗窃罪的金额为一千元。
法律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三、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盗窃罪构成要件有:
1.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3.客体要件: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4.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五十三条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n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
5秒内女童偷走手机,未成年人盗窃行为如何处理?
404人看过
-
处理未成年人盗窃4000元的方法
431人看过
-
如何处理盗窃电能,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495人看过
-
对未成年人的盗窃行为进行定性
449人看过
-
未成年盗窃怎么处理入室盗窃如何认定
438人看过
-
未成年人盗窃案的司法处理原则
191人看过
-
未成年人盗窃罪如何处罚, 未成年人盗窃罪又是受害人的行为如何认定江苏在线咨询 2022-02-26不负刑事责任,应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同时该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应给予治安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特定种类的犯罪负刑事责任,盗窃罪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因此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
-
如何处理盗窃未成年人罪1万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21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盗窃1万元以上不构成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 16岁以上未成年人盗窃1万元以上的,涉嫌盗窃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处罚。 依照刑法规定,盗窃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的,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未成年盗窃怎么处理 入室盗窃如何认定天津在线咨询 2023-09-23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涉嫌盗窃犯罪的未成年人,可以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涉嫌抢劫犯罪的未成年人,可以采取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 1、户的范围。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 2、入户目的的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盗窃犯罪为目的。
-
犯罪中止的特点,未成年人盗窃未遂如何处理?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29一是以既遂犯的处罚为参照,二是适当从宽处罚,即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首先,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三,在确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确定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罚。
-
盗窃未成年人如何判刑?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07涉嫌盗窃犯罪,数额较大,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具体量刑看情节。未成年犯罪从轻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3.8)(2013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1次会议、2013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1次会议通过)为依法惩治盗窃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根据《刑法》、《刑事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