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名誉权被侵犯?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2 08:25:32 293 人看过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心理负担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观上的一种感受。

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如何认定

具有以下特征的是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一)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当然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如某些“纪实”文学作品,在

“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向的对象,这显然不能因其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权。

(二)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应当指出的是,侮辱和诽谤可能是公开的,也可能是不公开的。公开的侮辱和诽谤并不要求范围很大,即使当着一个人的面,对另一公民进行侮辱和诽谤,也属于公开侵犯他人名誉权;不公开的侮辱和诽谤包括在给他人的信件中对该人进行辱骂、诽谤,或者在无第三人在场时对他人进行侮辱。如向他人身上泼粪便、用录音机播放叫骂声等。这种侮辱不一定在社会上造成公开影响,但侵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因此也构成了对公民名誉权的侵害。

(三)在主观过错上,侵害人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

在一般情况下,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只能是故意,绝非过失。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新闻报道失实或履行职务的疏忽,也可能造成他人名誉权的损害。如报刊、杂志因审查不严,刊登、发表或转载有损他人名誉的文章,并不能因为是过失而免除其民事责任。

(四)在客观上,具有非法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事实。

所谓名誉侵权的事实,是指侵害人从事了法律所禁止的有损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而给被害人带来了名誉方面的损害。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客观事实存在,陈述真实,就不构成名誉侵权。

(五)在后果上,对被侵害人的名誉造成较严重的损害。

所谓造成损害,是指由于侵害名誉权行为的发生,使被侵害公民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之所以强调较严重的损害,是因为侵害名誉权行为所造成后果的程度,是民事侵权行为与一般不道德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以及刑事犯罪行为相区别的一个重要客观标准。

在对他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的认定时,可以从上述的五方面进行入手分析。要是一个行为同时满足了上述五方面的条件,则我们就可以判定该行为构成名誉权侵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8日 08: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名誉权相关文章
  • 如何认定名誉权侵权,侵犯他人名誉权如何处理?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普及,在各类网络群聊中的言论成为严重影响涉事人名誉甚至日常生活的重要手段。各种信息在惊人的网络传播速度下,其对个人名誉造成的“杀伤力”是前所未有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其中诽谤行为的特点是捏造虚假事实并予以传播。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当个人的客观社会评价受到损害才有可能构成名誉权侵权,而个人自身的主观评价不属于客观社会评价,不纳入名誉权的保护范围。因此,名誉感受损不代表名誉权受损。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律师补充: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
    2023-05-07
    282人看过
  • 如何认定名誉权的侵犯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何认定名誉权的侵犯”的解答如下:认定侵害公民名誉权需有以下几点: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如侮辱、诽谤等行为,并为第三人知悉。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即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承担】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
    2023-02-25
    313人看过
  • 名誉权侵害如何被认定?
    名誉权侵权的认定:1、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2、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3、在主观过错上,侵害人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4、在客观上,具有非法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事实。5、在后果上,对被侵害人的名誉造成较严重的损害。名誉权侵权损害赔偿的标准是什么名誉侵权通常很难直接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但会对受害人的精神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人云亦云,网络传播速度极快的年代,诽谤造成的影响无法预计。对于受害人名誉利益损害可以通过判令侵权人采取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适当措施予以救济,但当采取这些措施不足以完全恢复受害人的名誉时,就应当把名誉利益损害纳入精神损害赔偿的范畴。根据相关规定,只有当侵害名誉权行为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才有权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对于赔偿数额,应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获利的情况、侵权人承担责
    2023-07-05
    198人看过
  • 我国如何认定侵犯名誉权?
    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仍然适用于侵权纠纷的四要素,即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有侵权行为、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1、侵权人客观上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并为第三人知悉。只有在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诽谤、披露其隐私权等行为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受害人的评价时,才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侵权人行为只有公开进行,向第三人散布,才能表明侵权人的行为已经产生了社会影响,被侵权人的名誉受到损害。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4、因果关系:侵权人的行为与受害人的客观社会评价降低。律师补充:《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
    2023-05-07
    467人看过
  • 如何认定是否侵犯名誉权
    1、侵权人的主观过错名誉权的侵权责任是一般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侵权人具备主观过错。2、存在损害后果。名誉损害,受害人得社会评价降低精神损失,受害人遭受的痛苦、压抑、忧郁等感情损害。财产损失,受害人财产上的损失。3、侵害人行为的违法性侵害公民名誉权的方式主要有侮辱、诽谤和泄露他人隐私。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侮辱行为;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诽谤行为;故意泄露他人隐私,给他人造成名誉损害。4、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两者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上的一种推定,但不应是主观臆断或毫无根据的推测。一、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1、侮辱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行为的主观状态应当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行为举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2、诽谤诽谤是指故意
    2023-04-06
    248人看过
  • 如何认定网络侵犯名誉权
    行为人若有在网上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可以通过其是否对当事人造成了严重后果进行认定。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一、在微博上挂人侵犯我是吗侵犯名誉权要求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并为第三人知悉。损害名誉权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侮辱和诽谤。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与他人有关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在公开的网络平台上,言语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和扩散,易为第三人知悉。因此,故意在网络上使用侮辱性的文字贬损他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与他人有关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的行为,涉嫌对名誉权的侵害。二、民法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
    2023-03-27
    475人看过
换一批
#人格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名誉权
    词条

    名誉权是指特定的民事主体享有的要求社会对其给予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排除他人以任何方式损害其获得的公正社会评价的权利。 名誉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而不包括名誉感。名誉感是特定公民对自身各种属性的自我评价;名誉权是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 更多>

    #名誉权
    相关咨询
    • 如何认定被侵犯名誉权?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6-02
      符合下列条件认定侵犯了名誉权: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 如何认定被侵犯名誉权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6-07
      符合下列条件认定侵犯了名誉权: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 如何认定被侵犯了名誉权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5-12
      符合下列条件认定侵犯了名誉权: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 被侵犯名誉权的如何认定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11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 名誉权的认定如何认定侵犯名誉权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15
      名誉权包含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认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构成要件: 1、侵权人的主观过错。名誉权的侵权责任是一般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侵权人具备主观过错。 2、存在损害后果。名誉损害,受害人得社会评价降低。 3、侵害人行为的违法性。侵害公民名誉权的方式主要有侮辱、诽谤和泄露他人隐私。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侮辱行为;捏造并散布一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