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定义】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2 11:01:37 454 人看过

刑法解释: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定义】

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解释】本条是关于过失犯罪定义的规定。本条分为两款。

第一款是关于什么是过失犯罪的规定。“过失”和“故意”一样,同是行为人主观上对危害行为发生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状态。根据本款的规定,过失犯罪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构成犯罪的;第二类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构成犯罪的。本款规定的“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结果可认识的能力。“应当预见”要求根据行为人的具体情况,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所谓行为人的具体情况,主要是指行为人的年龄、责任能力、文化程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职业专长、工作经验、社会经验等。上述情况不同,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认识能力也不同。疏忽大意过失的特征有两点:一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具有可认识的能力,即应当预见;二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粗心大意,忽略了对行为后果的认真考虑,盲目实施了这种行为,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过于自信过失的特征也有两点:一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由于行为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不论是疏忽大意过失还是过于自信过失,其共同特点是行为人都不希望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即主观上都没有危害社会的意图。

第二款是关于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为的才负刑事责任的规定。根据本款规定,由于行为人主观上的过失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不一定都负刑事责任。行为人主观上对危害社会的结果持过失的心理状态,其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的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要小,社会危害程度也小于故意犯罪。因此法律没有将行为人过失造成危害结果的,都规定为犯罪,只将对社会危害比较大,需要用刑罚手段处理的过失造成危害结果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本款的“法律有规定”的是指本法分则规定的过失犯罪。

执行本条规定应当注意以下三点:1.在认定和处理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时,应当注意区分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和意外事件,以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二者的根本区别是:前者主观上有过失,即行为人由于主观上疏忽大意,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而后者是由于客观上不可抗拒,主观上不能预见的原因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对危害社会的结果主观上没有过失,不负刑事责任。2.在认定和处理过失犯罪时,应当注意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的故意犯罪,以划清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界限。二者的根本区别是:前者虽然对其行为的危害结果已有预见,但其主观上并不具有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其危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行为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过于相信自己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在危害结果发生之前,行为人主观上一直认为这种危害结果不会发生;而后者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对这种危害结果是否发生持漠不关心、听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态度。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虽然已有预见,但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管危害结果是否发生,却决然去实施这一行为。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行为人预见中的事。可见间接故意的犯罪,其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要远远大于过失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恶性不同,其社会危害程度不同,对犯罪人改造的难度也不同,对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适用的罪名和刑罚也有重大区别。划清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的故意犯罪界限的意义就在于此。3.对由于过失造成危害结果的,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的,不能对行为人定罪处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18日 05: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意外事件相关文章
  • 过失犯罪定义与理解
    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不预见,或者因预见而轻信可以避免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是与故意犯罪相对应的犯罪类型。行为人对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的不同态度是两者差异的关键。过失犯罪,只有法律规定的,才能承担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间接杀人和过失犯罪的区别是什么间接杀人和过失犯罪的区别是什么(一)、客观方面区别故意杀人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杀人行为。1、杀人的行为方试多种多样,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2、故意杀人罪是结果犯,只有人被杀死,才成立犯罪既遂。3、若像投放危险物质罪、放火、爆炸等危险方法杀人,没有危及公共安全才构成本罪,如果危及公共安全则构成公共安全方面的罪。4、正当防卫等正当行为致他人死亡的,如果符合正当防卫行为的条件,不构成本罪;第五,对尸体实施杀人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属于对象的认识错误和不能犯未遂。过失杀人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2023-07-11
    79人看过
  • 第三百五十六条【因毒品犯罪被判过刑,又犯的如何处罚】
    刑法解释:第三百五十六条【因毒品犯罪被判过刑,又犯的如何处罚】第三百五十六条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解释】本条是关于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法第六章第七节规定之罪的犯罪如何处罚的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是指因犯本节规定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中的任何一种罪,被判处任何一种刑罚的情况。“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是指再犯本节规定的任何一种罪。“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量刑幅度内处以较重的刑种,较长的刑期。在执行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本条将先犯的罪限定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五种犯罪,而对再犯的罪则取消了上述限制,只要再犯本节规定的任何一种罪,都应从重处罚;第二,行为人再犯的罪名不一定与其被判过刑的罪名一样,但只要符合本条规定的犯罪种类,就应从
    2023-06-11
    400人看过
  • 第三百五十五条【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定义、量刑】
    刑法解释:第三百五十五条【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定义、量刑】第三百五十五条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解释】本条是对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单位和人员违反规定向他人非法提供上述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犯罪及其刑事处罚的规定。本条共分二款。第一款是关于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
    2023-06-11
    396人看过
  •  第五十条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义务有哪些?
    在劳动关系解除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要承担的义务和权利有哪些呢?首先,用人单位需提供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其次,用人单位需协助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第三,劳动者需完成工作交接;第四,用人单位需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补偿金;最后,用人单位需妥善保管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文本。在劳动关系解除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要承担的义务和权利有哪些呢?首先,用人单位需提供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其次,用人单位需协助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第三,劳动者需完成工作交接;第四,用人单位需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补偿金;最后,用人单位需妥善保管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文本。 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承担的义务和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承担的义务和权利是什么?首先,用人单位需承担的义务包括: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的
    2023-08-27
    222人看过
  • 第114条第115条过失决水罪
    过失决水罪,是指过失决水引起水灾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该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刑法规定,犯过失决水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构成要件客体要件该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客观要件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一)行为人必须实施引起水灾即改变水势使之泛滥成灾的行为。这种行为多数是由于行为人不注意公共安全以致酿成水灾。如果是负责防洪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或擅离职守,过失引起水灾,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重大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不构成该罪。(二)构成该罪必须已经造成法定的严重后果并且这种严重后果是由过失行
    2023-06-12
    128人看过
  • 第八十二条如何定义寻衅滋事罪?
    《刑事诉讼法》第82条指先行拘留,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寻衅滋事罪的既遂标准是什么寻衅滋事罪的既遂标准:只要行为人实施了随意殴打他人或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且情节恶劣的行为,或者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破坏了社会秩序的,即构成寻衅滋事罪的既遂,依法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
    2023-07-05
    101人看过
  • 刑诉法第五十四条与五十条冲突吗
    一、刑诉法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79年7月1日通过,自1979年7月1日起施行。二、刑诉法第五十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三、刑诉法第五十四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
    2023-04-01
    260人看过
  • 第五十三条新环保法规定
    新环保法第五十三条是环保法第五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中的内容,规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拥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另外,为了保障公民的这些权利,环保法第五十三条中还规定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相关信息进行公开等义务。环保部发布“严打”新政媒体20日从环保部了解到,近日印发的《2015年全国环境监察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对于典型环境违法案件要实行责任链倒查和追究,对重大环境违法问题该发现而没有发现、发现问题而不报告或者不处理的,按失职渎职严肃问责查处。要点指出,要严格执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及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和行政拘留等配套实施细则;要敢于碰硬,用对、用好、用足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赋予的执法手段,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在严打的同时,要点强调督政,要求省级环保部门每年应当对不少于30%的设区市级人民政府开展综合督查。对于在综合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以书面形式向
    2023-08-14
    177人看过
  • 第二十五条企业名称规定
    法律分析:关于企业名称禁限用规则条例,第二十五条的内容如下:行政区划不得用作字号,但县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具有其他含义的除外。意思是企业名称不能用行政区划用作字号,如果县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还具有其他含义的可以用作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律师承办业务,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按照国家规定统一收取费用并如实入账。遗产继承公证收费标准证明财产继承、赠与、接受遗赠的收费标准由之前实行的按受益额的2%收取下调为:受益额20万元以下的部分按不超过1.2%收取;超过20万元不满50万元的部分按不超过1%收取;超过50万元不满500万元的部分按不超过0.8%收取。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
    2023-07-15
    62人看过
  • 第三百一十一条【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定义、量刑】
    刑法解释:第三百一十一条【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定义、量刑】第三百一十一条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解释】本条是关于拒绝向国家安全机关提供有关间谍犯罪情况、证据罪的犯罪和刑罚的规定。构成本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要件:一是行为人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明知他人有间谍行为”是构成本罪的主观要件。这里的“明知”,是指通过他人的言谈流露、行为表现等,已知他人有间谍行为。“他人”,是指有间谍犯罪行为的人。所谓“间谍犯罪行为”,是指本法分则第一百一十条规定的以下两种行为:1.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2.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二是行为人实施了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间谍犯罪的有关情况、收集证据时,拒绝提供的行为。国家安全机关是国家安全工作的主管机关,其主要职责是通过对危害国家安
    2023-06-11
    186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致人重伤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有哪些规定?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B、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非法销售、储存、运输、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依法处理的意见第三条违反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在储存、运输、燃放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符合《刑法》第136条、第233条、第235条规定的,分别以危险物品肇事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追究刑事责任。C、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公诉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审查起诉工作确保公诉案件质量的通知各市、县(县级市、市辖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办、处),宁铁两级检察院公诉科(处),各派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近期以来,相关刑事司法解释、与刑事犯罪相关联鉴定标准和行政法规的密集出台、修改,导致部分罪名的入罪标准有所改变。如:1
    2023-04-20
    134人看过
  • 第十五条修改解释
    在房屋拆迁公告规定的或者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裁决作出的拆迁期限内,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拆迁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责令限期拆迁的决定,逾期不拆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具体分析(一)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体现了立法者对劳动者的保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应视同工伤。在《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的近5年的时间里,该条款规定在实践中暴露问题较多。大家的质疑声集中体现在对“48小时”的规定的理解上。如果48小时没有死,第49小时死亡了,能否认定工伤有的甚至说是如果第48小时零1分死亡,难道就不认了该条款的设定实际体现了立法者对劳动者群体的保护精神。对劳动者而言,“病”和“伤”的保护一般是属于不同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调
    2023-07-03
    328人看过
  • 第115条过失爆炸罪
    刑事责任年龄
    过失爆炸罪指的是过失地引发爆炸物,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按中国刑法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本罪主要特征:(1)主观上只能由过失构成。或者由于疏忽大意而引爆,或者因过于自信而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引爆。(2)客观上过失地实施了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严重破坏公私财物的行为。认定本罪时要注意划分故意爆炸和过失爆炸的界限。构成要件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的行为。现实生活中,过失爆炸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其共同特点都是由于行为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安全引起的。如在易燃易爆物品仓库中乱扔烟头,引起爆炸等。从行为方式看,过失爆炸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以不作为方式完成的,过失爆炸罪,行为人必须负有特定的义务。要构
    2023-06-04
    280人看过
  • 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
    当事人要求在本市离婚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一)本市居民同华侨、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地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之间协议离婚的,或者婚姻缔结地在本市的华侨、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地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之间协议离婚的,应当双方共同到市民政局办理申请离婚登记手续,填写《离婚登记申请书》和《自愿离婚协议书》;一方当事人要求离婚或者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但未达成协议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二)本市居民同外国人离婚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如下:1、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3、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判刑的基准如下:1、量刑基准。为防止量刑失衡,应当确立各罪的量刑基准,即按刑法分则构成规定,对已确定适用一定幅度法定刑的个罪,在排除各种轻重情节的情况下,依其一般既遂状态
    2023-08-17
    106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意外事件是由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非其过错引发的偶然事故。它具有不可预见性,行为人在当时处境下不可能通过合理的注意而预见,完全是行为人自身以外的原因而引起的偶然事件,发生概率极低。... 更多>

    #意外事件
    相关咨询
    • 过失犯罪的条文是怎样定义?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区别是哪些?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06
      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区别: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
    • 过失犯罪是什么意思,共同过失犯罪与过失的共同犯罪是如何定义的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04
      过失犯罪是否成立共同犯罪?这个问题在刑法理论与实务界存有颇多争议,其中最为核心的一点便在于共同过失犯罪是否成立共同犯罪?它是否为一种独立而实在的犯罪形态?对此学者之间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肯定说认为过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比如特拉伊宁便明确指出,在所有的人的行为都是过失实施的情况下,就发生过失的共同犯罪的问题。而且意大利现行的“罗科法典”便以其第113条明确规定:“在过失犯罪中,当危害结果是由数人
    • 有哪些法律规定过失犯罪在七十五岁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6-18
      1.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在刑法第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在刑法第四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 过失的中毒犯罪中的生活过失如何定义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08
      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通常违反生活常理,只要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在日常的生活以及社会交往中,都负有这种预见义务
    • 劳动合同第十五条定义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17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四)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五)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