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他人感情是否违反法律规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5 22:32:30 185 人看过

单纯欺骗感情在目前是不属于犯罪的,只是道德问题。但是如果在欺骗感情过程中存在人身侵害、财物诈骗和重婚,那就属于违法犯罪了。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因感情问题轻生对方负责吗

当事人因感情纠纷轻生的,对方如未对死亡的结果存在重大过失或故意,一般不需要承担责任。

如果恋爱过程中有一方因为感情自杀,另外一方是否承担法律责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对于一方的自杀是否存在法律上的过错等。

行为人致人自杀。既由于行为人先前所实施的行为,而引起他人自杀结果的发生。对此,应区别三种情况分别处理:

1、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是正当的或只是一般错误、一般违法行为,他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杀者本人的心胸过于狭窄,这时不存在犯罪问题;

2、行为人先前实施了严重违法行为,结果致被害人自杀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杀的结果作为一个严重情节考虑,将先前严重违法行为上升为犯罪处理。如当众辱骂他人,致其当即自杀的,可对辱骂者以侮辱罪论处;

3、行为人先前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引起被害人自杀的,只要行为人对这种自杀结果没有故意,应按其先前的犯罪行为定罪,而将自杀结果作为量刑时考虑的一个从重或选择较重法定刑处罚的情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9日 00: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重婚相关文章
  • 法律规定欺骗他人属于什么罪?
    一、欺骗他人属于什么罪?欺骗他人属于诈骗罪。欺诈罪在刑法上称之为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百一十条第二款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六十九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
    2023-08-11
    303人看过
  • 欺骗感情是不是犯法的
    法律综合知识
    通常来讲,涉及到情感欺诈行为并不构成刑事犯罪,然而,若有人员利用建立情感关系作为掩饰,进而再进行钱财骗取的话,该种行为便涉及到了刑法所规定的诈骗罪行中。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相关人员的主观意图,即可否存在着“非法占有他人财产”这样的图谋。事实上,这种手法最常表现为虚构种种虚假事实,并以此来向受害者索求财物。在面对这类情境时,我们往往会将其视作是诈骗罪的典型罪状之一,并依据法律对此加以惩治。《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5-20
    100人看过
  • 违法行为中是否包括欺骗他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情节严重者构成故意欺骗他人行为,触犯我国法律法规。当事人隐瞒事实真相而达到自身目的的做法是故意欺骗他人,如果是情节轻微者,可以实行拘役管制处理,不构成刑事犯罪,如果是情节严重者,可以立刑事案件,欺骗者理应承担相应刑事责任,承担相应后果。欺骗感情违法吗不属于,欺骗感情一般属于道德范畴的问题,法律没有具体规定,所以不算违法行为,更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如果利用感情实施诈骗行为,数额达到较大标准的,则构成诈骗罪。欺骗感情肯定是不会负法律责任,但是以打着感情的目的而欺骗钱财,这个就赋予了法律责任。《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
    2023-07-01
    201人看过
  • 个人违反规定使用他人毕业证是否违法?
    个人扣押别人毕业证是违法的。毕业证是公民个人通过劳动而合法取得的,经教育部门注册、审核、备案后国家方予承认和保护的个人合法财产,任何人都不能侵犯。扣留他人身份证明、学历证明是一种侵犯他人合法财产的侵权行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起诉手段要求其归还。欠钱扣押别人东西犯法吗在催讨过程中,应该坚持文明和依法办事。在对方不知情、不同意的情况下非法扣押他的车辆是违法行为,属于非法侵占、抢夺他人财物行为。对于他人欠钱不还、久拖不给的事情,要搜集和保留真实的证据材料,如借款借据、欠款欠条等,在多次催讨还是不还钱的情况下,就应该在诉讼时效内向法院起诉解决。胜诉之后,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
    2023-07-19
    300人看过
  • 法律规定感情欺诈该如何处罚
    一、感情欺诈该如何处罚欺骗感情法律上没有规定,只是道德上的问题,至于钱财,可能会构成诈骗罪。如果利用感情进行诈骗等非法活动,就触犯了刑法的其他罪刑。排除重婚可能,排除骗钱,不承担因欺骗感情而产生任何法律后果。如果期间有利用感情骗取钱财等行为,根据具体情况,达到法律规定数额的,构成诈骗罪。1、不构成诈骗罪的,诈骗小于3000元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处罚:处五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处1000元以下罚款。如欺骗感情,有重婚罪法定情形的,按重婚罪论处。2、构成诈骗罪的,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
    2023-02-25
    126人看过
  • 2023欺骗他人感情被判精神赔偿吗
    欺骗他人感情被判精神赔偿吗到欺骗他人对其有一定的影响的,一般来说应当按照相应的规定对其进行精神损失费用的计算,赔偿项目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第二条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第三条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以侮
    2023-06-11
    296人看过
  • 违反法律规定拘禁他人会怎样?
    非法拘禁他人,会被判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殴打、侮辱的,从重处罚,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规定定罪处罚。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已于2000年6月3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7月19日起施行。二年七月十三日法释〔2000〕19号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2000年6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1次会议通过)为了正确适用刑法,现就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
    2023-07-16
    64人看过
  •  违反法律规定侵入他人住所罪
    非法进入他人住宅罪是指违背住宅内成员的意愿或无法律依据进入他人住宅或进入后拒不退出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45条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将从重处罚。住宅可以解释为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并没有明确规定非法进入他人住宅罪。而非法进入他人住宅的行为通常会被认定为非法侵入住宅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住宅安宁权。根据《刑法》第245条规定,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违背住宅内成员的意愿或者无法律依据,进入公民住宅,或进入公民住宅后经要求退出而拒不退出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依据相关司法解释,住宅可以解释为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司法解释标
    2023-11-11
    270人看过
  •  违反法律规定:未经同意拍摄他人视频是否合法?
    拍照时未经他人允许属于侵权行为,但以非法盈利为目的侵犯肖像权才算侵权。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也会被视为侵权行为。根据法律规定,这些行为会受到处罚。未经他人允许进行拍照在法律精神上是不被允许的,但要从法律条文来看,只有以非法盈利为目的侵犯肖像权,未经他人允许才能被视为侵权行为。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散布他人隐私会受到哪些处罚?散布他人隐私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和《刑法》第三百零八条的规定,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会受到以下处罚:1. 民事责任: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2. 行政责任:散布他人隐私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公共安全机关给予行政处罚。3. 刑事责任: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此外,散布他
    2023-11-23
    227人看过
  • 法律中有欺骗感情罪这条吗?
    没有。首先欺骗感情在法律上没有规定,只是道德上的问题,但如果涉及到钱财,可能会构成诈骗罪。如果利用感情进行诈骗等非法活动,就触犯了刑法的其他罪刑。排除重婚可能,排除骗钱,不承担因欺骗感情而产生任何法律后果。如果期间有利用感情骗取钱财等行为,根据具体情况,达到法律规定数额的,构成诈骗罪。故意欺骗感情罪怎么判刑1、欺骗感情法律上没有规定,只是道德上的问题。2、至于钱财,可能会构成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2023-08-14
    262人看过
  • 消费者欺骗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的规定
    一、消费者欺骗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的规定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主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规定。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二、消费者欺骗行为如何处理欺骗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的赔偿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2.消费者也应要求商家在消费时及时开具发票或收据,并妥善保管。消费者在与商家发生纠纷后,要注意收集在与商家沟通协商过程中出现的书面材料等各种证据,以便协商不成时向工商部门投诉,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三、怎么才能构成消费者欺诈行为所谓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
    2023-11-02
    374人看过
  • 违反法律规定对他人自由的影响
    非法拘禁他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殴打、侮辱的,从重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非法拘禁罪的,从重处罚。一般掌握的标准主要是:非法拘禁时间达到二十四超过小时,或者虽然没有达到24小时内,有捆绑、殴打、侮辱等行为;多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多人,造成不良影响的;非法拘禁造成精神障碍、自杀等严重后果。非法拘禁殴打他人怎么判刑非法拘禁他人且有殴打情节的行为,可能会构成非法拘禁罪,至于如何判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
    2023-07-11
    184人看过
  • 假冒他人的署名违反法律规定吗
    假冒他人署名不侵犯署名权,侵犯的是姓名权。法律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一、冒名顶替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冒名顶替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冒名顶替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正常管理秩序;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是行为人通过假冒他人的姓名,冒领录取通知书、伪造档案、户籍等代他人或窃取他人的利益,享受他人应当接受的教育及取得的学籍,工作,身份及待遇;3、主体要件。冒名顶替罪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冒名顶替罪主观方面是故意。二、侵犯姓名权的主要表现如下: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总之,冒名顶替他人的学历或者是公务员的录用资格,
    2023-06-21
    102人看过
  • 法律规定:霸占他人房屋是否违法?
    犯法,构成侵占罪,其犯罪对象仅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侵占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侵占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行为特征,即合法持有和非法侵吞:行为人将他人业已合法持有的财物非法转归为己有,并且拒不交出、拒不交还的。对于霸占别人房子的人会被判刑吗对于霸占别人房子的人会被判刑,《刑法》规定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罪的,从重处罚。公民是享有住宅安宁权的,如果他人非法占有住宅的,可以报警处理,构成犯罪的,公安司法机关会追究其刑事责任。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
    2023-07-07
    374人看过
换一批
#婚姻效力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重婚
    词条

    重婚,指的是当事人在有配偶的情况下,与他人再结婚的行为。即当事人在已经有了一个事实的婚姻关系时,又和其他人缔结了第二个婚姻关系的。 具体有以下两种形式: 1、法律上的重婚,即当事人前一断婚姻关系还没有解除,又和其他人办理结婚登记从而构成的重... 更多>

    #重婚
    相关咨询
    • 被已婚男人欺骗感情去他家闹,算违法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08
      尽快走出阴影,你去闹对你自己的名声也不好,损敌一千自毁八百啊,不值得的,看清了就算了,以后吸取教训拉
    • 欺骗他人感情会得到犯罪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12
      单纯欺骗感情在目前是不属于犯罪的,只是道德问题。但是如果在欺骗感情过程中存在人身侵害、财物诈骗和重婚,那就属于违法犯罪了。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
    • 欺骗他人感情的多少金钱能判刑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18
      欺骗感情法律上没有规定,只是道德上的问题,至于钱财【1】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2】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欺骗感情骗取钱财是否涉嫌诈骗罪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15
      欺骗感情骗取钱财一般是以诈骗罪定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诈骗罪具体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 欺骗票据承兑的骗取票据违反法律的规定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04
      1、犯罪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的安全。这里的“银行”,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和各类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是指除银行以外的各种开展金融业务的机构,如证券、保险、期货、外汇、融资租赁、信托投资公司等。这里的“安全”,是指骗贷行为使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这些资产与正常贷款相比处于相对不安全状态,不利于银行的风险防范。 2、客观方面:在向银行申办贷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