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总则编对民事权利的分类
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五章“民事权利”,对民事权利进行了分类。其分类的标准,实际上是以标的是否具有财产价值进行的分类。
(1)人身权利
(一)人格权
1、一般性人格权(第109条)
2、具体性人格权(第110条)
1)物质性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2)精神性人格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3、个人信息权(第111条)
(二)身份权
即亲属权,包括监护权、配偶权等(第112条)
(2)财产权利
(一)物权(第114条)
1、动产物权(第115条)
1)动产自物权:动产所有权
2)动产他物权:动产质权、留置权、权利质权
2、不动产物权(第115条)
1)动产自物权:不动权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相邻权、共有权
2)动产他物权:一是用益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居住权、地役权二是担保物权:不动权抵押权
(二)债权(第118条)
1、合同之债(第119条)
2、侵权之债(第120条)
3、无因管理之债(第121条)
4、不当得利之债(第122条)
(三)知识产权(第123条)
1、著作权
2、工业产权:专利权、商标权
(四)继承权(第124条)
1、法定继承
2、遗嘱继承
(五)股权及其他投资性权利(第125条)
(六)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第126条)
(七)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第127条)
(八)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消费者等特殊主体的特殊权利(第128条)
二、民法典关于民事权利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有哪些
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还没以民事主体带来实际利益。而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参加到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后,才能实际享有的。
2、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而民事权利则仅指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实际取得利益的可能性。
3、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由法律加以规定,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没有直接关系。而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其意愿实际参加民事活动时取得的,它直接反映着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
4、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人身的存在是不可分离的,民事主体不能转让或放弃,他人也无权限制或剥夺这种民事权利能力。而民事权利则不同,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民事主体既可以依法转让或放弃某项民事权利,也可以依法被限制行使或被剥夺其原享有的某项民事权利。
-
在民法典总则中民事行为能力有什么分类
294人看过
-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保护的民事权益有哪些分类?
431人看过
-
法定分类原则——民法典述
212人看过
-
行使民事权利应当遵守的原则主要是,民事权利的分类
228人看过
-
民法典对总包与分包的规定
156人看过
-
什么是民事权利?民事权利分为哪几类?
72人看过
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和实施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意志。包括:权利人直接享有的某种利益(如人身权)和通过一定行为获得的利益(如财产权);权利人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更多>
-
民法总则对于编制民法分则有哪些影响台湾在线咨询 2021-08-14《民法总则》作出的概括性、抽象性规定对民法分则的编修起着决定性作用,分则必须要服从总则,对总则的规定作出应对。总则确立起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在很多方面发生了重大改变,现有的《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单行法律和《民法总则》新的规定在很多方面不协调,因此要在民法分则编纂过程中对其进行修订。由于总则的一般性规则是决定性的,因此在规定物权、债权、侵权、亲
-
民法总则探视权有哪些规定探视权的权利分类辽宁在线咨询 2023-12-02《民法典》关于探视权的规定如下: 一、夫妻离婚的,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享有探望孩子的权利,另一方需要配合这一方行使该权利。 二、只要探望权如何行使由夫妻双方自行协商决定,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三、如果探望权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
根据民法典总则有关民事主体行使权利的原则是什么?四川在线咨询 2021-08-17民事权利的行使是指权利人为实现自己的权利实施一定的行为。权利行使的方式有事实方式和法律方式两种。事实方式,是指权利人通过事实行为行使权利;法律方式是指权利人通过民事法律行为行使权利。权利行使应遵循以下两项主要原则:第一,自由行使原则。权利行使是权利人的自由,自应依当事人的意思决定,他人不得干涉。第二,正当行使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权利人应依权利的目的正当行使权利,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
-
民法总则民事权利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15民事权利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分权。 2、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
-
《民法总则》的权利是什么?辽宁在线咨询 2021-09-05生活中,发生民事纠纷是很正常的现象,这就用到了民法总则权利。民法总则是我们国家必不可少的一部法律,,也是用来规范我们国家公民行为的一部必不可少的法律。遇到民事纠纷案例的时候,还是要结合民法总则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