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竞合从一重罪的法律依据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2 08:52:06 447 人看过

(一)主刑的轻重比较。我国刑法33条规定,主刑种类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主刑的轻重按照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依次递增。所以,在我国死刑最重,无期徒刑次之,有期徒刑又次之,拘役更次之,管制最轻。当数罪名的法定刑中有不同刑种时,应以重刑种为标准。

(二)同种主刑的轻重比较。同种主刑的轻重,应以法定最高刑上限的高低为准,即高者或为重,低者为轻;若法定最高刑相同,则应以法定最低刑下限为准,即高者为重,低者为轻。

(三)两种以上主刑轻重比较。当刑法对某种犯罪的法定刑规定有两种以上主刑时,其法定刑的轻重,应以最高主刑种类较重或刑期较长的为重;如果最重主刑种类或其刑期相同,则以最低主刑种类较重或刑期较长者为重;如果两种犯罪的刑罚种类和刑期完全相同,我们需要判断不同刑罚种类的排列次序,以优先适用的刑罚最重者为重。

一、结果加重犯想象竞合犯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结果加重犯是一行为犯一罪,想象竞合犯是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数罪名是各自独立的,没有依附关系。

(二)结果加重犯侵害的犯罪对象大多是同一的,例如伤害致死、强奸致死等;想象竞合则与之相反,其一行为所侵害的往往是不同的犯罪对象,如开一抢,打死甲,打伤乙。

(三)结果加重犯是犯一罪发生加重结果,其加重结果与基本犯罪的构成结果之间往往具有重合性。想象竞合犯除了行为要件以外,其它方面大多数有数罪特征,其中当然包括数个结果,这数个结果间较少具有重合性。

(四)结果加重犯本身有独立的法定刑,只要在其法定刑幅度内处罚即可,刑罚运用上较为简单;想象竞合犯则须比较各罪的法定刑的轻重,按照其中一个重罪定罪,并在其法定刑幅度内酌情从重处罚,刑罚适用上较为复杂。

二、想象竞合从一重如何判断

具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更重要的还是得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一重罪处罚需要依据以下几个具体问题进行判断:

(一)轻罪在“从一重”中的地位。对想象竞合犯实行“从一重”处时,只是

要按照重的罪名定罪处罚,并非对行为人所触犯的其他轻罪置之不理,相反,审判人员必须在判决书中载明行为人所触犯的轻罪名。另外,若在裁判之前,重罪遇有赦免,还必须就其他余罪即轻罪处断。若最重之罪的裁判确定后,重罪之刑未执行或尚为执行完毕之前,处刑之重罪被赦免或因法律变更而不处罚时,应免除刑罚的执行,并不再就犯罪行为所触犯的其他轻罪定罪处刑。

(二)附加刑在“从一重”中的适用。“从一重处”被认为是关于主刑的适用原则,当一行为触犯的数个罪名中,重罪没有附加刑或者重罪、轻罪都有附加刑时,附加刑应当如何适用?在我国台湾地区,学者们关注的较多并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意见。“肯定说”为孙德耕、梁恒昌等教授所主张。如孙德耕教授认为,所谓从一重处断者,以其性质本非一罪,而法律规定从数罪中之一重罪处以最重之刑,是以如有两个以上之没收时,仍得予以并科,即重罪无可没收之物,而轻罪有可没收之物,仍应以没收[10](第337页)。而蔡墩铭教授则持否定的意见,他指出既然想象竞合犯只选择一重罪科处,不再论以轻罪,而从刑是附加于主刑的刑罚,轻罪既不科以主刑,则从刑既无主刑存在而无所依附,所以,对于轻罪之从刑,似不应予以宣告,比较符合法理。

关于附加刑在“从一重”中的具体适用问题,在我国刑法理论上探讨的并不够深入,但也有不同意见。如有学者认为:“如果对较重之罪仅科处某种主刑,而较轻之罪根据情况即使存在着适用刑罚即须科处一定的附加刑的可能,也不应于较重之罪的主刑并科。因为我们把想象竞合犯当作实质一罪处理的,适用的处罚原则是从一重重处断,对于较轻之罪已经没有适用刑罚的余地。”不过,也有的学者持相反的意见,指出,“所触犯的轻罪中有应予没收的,仍须按照刑法第64条的规定予以没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3日 09: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想象竞合怎么判?
    一、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想象竞合怎么判?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想象竞合从一重罪进行判决,想象竞合犯的原则,即于犯罪行为所触犯之各罪中,从一重罪处罚,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例,是十分合理的。之所以“合理”,是因为采用这种处罚原则符合想象竞合犯本身既区别于一罪,又区别于数罪的独特本质这个内在之“理”。首先,想象竞合犯中行为人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却侵犯了数个客体,因而其社会危害性显然大于单纯一罪。根据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其所承担的刑罚也应当较单纯一罪为重。在从一重罪的原则之下,犯罪所应承担的刑罚较单纯一罪为重,体现在无论犯罪人主观意图指向何结果,均必须承受基于该罪过所实施行为而导致较严重后果的惩罚,其最终处罚之罪可能与其主观意图不同,可见其重。其次,同理,想象竞合犯中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其危害性较实施数行为触犯数罪名的实质数罪为轻,故其所受刑罚应较实质数罪为轻。而在从一重罪
    2024-02-06
    469人看过
  • 破坏军婚罪与重婚罪想象竞合吗?
    一、破坏军婚罪与重婚罪想象竞合吗?属于法条竞合,重婚罪表现为“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刑法第258条);而破坏军婚罪则表现为“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行为(刑法第259条)。就与现役军人配偶结婚而言,两个条文之间存在包容关系,第259条属于特别法条,第258条属于普通法条。这就是典型的法条竞合。二、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的区别第一,想象竞合犯是犯罪行为或犯罪行为所触犯的不同罪名的竞合,属于犯罪数之单复的形态;法条竞合是法律条文的竞合,属于法条之关系的形态。第二,想象竞合犯是观念的竞合(观念上的数罪),即想象竞合犯是实质一罪,其以一个犯罪行为触犯的数个不同罪名由于观念因素或主观认识的影响而发生竞合;法规竞合是客观存在的或现实的竞合,即法规竞合本为单纯一罪,但由于客观存在着的法律条文的错综规定而致使规定不同罪名的数个法条发生竞合。第三,想象竞合的法条
    2023-04-29
    219人看过
  • 法条竞合从一重罪处罚吗?
    一、法条竞合从一重罪处罚吗?法条竞合并不一定就是从一重罪处罚,出现法条竞合的处理办法具体如下:(一)特别关系:一定的刑罚法规,对其他法规处于特别关系时,依特别规定优于普通规定的原则,此时仅适用特别规定,内有两种情况:一为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的关系;二为普通《刑法》本身上的特别关系。(二)补充关系:基本的法条与其补充的法条竞合时,依基本规定优于补充规定的原则,只应受基本规定的支配。(三)吸收关系:乃一犯罪事实之内涵,当然包含另一犯罪事实之内涵者,则后者已包含于前者,故为前者所吸收。吸收之情形如下:1、实害行为吸收危险行为。例如行为人以加害生命恐吓他人,而该当于恐吓罪,其后,果真将他人杀害,则又该当于杀人罪,此时仅论以杀人罪即为已足。2、高度行为吸收低度行为。例如既遂罪吸收阴谋、预备、未遂罪。在共犯则正犯吸收从犯、教唆犯,教唆犯吸收从犯。又重行为吸收轻行为,例如货币伪造行为吸收行使货币伪
    2022-01-20
    440人看过
  • 想象竞合犯的处理规则,及想象竞合犯的特征
    想象竞合犯的处理规则,是依据”从一重罪的处罚原则”处理;想象竞合犯的特征包括有,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支配数个不同的罪、只实施一个危害社会行为、侵犯数个不同的直接客体等。一、想象竞合犯的处理规则想象竞合犯的处理规则,根据刑法中提出的对想象竞合犯采取从一重罪的处罚原则处理。从一重罪处罚是指对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应当选择行为所触犯的重罪名并适当从重或加重的处罚原则。想象竞合犯是指基于数个不同的具体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异种罪名的情况。《刑法》第六十二条,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二、想象竞合犯的特征想象竞合犯的特征如下:1.行为人必须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而实施犯罪行为。这是想象竞合犯的主观特征。2.行为人只实施一个危害社会行为。这是想象竞合犯的客观特征之一。3.行为人所实施的一个危害社会行为,必须侵犯
    2022-07-03
    230人看过
  • 法条交叉一定是想象竞合吗
    法条交叉是不是一定是想象竞合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非常相似,都是只有一行为;都会涉及到数罪名或数法条。区别的要领是:(1)一行为触犯的数罪名所在法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容上的重合,如果不存在任何重合,属于想象竞合犯;如果存在某种重合,是法条竞合犯。(2)触犯的数罪名所在数法条之中,能否有一个法条完整的评价该犯罪行为。如果不能完整评价,是想象竞合犯;如果能完整评价,是法条竞合犯。盗窃罪与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二罪所在法条之间内容上没有重合或交叉现象;对该盗窃行为,适用所触犯的任一法条评价都有不完整之感。如果定盗窃罪,该盗窃行为破坏通信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一面没有被包容进去。如果定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该盗窃行为侵犯财产的一面没有被包容进去。既然对该盗窃行为适用所触犯的数法条中任一法条都不能完整评价,说明是想象竞合犯。其道理在于想象竞合犯往往造成数结果或数法益,适用哪一个条文自然总是有所遗
    2023-06-12
    294人看过
  • 法条竞合属于想象竞合犯吗
    一、法条竞合属于想象竞合犯吗法条竞合是不属于想象竞合的。法规竞合的本质是单纯一罪,而想象竞合犯则是观念上的数罪、实质上的一罪。想象竞合与法规竞合具有四个共同特征:其一,一个犯罪行为;其二,触犯规定不同罪名的数个法条;其三,两者的法律本质都是一罪,而非数罪;其四,最终都适用一个法条并且按照一罪予以处罚。想象竞合与法规竞合之间存在显著或根本的差别。具体而言可归纳为:第一,想象竞合犯是犯罪行为或犯罪行为所触犯的不同罪名的竞合,属于犯罪数之单复的形态;法规竞合是法律条文的竞合,属于法条之关系的形态。第二,想象竞合犯是观念的竞合(观念上的数罪),即想象竞合犯是实质一罪,其以一个犯罪行为触犯的数个不同不同罪名由于观念因素或主观认识的影响而发生竞合;法规竞合是客观存在的或现实的竞合,即法规竞合本为单纯一罪,但由于客观存在着的法律条文的错综规定而致使规定不同罪名的数个法条发生竞合。第三,想象竞合不存在重合
    2023-06-19
    373人看过
  • 想象竞合犯按照实质一罪的理由
    实质一罪说认为想象竞合犯在形式上虽然构成数个罪名,但因其只有一个行为,所以是实质的一罪。此说亦系我国大陆学界之通说。一般认为,从犯罪构成标准出发,“想象竞合犯的一个行为,无同时构成数个犯罪之可能”,“硬让这一行为在数个犯罪构成中扮演角色……实在是一个难题”。(注:吴兴:《罪数形态论》,1996,60页。)有学者更从反面论证,“若断然认为想象竞合犯是实质数罪,就必然导致在法律上必须对一个危害行为及罪过重复进行数次遣责或多次否定评价,多重地追究其刑事责任”,(注:高*暄:《刑法学原理》(第二卷),中国人民*学出版社,1993,524页。)“这种一行为二用的观点并无合理性可言,它明显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因而为我们所不取”。(注:陈*良:《刑法适用总论》(上卷),法*出版社1999,657页。)一、想象竞合和牵连犯的关系(一)想象竞合犯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
    2023-03-19
    349人看过
  • 难道想象竞合犯数罪?
    想象竞合犯不能数罪并罚。由于想象竞合犯是一种犯罪行为,触犯了几个罪名,但按较重罪处罚。数罪并罚是实施几种行为,分别构成几种不同的犯罪,然后数罪并罚。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犯罪行为数量的不同。想象竞合犯是一个,数罪并罚是几个,这也是想象竞合犯不能数罪并罚的原因。【辟谣】过失犯罪能想象竞合吗?真相:可以分析:可以。想象竞合犯包括故意或过失犯罪。又称想象并合犯或想象数罪,是指一种犯罪行为违反数罪的情况。即以故意或过失,实施一种行为,侵犯了《刑法》保护的几个对象,多次符合犯罪构成要件。提醒想象什么是竞合犯?想象力竞合犯有以下几点:1、异种想象力竞合犯,即一种行为不同的数罪。举例来说,一枪打死一人又打伤一人,是异种想象的竞合犯。二、同类想象竞合犯,即一种行为违反同一罪名。举例来说,一枪打死两个人,这就是同类的相象竞合犯。想象竞合犯概念与类型(一)想象竞合犯的概念想象竞合犯,又称为想象并合犯或想象的数罪,
    2023-08-05
    397人看过
  • 探讨竞合犯的想象
    想象竞合犯,又称想象的数罪、观念的竞合、一行为数法,是指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的情况。想象竞合犯因为行为人仅有一个行为,根据司法实务,其处罚原则是从一重罪处罚,即与犯罪行为所触犯的各罪中,以较重的刑罚进行处分,如盗窃属于国家秘密的国有档案,成立盗窃国有档案罪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想象竞合罪,择一重罪处罚。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的区别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的区别如下:第一,想象竞合犯是犯罪行为或犯罪行为所触犯的不同罪名的竞合,属于犯罪数之单复的形态;法条竞合是法律条文的竞合,属于法条之关系的形态。第二,想象竞合犯是观念的竞合,即想象竞合犯是实质一罪,其以一个犯罪行为触犯的数个不同罪名由于观念因素或主观认识的影响而发生竞合;法规竞合是客观存在的或现实的竞合,即法规竞合本为单纯一罪,但由于客观存在着的法律条文的错综规定而致使规定不同罪名的数个法条发生竞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四条纳税人
    2023-07-08
    311人看过
  • 存在三个罪的想象竞合吗
    存在三个不同的犯罪罪名时,会不会构成想象竟合,主要看符不符合想象竟合的构成案件而定。1、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这是想象竞合犯区别于实质数罪及牵连犯等犯罪形态的根本点,究竟何为“一行为”,学界众说纷纭。有所谓“自然行为说”、“社会行为说”、“犯意行为说”、“法律行为说”等等。根据“因果关系说”一行为包括“行为人的一个身体动作造成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即一因一果,是一个行为;一个身体动作造成数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即一因多果,是一个行为;数个身体动作造成一个危害结果的,即多因一果,也是一个行为,”而“数个不同性质的身体动作造成数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即多因多果,是数个行为。”想象竞合犯中,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无论其行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其犯罪心理是故意还是过失,亦或故意与过失混合,均不影响想象竞合犯的成立。2、行为人的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所代表的数个性质不同的犯罪构成。这是想象竞合犯
    2023-04-17
    300人看过
  •  结果加重犯与想象竞合犯在法律适用上的差异
    本文探讨了两种罪名:结果加重犯和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的犯罪对象往往相同,加重结果与基本犯罪构成结果之间具有重合性。而想象竞合犯除了行为要件外,其它方面大多数有数罪特征,包括数个结果。想象竞合犯的刑罚适用较为复杂,需比较各罪法定刑的轻重,按其中一个重罪定罪,并在法定刑幅度内酌情从重处罚。结果加重犯本身有独立的法定刑,刑罚运用上较为简单。一种罪行行为属于一种罪名,一种行为涉及多个罪名,这些罪名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依附关系。结果加重犯的犯罪对象大多是同一的。结果加重犯是犯一罪发生加重结果,其加重结果与基本犯罪的构成结果之间往往具有重合性。想象竞合犯除了行为要件以外,其它方面大多数有数罪特征,其中当然包括数个结果,这数个结果间较少具有重合性。结果加重犯本身有独立的法定刑,只要在法定刑幅度内处罚即可,刑罚运用上较为简单;想象竞合犯则须比较各罪的法定刑的轻重,按照其中一个重罪定罪,并在其法定刑幅度内
    2023-09-12
    276人看过
  • 怎么区分法条竞合和想象竞合?
    一、怎么区分法条竞合和想象竞合?第一,想象竞合犯是犯罪行为或犯罪行为所触犯的不同罪名的竞合,属于犯罪数之单复的形态;法条竞合是法律条文的竞合,属于法条之关系的形态。第二,想象竞合犯是观念的竞合(观念上的数罪),即想象竞合犯是实质一罪,其以一个犯罪行为触犯的数个不同罪名由于观念因素或主观认识的影响而发生竞合;法规竞合是客观存在的或现实的竞合,即法规竞合本为单纯一罪,但由于客观存在着的法律条文的错综规定而致使规定不同罪名的数个法条发生竞合。第三,想象竞合不存在重合或交叉关系;法规竞合所涉及的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之间,必然存在重合或交叉关系。第四,想象竞合犯中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发生关联,是以行为人实施特定的犯罪行为为前提或中介;法规竞合所涉及的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之间的重合或交叉关系,并不以犯罪行为的实际发生为转移。第五,想象竞合犯是由于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而触犯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
    2023-06-19
    100人看过
  • 想象竞合与一石二鸟的思考
    想象竞合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其犯罪结果侵害两个或两个以上权益,触犯两个或两个以上罪名。在我国刑法教材中对想象竞合由如下两个要件构成。(1)一个犯罪行为。这是想象竞合犯区别于惯犯,牵连犯等犯罪的基本特征。指次数上表现为一次的实行行为及既遂行为。(2)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即一个行为发生造成了数个犯罪结果,这数个犯罪结果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各具独立之可罚性。但故数个结果作用在同一个对象上,仍为单纯一罪,而非想象竞合犯。想象竞合的法律评判结果是从一罪论处。当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述这个知识的时候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感觉哪里出了问题,后来在闲暇时我自己编了几个案例来验证想象竞合从一罪是否合理,或者也可能我们对想象竞合构成要件的阐述有一定纰漏。案例一:甲想杀乙,甲想伤丙。有一日甲见乙站在楼顶晒衣服,乙此时也从楼下经过,甲看好时机想一枪打死乙然后让乙掉落砸伤丙,结果确实一枪击中乙,乙中枪后顺
    2023-06-12
    68人看过
  • 想象竞合犯一个行为的认定
    一、想象竞合犯一个行为的认定是指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也就是以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了一个行为,侵害了数个刑法所保护的客体,数次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想象竞合犯是我国刑法中比较特殊的罪犯,因为其犯罪行为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一个行为造成了两个以及多个罪名成立;或者在同一个行为中有同一个罪名的成立。二、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的区别1.想象竞合犯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2.牵连犯(1)概念: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如为招摇撞骗罪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采用破坏的方法盗窃)或结果行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假冒注册商标同时销售该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2)处罚原则上择一重罪处罚,但刑法分则或司法解释有特别规定的除外。问:想象竞合犯:实施了一个行为侵犯了数个客体,触犯了数个罪名,牵连犯:以实施某种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
    2021-09-02
    36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刑法想象竞合从一重罪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21
      想象竞合从一重罪处罚原则是指对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应当选择行为所触犯的重罪名,并适当从重或加重的处罚原则。
    • 想象竞合从一重罪处罚原则是哪些意思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13
      想象竞合从一重罪处罚原则是指对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应当选择行为所触犯的重罪名,并适当从重或加重的处罚原则。
    • 想象竞合: 法规竞合法规竞合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29
      想象竞合是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其犯罪结果侵害两个或两个以上权益,触犯两个或两个以上罪名。如一枪打过去打死了一人,子弹穿过身体又重伤了另外一个人,则此人一个行为犯了两个罪,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但只有一个行为,则从重,定故意杀人。。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本身两个罪没有竞合,所以不是法条竞合。r法条竞合,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有包容关系的具体犯罪条文,依法只适用其中一个法条定罪量刑的情况。如我国刑
    • 按照从重原则,想象竞合犯的轻罪的故意和过失影响定罪吗?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08
      按从重原则的意思就是无论想象竞合也好,法条竞合也罢,统统按最重的罪判刑。。但是实际上在定罪过程中,法官需要根据自身判断进行定罪。当然英美法系的审理会引入陪审员,按照陪审员的判断来定罪。比如甲以暴力手段致人死亡,想象竞合的情况就是和竞合,考虑实际结果,就是受害人死了,那就按故意杀人定罪,而非故意伤害致死定罪。。。假如甲并未预料自己的暴力会促使受害人死亡的,比如把人打蒙了,失足摔死,那就按过失罪,也就
    • 疑罪从无的法律依据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3
      疑罪从无的辩护意见的法律依据是: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