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各级政府部门工作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而言,必将促进其管理
创新和职能转变,推进行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一、道路运输行政许可是有限的
政府应当是有限政府,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时,必须做到管其所管,放其所放。在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和权限上,《行政许可法》从调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出发,规定了三优先原则,即在政府管理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主决定的关系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优先;在政府管理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中,市场优先;在政府管理和社会自律的关系上,社会自律优先。
在实践中,不少运政机构喜欢用审批进行事前监管,而不擅长事后监督;行政许可不够透明,缺乏相互监督制约;习惯于发文件、下指令、搞整顿,甚至管了不该管、管不了,实际上也管不好的事务,在一定程度上防碍了市场的开放和公平竞争。
行政许可法》规定,省人大、省政府不得设立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立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因此,对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资质、资格管理,及其前置许可项目必须按照《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修正并执行。除了《道路运输条例》规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外,凡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能够自律规范,运政机构采取事后监督能够予以规范的,都要取消行政许可。即便是明确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也要根据法律法规有关规定,采取公开招标、公开拍卖或技术检验,改变行政许可不透明的状况。
二、运政管理方式必须向规则导向型转变
现行的运政管理方式主要以权力导向型管理为主。过去,我国道路运输业主要以部门规章规定行政许可事项,往往是自己设定许可,自己执行,自己收费。一些地方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未对许可事项、程序、条件、期限做出明确规定,一些规范性文件超越法定行政许可范围,甚至擅自增加法定行政许可条件、标准。
随着《行政许可法?返氖凳?这种权力导向型管理必须向规则导向型管理转变。一是要对现有的行政许可进行清理规范,明确哪些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哪些事项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二是在管理的方式上要彻底转变,逐步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在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之间,重间接管理;在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之间,重动态管理;在事前管理与事后监督之间,重事后监督;在管理与服务之间,强调服务。三是实现行政许可、监管处罚、行政收费、技术检验的四分离。各级运政管理机构内设部门之间必须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和严密的衔接制约机制。在工作环节上,下一个环节要对上一个环节进行复核、确认后才能办理,在制度上杜绝违法行政现象发生。
三、道路运输行政审批必须是透明的
透明有两个涵义:一是公开,二是参与。过去道路运输行政许可主要以部门规章来规定许可事项和具体条件,存在着规定比较笼统,人为因素过多,许可条件和标准往往不对外公开等问题。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运政机构有义务公布许可条件和标准,行政许可的条件、程序、数量和期?薜墓娑ㄎ淳??嫉?不得作为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实施的主体要公开。运政机构有权实施哪些行政许可,应当让公众知道,特别是让运输经营者知道。行政许可的条件必须规范、明确、公开,不能在许可的实施条件上搞模糊战术。行政许可实施的程序,包括如何受理、如何申请、审查的内容、听证的范围、审批的决定、监督检查也都应当是具体、明确和公开的,经营者有权查阅。总之,运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要在办公场所公示。同时,还应当将本机关的通信地址、监督电话、具体受理行政许可的机构以及监督电话等予以公布,以便申请人通过书面方式提出许可申请。
运政机构必须公示与本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有关、经营者申请许可需要了解的全部信息。这是《行政许可法》对运政机构履行行政许可义务的基本要求,也是对现行运政许可的重大挑战。所有的审批事项,不仅要进人政务大厅受理,而且必须加快电子政务的步伐,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行网上公布行政许可事项,网上申请行政许可,网上审查行政许可申请,网上查询行政许可进展情况,网上进行年审等。运政机构之间还可以在网?瞎低?交换行政许可信息、规费缴纳信息和运政处罚信息等。
四、运政机构实施行政许可必须高效、便民
道路运输管理的目的是保护运输经营者及其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便民、高效应当是运政机构的服务宗旨。实践中,个别运政管理机构在实施行政许可时,由于观念、体制和制度的原因,不是尽可能地为经营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而是以为设置的条件越多,提出的要求越多就是实现了所谓的加强管理,有的申请一放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环节过多,手续繁琐,期限过长,暗箱操作,老百姓办事很难。
便民原则是《行政许可法》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运政机构理解和把握《行政许可法》基本精神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便民就是处处、事事、时时为经营者着想,按行政许可的创新制度为经营者提供服务,包括一个窗口对外制度,在运政服务大厅统一受理、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经营者可以通过信函、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多种方法向运政管理机构提出申请。还有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制度,行政许可申请一次告知、两次办结制度,简易程序与当场决定程序制度,行政许可决定的期限制度等。《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很多制度都是对现行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这些制度对解决现行道路运输许可制度存在的弊端十分必要。
五、运政机构必须加强责任意识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受制裁,这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行政许可法》明确了行政机关和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行政许可的信赖保护原则。运政机构行使行政权力违法、越权、不遵守法定程序,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造成经营者利益损失的,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运政机构实施行政许可时,申请人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力。运政机构在实施行政许可,特别是客运线路审批时,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经营者,在对线路审批时,新增线路、班次若直接关系他人重大经济利益时,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进行陈述、申辩,运政机构应当昕取他们的意见,做出合理的线路、班次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依法要求昕证的,运政机构应当在做出行政许可决定前,组织听证。运政机构在做出线路审批、班次确定等方面行政许可应更加慎重,不得随意许可,也不得擅自改变已经依法生效的行政许可,更不得对己生效的行政许可横加干涉。由此给经营者造成的损失,运政机构依法应当给予补偿。同时,《行政许可法》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原则上不收费,以确保权力与责任统一、权力与利益脱钩,这些规定对保障运输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强化运政机构的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
行政许可中止:对行政许可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33人看过
-
行政许可期限对具体办理行政许可工作的影响
138人看过
-
民法典对行政机关的影响
153人看过
-
《行政许可法》对监察机关有哪些意义和影响
321人看过
-
双减政策影响的机构
382人看过
-
论新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318人看过
业主是指房屋所有权人,按其拥有的物业所有权状况,又可分为独立所有权人和区分所有权人。区分所有权人是指数人区分一幅土地上同一建筑物而各有其专有部分,并就其共用部分按其应有部分有所有权者;独立所有权人是指某土地上的建筑物仅属于某一业主。... 更多>
-
行政处罚法修改对行政机关的影响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3行政处罚是行使行政职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无疑在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能对相对人的权利或义务甚至利益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提出了要求:必须遵循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一、行政处罚的设定合法;二、行政处罚的依据合法;三、行政处罚的主体合法。
-
行政许可准予行政机构的受理和报告广西在线咨询 2022-01-30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受理部门应当将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按月送交信息管理部门在中国证监会互联网站上公布。中国证监会定期出版公告,收录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派出机构作出的准予和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在作出该行政许可决定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抄报受理部门和相关审查部门。受理部门负责接待有关单位和个人查询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
-
派出机构办理行政许可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3派出机构进行初步审查,中国证监会进行复审并作出决定的行政许可,由派出机构按照本规定第二章第一节的有关规定接收、登记申请材料,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送达申请人。派出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及行政许可工作单报送审查部门。审查部门根据审查情况和派出机构的初步审查意见,提出准予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建议,报请中国证监会负责人签发准予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决定。
-
对于行政许可行政机关能撤销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3-10-11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的撤销是使构成违法的行政许可丧失法律效力的一种处理方式,是监督检查制度中的重要部分。 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由作出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予以撤销。 由此可知,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
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山东在线咨询 2023-08-291.第一,《行政许可法》中的期限全部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八十二条:本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2.第二,《行政强制法》中的期限10日以下的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六十九条:本法中十日以内期限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3.第三,《行政复议法》中的“5”日和“7”日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四十条第二款:本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