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就是说,只有属于行政行为,才有可能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第13条第1款第11项明确,行政协议行为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民事诉讼中送达的方式有哪些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送达法律文书的方式有以下六种。
1、直接送达
直接送达又称交付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派专人将诉讼文书直接交付给受送达人签收的送达方式。直接送达是送达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即凡是能够直接送达的,就应当直接送达,以防止拖延诉讼,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在一般情况下,受送达人是公民的,由该公民直接签收;该公民不在时可交由与其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但是,在离婚案件中,本人不在,如果家中没有其他成年家属,只有对方当事人的,不宜采用由对方当事人签收的方法,因为双方有利害关系;受送达人是法人的交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该法人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是其他组织的交由其主要负责人或者该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交由其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由代收人签收。
但是,调解书应当直接送交本人,不得由别人代收。因为调解书一经接受,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如果不接受,即视为调解未能成立。
2、留置送达
留置送达,是指受送达人无理拒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放置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产生送达的法律效力的送达方式。《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受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2、83、84条的规定,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及其他见证人不愿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或盖章的,由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情况,把送达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即视为送达。
但调解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本人,不适用留置送达。
3、委托送达
委托送达,是指负责审理该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时,依法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委托送达与直接送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负责审理该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称为委托法院,接受送达任务的法院称为受托法院。委托送达应当出具委托函,并附相关的诉讼文书和送达回证。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4、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所送达的文书通过邮局并用挂号信寄给受送达人的方式。实践表明,法院采用邮寄送达通常是受送达人住地离法院路途较远,直接送达有困难时所采用的一种送达方式。根据《意见》第85条的规定,邮寄送达,应当附有送达回证。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与送达回证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的,或者送达回证没有寄回的,以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5、转交送达
转交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所在单位代收,然后转交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转交送达有三种情况:受送人是军人,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和劳动改造单位转交;受送达人正在被劳动教养的,通过其劳动教养单位转交。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收到诉讼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并以其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时间为送达日期。
6、公告送达
公告送达,是指法院以张贴公告、登报等办法将诉讼文书公诸于众,经过一定时间,法律上即视为送达的送达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采用公告送达必须是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前五种方式无法送达时,才能适用的送达方式。
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为公告期满,视为送达。根据《意见》第88、89、90条的规定,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或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有关报纸上刊登公告;对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按特殊要求办理。公告送达起诉状或上诉状副本的,应说明起诉或上诉要点、受送达人答辩期限及逾期不答辩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判决书、裁定书的,应说明该判决或裁定的主要内容;属于一审判决的,还应说明当事人的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审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定期宣判时,当事人拒不签收判决、裁定书的,应视为送达,并将有关情况在笔录中记明。
综上所述,其实民事诉讼公告送达期限一般是在自发出公告之日起60日之内进行的。在进行选择送达的方式的时候,是比较多的方法的。另外,如果是对方拒不签收判决、裁定书的话,我们是按照送达来进行标记的,但是需要在备注的地方标明实际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
哪些属于民事诉讼中行政诉讼类别的
350人看过
-
是否属于行政计划生育诉讼范畴?
112人看过
-
土地征收协议是否属于行政诉讼范畴?
351人看过
-
寻衅滋事是否属于刑事诉讼范畴?
414人看过
-
行政合同诉讼属于民事还是行政类?
464人看过
-
诉讼村委会是属于行政诉讼还是属于民事诉讼
469人看过
我国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可以是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代理时候,又有两种授权状态,分别是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代理人可对涉及你的重大权益的事项作主,一般授权就是当... 更多>
-
性侵案件属于哪一类诉讼范畴?安徽在线咨询 2024-11-12强奸是一种公诉案件。在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之后,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已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应当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并提请人民法院进行审判。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未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若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将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辅导班费用纠纷是否属于民事诉讼范畴?西藏在线咨询 2024-11-21在法律层面,教育机构退费纠纷通常被视为民事诉讼纠纷。如果此类纠纷无法通过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解决,消费者可以选择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或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寻求公正裁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非法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导致其权益遭受损害,消费者可以既直接向该经营者主张赔偿,也可以向该营业执照的实际持有人请求赔偿。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
-
诉讼权是否都属于撤销权范畴?甘肃在线咨询 2024-11-24撤销权不一定都是诉权的表现形式。赠与撤销权属于形成权,但不属于诉权。 形成权指的是单方面行为可以引起法律关系变化的权利,通常不需要对方同意,可以通过明示方式行使,并且只要通知到对方就可以产生效力。除了赠与撤销权外,形成诉权需要通过诉讼程序来实现。
-
刑事诉讼法属于什么范畴海南在线咨询 2023-03-29一、刑事诉讼法属于什么范畴 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范畴。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互关系,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进行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等。 《刑事诉讼法》第一条为了保证
-
民法典规定侵权行为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3-05-061、侵权行为不能简简单单的就说属于民事诉讼,因为有的侵权行为有可能还属于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这得看侵权的主体和被侵害的对象。 2、比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就属于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