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市委教育工委等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高等学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意见》精神、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切实提高对做好学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处理协调好劳动关系,化解矛盾,维护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促进学校教职工队伍的稳定,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调解委员会的设置
1、调解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参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北京市人事仲裁办法》制定学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规则;调解本学校教职工与学校发生的劳动、人事争议,依照调解委员会工作程序依法进行调解。
调解委员会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市教育系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和市人事仲裁委员会的业务指导、检查和监督。
2、学校调解委员会由学校代表、工会代表、教工代表9人组成。学校代表由学校法定代表人指定;工会代表由工会委员会指定;教职工代表由教代会执委会推举产生。调解委员会的主任由院工会主席担任,办公室设在院工会办公室(名单附后)。调解委员会成员应由具有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办事公道、为人正派、密切联系群众的人员承担。
三、调解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1、建立学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报告制。调解委员会每年3月底前要定期向市教育系统劳动、人事调解指导委员会上报学校调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名单和单位开展调解工作情况。
2、建立相应规章制度,为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人员、规范工作程序提供制度保证。
3、建立调解员和调解工作档案,调解委员会成员必须持证上岗。在履行调解员职责时应出具调解员证书,劳动、人事争议发生的单位应当给以支持,调解员进行工作的时间一律按上班时间计算,调解员应当主动向本单位领导说明调解工作所需占用的时间,教职工代表承担调解员职责时,调解委员会应当向所在单位出具有关证明。
-
北京市劳动行政复议实施办法
155人看过
-
北京市劳动局、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的通知
367人看过
-
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开庭公开审理实施办法
245人看过
-
北京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工会人保司法三方联动维权
223人看过
-
市劳动保障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方案
417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后,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155人看过
人事争议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因录用聘用、聘用或聘任合同、职务任免、福利待遇、工资调整、奖励处分、辞职辞退等人事管理事项所引发,人事管理行为侵害相对人(工作人员)权益所引起的争议和纠纷。... 更多>
-
北京市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仲裁办法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5■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不同北京市人事争议仲裁办法与机构适用于本市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人事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等发生的争议,以及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应当仲裁的其他人事争议。具体包括:受聘人员与聘用单位对公开招聘、聘用程序、定期或者聘期考核、解聘辞聘、未聘人员安置等问题发生的人事争议;国家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因录用、调动发生的人事争议;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发生的争议;按照
-
-
劳动争议调解实施细则包含什么?江西在线咨询 2023-12-16劳动争议调解实施细则包含四章: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调解;第三章:仲裁,仲裁又包含: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申请和受理;第三节:开庭和裁决。第四章:附则。总则明确劳动争议的范围,调解明确发生争议时可申请的调解组织有哪些,仲裁则明确劳动争议调解一般的条件规定,如何申请受理以及开庭裁决的程序,附则则是对实施细则的附加说明。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细则是怎样的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10第五条发生劳动人事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二)事业单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 (三)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四)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五)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的具有劳动人事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由劳动者代表和用人单位代表组成,人数由双方协商确定,双方人数应当对等。劳动者
-
当事人可以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时,依据劳动争议调解法律受理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08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相关规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