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籍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体系尚不完善
一是户籍制度发展到今天,附着的社会管理功能、经济利益分配以及社会福利格局较为复杂,就业、住房、教育、土地、养老、医疗、生育、信息支持、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都直接和户籍挂钩。因此,户籍制度改革不单纯是户口的放开,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二是相关顶层设计必须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要求,最终达到有效拉动内需,推动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现中国梦。因此,户籍制度改革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客观上需要有全局的、系统的、科学的顶层设计对改革进行指导。
二、现行公共服务体制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矛盾较大
1.户籍迁移放开速度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不匹配。在现有制度框架下,一些地方正是由于放开户籍限制后,无力承担大量新进人口的公共服务而紧急叫停,如2004年郑州户改政策一步放开,几十万人口涌人城市,涌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迅速增多,而市区公办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最终只能叫停。
2.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面临多方利益博弈。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公共服务制度将更多的人口纳入到服务体系中,即打破当前利益格局的社会资源再分配机制。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较大的前提下,直接取消各地的公共服务筛选机制并不现实,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当前,我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如何在改革速度与改革质量之间寻求平衡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现行土地制度对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约较大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密不可分。土地与户籍挂钩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将工业化和城市化所需要的劳动力储备留在了农村,曾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因城市资源短缺而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若农村土地资产处置不清,农民无法彻底“离土离乡”,必然形成“两头靠”的状况。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进城农民失去土地的成本高于小城镇户籍带来的福利。现阶段,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必须处理好农民转移与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
2.土地制度改革的难度较大。在我国,土地已经成为重要的财富,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农民对土地各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相关改革直接触动多方利益,特别是地方政府对土地的依赖性不断增大,土地制度改革已经不仅仅是农村的改革,也是财税体系的改革,更是城乡利益格局的改革,从而增大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当前,需要进一步研究农民转户后,土地如何处置才既能满足改革的需要又保护了农民的基本利益。
四、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矛盾集中
1.入户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比较而言,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公共服务质量更好、社会保障体系较完善、教育等公共资源更充裕。因此,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户籍放开的挑战也更大。限制大城市及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主要是出于对这些城市一旦取消入户门槛后所面临的人口迁入压力和资源承载压力的考量。如一些特大城市出现的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就学就医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改革难有实质性进展。
目前,“北上广”及部分大城市完全放开户籍并不现实。如何通过公共服务、土地等相关制度的改革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利益,在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承载力之间寻找最优结合点,从而为深化改革做好准备,这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难题。
五、解决存量流动人口的相关改革问题难度较大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他们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与农业的联系越来越少,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在城市落户的愿望更加强烈。但农民丁户改的难点多、情况复杂,成为改革过程中的难点。
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农民工的欠账较多。以社会保险为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总体仍然较低,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仅为14.3%、24%、16.9%、8.4%和6.1%。二是农民工总量较大。《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3亿人,比上年增长3.9%。三是农民工亦工亦农的身份增加了改革的复杂性。
六、户籍制度改革成本分担机制的合理设计缺位
1-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就地方政府而言,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给更多的外来人口市民待遇,意味着财政开支的扩大,短期来看难以收到显著成效,而原有利益格局也可能被打破。特别是承载较多外来转移人口的城市改革成本较高,地方政府多对承担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户籍制度改革成本表现出畏难情绪。由于落实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无法离开成本分担机制这一关键性制度设计。因此,此项改革将会面临较大阻力。
2.成本分担机制的设计面临众多难点。一是我国各地情况有较大差异,市民化成本数额和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千差万别。二是利益格局复杂,涉及到包括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方分担主体,农业转移劳动力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等利益相关主体,是各种关系之间的利益博弈。三是涉及到中央分税制和转移支付政策等的调整和改革。四是当前亟需进行的市民化成本测算,由于涉及到多项福利、土地支撑、地区差异等因素而一直未有科学、可信的结果。
-
执法执勤方面的弊端和改革方案
69人看过
-
最新的户籍制度有什么改革
121人看过
-
户籍改革新规定
400人看过
-
户籍制度改革要注意什么
218人看过
-
青岛户籍改革最新政策是什么
445人看过
-
户籍改革的终极目标
152人看过
户籍是对自然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证的公共证明簿,记载的事项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婚姻状况等。它是确定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 中国户籍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农业户籍,也就是农村户口;另一种是非农户籍,也称城镇户口。... 更多>
-
国家对农村户口进行户籍改革的标准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06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有些地方正在进行试点推进;估计即将全面推广;在农民到城市购房更加方便,享受到更多优惠,一些满足条件的农民工业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购买经济适用房;国家近年来多次提出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不过不同地区推行的时间,缩小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使农民可以更多的享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农村户口的取消,可以促使中国现有的2亿多农民工更快的融入到城市,加快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
户籍改革后农村户口还有什么作用宁夏在线咨询 2023-09-02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有些地方正在进行试点推进;估计即将全面推广;在农民到城市购房更加方便,享受到更多优惠,一些满足条件的农民工业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购买经济适用房;国家近年来多次提出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不过不同地区推行的时间,缩小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使农民可以更多的享受到中国改开的成果;农村户口的取消,可以促使中国现有的2亿多农民工更快的融入到城市,加快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
2020年最新全面户籍改革如何调整户籍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14长久以来,我国的二元化户籍机制都被视为一种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很多人因为户口种类分别,享受的公共资源也就分别。通常说来,非农户口人群可享用的公共资源要远胜于乡下户口人群。这样的状况将在2014户籍规则改革后逐渐消除。此次户籍规则改革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来各方好评,很多人都把这次改革视为促进社会平等的有效手段。在户籍改革最新政策出台后,一位专家表示,这不仅是国家促进社会平等的表现,同时也将有利于增进
-
批捕与起诉合一改革的弊端现在都包含的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07否定现行的“捕诉分开”模式,重新拾起已被丢弃多年的“捕诉合一”机制,将严重削弱对侦查行为的制约,大幅降低刑事案件的公诉质量,与司法公正这一司法改革目标背道而驰。现行的“捕诉分开”相对于“捕诉合一”更为合理,并不意味着现行的审查批准逮捕制度就不存在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现行的审查批准逮捕程序中,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
-
为什么要对农村户口进行全面改革?规定了什么?如何更新?户籍改革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03户籍改革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还农民以迁徙的自由,给农民与城镇居民相等的权利,更重要的一点是使他们获得自由发展的可能,赋予他们与城镇居民竞争的能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于2014年7月30日正式发布。意见规定,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