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标进行保护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的,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要求驰名商标保护。申请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注册的商标是复制、复制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造成混淆的,不予注册,禁止使用。申请不同或者类似商品注册的商标是复制、复制或者翻译他人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可能损害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的,不予注册,禁止使用。
我国商标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是怎样的
在大多数国家,单纯的使用不产生任何权利。但在有些国家,使用是保护的前提,注册只是便于举证。对于经过使用产生一定声誉的商标,有些国家也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商标如果驰名甚至着名,即使是未注册商标也可以获得保护。
根据商标法的有关规定(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未注册商标也享有一定的法律保护。我国《商标法》规定,除了人用药品、烟草制品、兽药必须使用注册商标外,其他商品既可以使用注册商标,也可以使用未注册商标。未注册商标要想获得法律的保护,与其使用记录和知名度息息相关。所以,权利人除了积极的、尽早的申请商标注册外,还应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尽量保留使用的证据,特别是那些能够证明其知名度的文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13条规定: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三条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
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
要怎么利用知识产权法保护商标?
52人看过
-
保护知识产权严打商标侵权
105人看过
-
知识产权保护法有什么保护知识产权的方法?
112人看过
-
商标权是否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
295人看过
-
商标的保护需要当事人提高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77人看过
-
商标权侵犯的相关法律知识
305人看过
商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商标的本质作用是区别商品的来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 更多>
-
权威的驰名商标保护哪些知识?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14有关保护驰名商标的知识包括: 1、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其他人存在复制、摹仿等行为,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2、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应建立健全驰名商标认定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
-
哈尔滨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法律知识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一十五条【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如何保护我国学生的知识产权权益?保护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规定澳门在线咨询 2022-01-08目前我国存在大量文章抄袭学术腐败现象,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我国学术创新,以及原创作者的积极性。据新华社北京2010年11月5日电国务院5日在京召开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总理作重要讲话。他强调,保护知识产权是尊重创造性劳动和激励创新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建设法治国家和诚信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创新型国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定不移地保护知识产权。为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
-
为哪些要去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111)、区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2)、市场竞争的有力工具。 (3)、企业的无形财产。 (4)、注册商标可合法地在其旁加上"注字"或者注册标志“R”。(5)、注册商标可保证你能放心使用你的商标,而不须担心无意地侵犯他人的商标。避免无意侵权,支付巨额赔偿费。 (6)、避免苦心设计的商标被他人抢先注册;有效地对他人企图申请混淆相似的商标提出异议。
-
知识产权受到哪些法律保护?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20知识产权受我国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该法律对相关知识产权的问题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处理,司法机关应当结合实际来对相关情况进行认定,并根据造成的侵犯知识产权后果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