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是指纳税人采用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漏税是指纳税人并非故意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
一、偷税漏税有什么区别
偷税与漏税的主要区别有:
1、主观方面不同:偷税是出于故意,而漏税是过失行为。偷税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而积极希望或追求这一危害结果;
2、客观方面不同:偷税是指纳税单位和个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用欺骗、隐瞒等手法逃避纳税的行为,如为了少缴纳或不缴纳应纳税款。有意少报、瞒报应税项目、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有意虚增成本、乱摊费用,缩小应税所得额;转移财产、收入和利润;伪造、涂改、销毁帐册票据或记账凭证等。漏税是指纳税人因无意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如错用税率,漏报应税项目,少计应税数量,错算销售金额和经营利润等;
3、性质不同:偷税是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漏税则是无意发生的漏缴行为;
4、处罚不同:对于漏税的纳税人,除限期追补漏缴税款外,还可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倍以下的罚款。而对偷税的,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外,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二、偷税漏税与虚开增值税区别是什么
1、形式不同
偷税是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
2、目的不同
偷税漏税就是为了少缴税。而虚开增值税票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少交税,比如,有可能为了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而虚开等。
3、处罚不同
偷漏税首先要受行政处罚。除补交偷漏的税款及滞纳金外,要处偷漏税金额0.5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如果偷漏税情节严重,属于犯罪,要按刑法规定处理。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无论情节轻重,一律属于犯罪。
-
偷税是什么意思,偷税漏税罪怎么判
101人看过
-
举报偷税漏税向什么部门举报,举报偷税漏税有奖励吗
286人看过
-
偷税漏税节税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60人看过
-
写偷税漏税举报信要注意什么?
207人看过
-
举报偷税漏税需要提供什么资料,举报偷税漏税去哪里举报
348人看过
-
举报逃税漏税需要什么证据,偷税漏税怎么举报?
147人看过
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就纳税事项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报的一种法定手续。 税法规定,纳税人不论税务机关采取何种征收方式征收税款,均必须按期向税务机关报送统一格式的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如实填报纳税事项,准确计算应纳税款,税务机关据... 更多>
-
什么是个体偷税漏税的意思?山东在线咨询 2023-10-31个体偷税漏税是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偷税漏税罪这是一个俗称的罪名,应该讲我国现行刑法没有规定此罪名。我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了偷税罪,第二百零三条规定了逃避追缴欠税罪。
-
偷税漏税节税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广西在线咨询 2023-09-02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伪造、变造、隐瞒、擅自销毁账簿、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从而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漏税是指纳税人并非故意不依照税法规定而发生未缴纳或少缴纳税款的行为。避税可以认为是纳税人采取利用某种法律上的漏洞以减少他本应承担的纳税数额。
-
什么意思?就是在中国偷税漏税的意思河南在线咨询 2023-07-11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漏税是指纳税人因无意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
偷税漏税的意思有哪些?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20《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新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什么是偷税漏税?举报偷税漏税会带来哪些责任?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08通常,举报税收违法行径的人不会受到任何不利影响,而且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举报者甚至可以获得相应报酬。如果纳税人偷税漏税情况严重,就可能涉及到逃税罪。但是,如果在税务部门要求其补缴税款、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后,法律将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 不过,如果该纳税人之前因为逃避缴纳税款而受过刑事责罚,或者被税务部门两次以上行政惩处,那么此项免责条款就不适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