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武汉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张凡财政部驻湖北特派专员办事处
湖北省《行政法制》2004年第二期
在国家赔偿法律制度中,对赔偿责任的认定,是直接关系到相对人权利受保护程度的重要内容。而行政机关是否存在责任,责任有多大,关键是判断行政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国家赔偿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是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对损害结果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是实现国家赔偿责任的基础。现阶段,世界各国对国家赔偿中因果关系的规定,多是借鉴民法与刑法中有关违法侵权行为因果关系的理论,如,条件说,直接因果关系说,间接因果关系说,相当因果关系说等等,并没有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结合国家赔偿中因果关系的特点,通过对各国现有赔偿责任因果关系理论进行分析,对我国国家赔偿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提出一些见解。
一、国家赔偿中因果关系的特点
因,即原因,指引起的因素;果,即结果,指被引起的因素。关系,即连接原因与结果、引起与被引起因素之间联系的纽带。
国家赔偿中的因果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侵权行政行为与行政相对方所受的损害事实之间是否存在前因后果的逻辑联系。对于前因后果的逻辑联系应如何界定?这种逻辑联系是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是必然抑或偶然的联系?其确定直接关系到对行政相对方受偿范围的划定。
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具有统一性、客观性等特点。原因是结果的原因,结果是原因的结果。国家赔偿中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中的因果关系是特殊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前者与后者一样,也具有某些相类似的特征。
(一)客观性
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是指,结果的产生与原因之间具有客观的联系,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在国家赔偿的因果关系中,存在作为原因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侵权行为,与作为结果的行政相对方遭受的损害结果。两者之间的关联是伴随着原因与结果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客观事物发展的结果。虽然具体的行政行为要依赖于行政公务人员的行为实现,在行为过程当中可能掺杂进个体的主观意志,但这种主观意志的表现只能说明狭义的侵权行为本身的主客观性,而与广义上的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毫无关系。
(二)联系性
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的。原因与结果作为一对哲学上的范畴,互为存在条件。原因之所以为原因,是因为其中必然包含着某些导致结果产生的因素存在,有了原因的作用才产生了结果。而结果的发生,反过来又证明了原因的存在。因与果的这种联系表现为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所以,这对范畴是辩证统一的,具有客观的关联性,缺一不可。
国家赔偿中的行政行为,首先应满足对行政行为成立条件的基本要求,即主体要件、权利要件和内容要件,这些要件是行政行为得以合法存在的前提。当行政行为中包含着某些不法因素,而这些不法因素作用到行政相对方身上,会产生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时,该行政行为就成为侵权行政行为。侵权行政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由该行为中的不法因素联系起来的,这种关联性因不法因素的存在而客观存在。
(三)复杂性与相对性
客观事物是不停运动着的,这些运动的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变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表现在因果关系上,就是原因与结果之间往往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存在无数条的因果关系链,哲学上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同因异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在我们对国家赔偿责任中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时,同样存在。所以,在分析国家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联系时,应充分考虑客观事物复杂性的特点,既对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深入剖析,找出与国家赔偿法律关系相对应的因果关系链,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割裂了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因果联系。
除了以上这些特点之外,国家赔偿中的因果关系还具有某些独特的特征。
(一)范围的特定性
哲学上的因果关系理论认为,只要是能够引起结果发生的因素都是原因。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认为,只有能够引起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才是原因。国家赔偿法研究的方法与刑法类似,也具有特定性。
国家赔偿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规范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保障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对因为国家侵权行政行为而导致权利受到损害的相对方给予适当的赔偿,以挽回损失。所以,国家赔偿制度所研究的因果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因行使职权的侵权行政行为而造成的损害结果,其原因与结果都是特定的。对于其他,除侵权行政行为以外的,可能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因素,则不作为研究的对象。
(二)发展的单向性
哲学理论认为,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关系链,发展过程两边的因素互为因果。可能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反过来,后者又成为前者发展的原因,前者成为后者发展的结果。双方的发展具有可逆性的特点,是双向的,从关系链的任何一方进行推导,都可以得到另一方的结果。而国家陪衬中的因果关系则具有相异的特征。
国家赔偿中侵权行为是损害结果之间的逻辑发展方向是单向的,只能是由违法的侵权行政行为指向损害结果,因果关系理论研究的是行为对结果的单向作用。在确定国家侵权行为时,只会采取倒叙的方式,审查针对行政相对方的、发生在损害结果之前的行政行为,而不会去考虑损害结果发生之后的行政行为。这种对时间顺序的规定,有效的划定了侵权行政行为的审查范围,从而将一部分毫不相关的行为排除在认定范围之外。
-
国家赔偿责任构成要件——因果关系要件
138人看过
-
认定因果关系的标准,认定因果关系的特征
444人看过
-
关于我国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
310人看过
-
雇用关系中工伤赔偿责任认定
492人看过
-
民法典在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怎样认定
260人看过
-
交通事故责任因果关系认定的标准
59人看过
国家赔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主体要件是指国家对何人的行为承担责任;侵权行为要件主要解决的是哪些行为可以引起国家赔偿责任;损害必须具有现实性和确定性,必须是针对合法权益;因果关系要件即损害结果必须为违法执行职务行为所造成。... 更多>
-
如何认定侵权责任案件中的因果关系中因果关系中的造成新疆在线咨询 2022-02-03一,本案是否有责任的关键就是一个能否构成侵权。答案是否定的不构成侵权关系的。很确定的说是没有责任的。 二,所谓侵权就是指,行为有主观的故意或者重大的过失,采取了行为。并且该行为的发生于结果产生直接的因果关系才能构成侵权。 本案,对客人的死亡,您朋友不能安排更不能预见这个事情可能发生,发生也是直接的意外。那么我可以说此案是主观条件不成立。其次,行为的发生是他人所为,这个人不是您朋友直接命令的也不是唆
-
国家赔偿的因果关系包括哪些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28国家赔偿的因果关系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受害人的损害结果是否为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所造成的。如果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国家则对受害人的损害负责;反之,国家则没有赔偿义务。所以,因果关系是连结责任主体与损害的纽带,是责任主体对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基础。它充分体现了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负责的这一侵权行为归责的根本原则。
-
侵权责任认定中因果关系是如何规定的山东在线咨询 2021-06-28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大致有以下四种方法: 1、时间顺序排除法:即依据行为和损害发生的时间先后来判断。行为于损害之后发生,则不存在因果关系。 2、客观性判定法:即若行为作为损害的原因,它应当是一种客观存在。假如行为只是在脑中想象出来并未实施,那因果关系必然不成立。 3、剔除法:若某一现象(或行为)被剔除时损害结果仍然发生,则认定被剔除的现象(或行为)与损害不构成因果关系。 4、代替法:与剔除法类
-
发生多次碰撞的,因果关系及赔偿责任如何认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05首先,应当认真、细致的审查各次碰撞的具体情况,从事故发生形态、伤情损害特征、各次碰撞的严重程度等细节入手,结合双方的举证情况,综合认定案件事实,对于经审查能够确定因果关系或者原因力的,直接认定各方应承担的赔偿责任比例。其次,对于难以通过细节直接认定案件事实的情形,必要时可以引导双方当事人进行相关鉴定,通过专业的鉴定程序确定因果关系。但需要说明的是,实践中,鉴于交通事故的突发性、多车事故碰撞的复杂性
-
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04如果发生了某一危害结果,想使某人负刑事责任,就必须先判定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但并不是有了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必然负刑事责任;因果关系只是负刑事责任的前提。根据通说,以原因行为的单复或在因果发展过程中介入新的原因,表现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复杂的因果关系和中断的因果关系三种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