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离开工作岗位还是离开公司?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9-01 08:40:11 241 人看过

免职和撤职处分的性质、条件和后果不同。免职是法定的人事处理种类,不具有惩戒性;而撤职是一种行政惩戒措施,属于行政处分的范畴。免职处理分为两种,一种是免去现任职务,另一种是职务自行免去。撤职处分期满解除后,不视为恢复原职务、原级别,但以后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不再受原行政撤职处分的影响。而开除公职则属于行政处分中最严厉的处分,指开除出国家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队伍,此后将永远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免职和撤职处分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性质不同。行政撤职处分是一种行政惩戒措施,属于行政处分的范畴;而免职是法定的人事处理种类,不具有惩戒性。二是条件不同:对于违纪情节严重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公务员,可以给予撤职处分。免职处理分为两种:一种是免去现任职务,另一种是职务自行免去。免去公务员现任职务的条件有7种:转换职位的;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一年以上的;调出国家行政机关的;退休的;因其他原因需要免职的。职务自行免除的条件有5种:受到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的;受到行政撤职或开除处分的;被辞退的;因机构变动失去职位的;死亡的。三是后果不同:撤职处分的影响:降低一级以上职务,并按新任职务确定相应的级别和工资档次。行政处分期限为2年,解除前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参加年度考核,但不确定等次。行政撤职处分期满解除后,不视为恢复原职务、原级别,但以后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不再受原行政撤职处分的影响。免去现任职务,一般不影响级别和工作。职务自行免除,级别和工资肯定要受到影响,有的还会丧失公职、失去工作。而开除公职则属于行政处分中最严厉的处分,指开除出国家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队伍,此后将永远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免 职 处 理 与 撤 职 处 分 : 条 件 不 同

免职处理和撤职处分是两种不同的行政处罚方式。免职处理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免除或者解除,但不剥夺其权利和义务。而撤职处分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撤销,并剥夺其权利和义务。

免职处理和撤职处分的主要区别在于,免职处理不剥夺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而撤职处分则剥夺了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此外,免职处理和撤职处分还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免职处理适用于行政机关内部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而撤职处分适用于行政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纪律处分。

免职处理和撤职处分虽然都是行政处罚方式,但是它们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适用方式。

免职处理和撤职处分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性质不同。行政撤职处分是一种行政惩戒措施,属于行政处分的范畴;而免职是法定的人事处理种类,不具有惩戒性。二是条件不同:对于违纪情节严重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公务员,可以给予撤职处分。免职处理分为两种:一种是免去现任职务,另一种是职务自行免去。免去公务员现任职务的条件有7种:转换职位的;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一年以上的;调出国家行政机关的;退休的;因其他原因需要免职的。职务自行免除的条件有5种:受到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的;受到行政撤职或开除处分的;被辞退的;因机构变动失去职位的;死亡的。三是后果不同:撤职处分的影响:降低一级以上职务,并按新任职务确定相应的级别和工资档次。行政处分期限为2年,解除前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参加年度考核,但不确定等次。行政撤职处分期满解除后,不视为恢复原职务、原级别,但以后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不再受原行政撤职处分的影响。免去现任职务,一般不影响级别和工作。职务自行免除,级别和工资肯定要受到影响,有的还会丧失公职、失去工作。而开除公职则属于行政处分中最严厉的处分,指开除出国家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队伍,此后将永远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第八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应当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第九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不得再担任公务员职务。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应当解除处分。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十七条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8日 10:4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董事会相关文章
  •  离开工作岗位与退休的不同
    本文介绍了离休和退休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待遇差异。离休是指参加革命战争、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和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而退休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基层干部。老干部离休后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离休干部还有生活补贴,医疗待遇上也是实报实销。1.针对不同的对象,离休和退休的含义也有所不同。离休是指建国前参加革命战争、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和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而退休则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基层干部。2、享受的待遇不同。老干部离休后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1921年7月1日到1949年9月30日各个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离休后原工资照发。离休干部还有生活补贴,医疗待遇上也是实报实销。 离休与退休待遇差异离休与退休待遇差异的法律分析:在我国,离休和退休是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离休制度主要适
    2023-08-27
    434人看过
  • 假期工是否可以随时离开工作岗位?
    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之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而且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兼职具有灵活性,也可以不订立书面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也就是说在非全日制用工中,没有全日制用工中那样严格的实体和程序要求,只要双方任何一方当事人想要与对方解除劳动合同就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病假期间可以辞退职工吗病假期间不可以辞退病患员工,公司要辞退员工,必须具备法定事由,在履行了提前30日的通知义务或者另外支付给员工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费后,方可解除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辞退员工: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
    2023-07-11
    470人看过
  • 离开工作岗位后还需要办理手续吗?
    很多单位在离职后需要办理交接手续,即便是自动离职,也应当去单位办理离职,并让单位结清工资,保障自身权益。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职工旷工企业交社保吗北京市劳动局关于职工在旷工期间企业是否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等问题的复函(京劳仲函〔1997〕54号)规定,根据市政府1996年第1号令第二十五条“被保险人按本人上一年平均工资的5%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规定,企业职工应按政府令的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但由于旷工人员在旷工期间不享受工资,其缴纳养老保险费没有计算基数,因而不能缴费。同时职工在旷工期间企业没有为其缴纳旷工期间养老保险费的义务。因此,劳动者旷工期间企业不用为其缴纳旷工期间的养老保险费。而一般单位为避免员工出现这样的情况,影响单位的正常生产的话,通常会在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中规定对旷工的处罚,通常是
    2023-07-09
    470人看过
  • 我离开了工作岗位,如何提取公积金?
    离职后异地提取公积金需要遵循以下程序:1、离职后自己的户口所在地,必须与住房公积金的所在地不一致才符合异地的要求,否则不可以领取;2、离职后如果没有再次就业的,可以办理销户来提取公积金;再次就业的,可以转入集中户进行管理;3、按照相关规定,携带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书和其他的证明材料到银行服务网点去申请异地的公积金提取;4、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审核,通过的,由银行进行支付。辞职了公积金断了房贷该怎么办如果用户申请的商业贷款,辞职了公积金断交,并不会影响到房贷。而用户正在申请公积金贷款,公积金断交了则会直接影响到审核结果。当然,公积金贷款已经放款了,公积金断交或者是账户封存,都不会影响到已经放款的公积金贷款。《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二)离休、退休的;(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
    2023-07-16
    398人看过
  • 离职后多久可以离开工作单位?
    离职后申请人应该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才可以走人。但是,如果公司未能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保,劳动者可以随时离职。公司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每月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工资。如果公司不允许离职,公司未能及时缴纳社保,可以申请劳务仲裁或向当地社保部门投诉。离职后社保怎么办第一件:办理离职证明正常来说,办理离职手续,都是需要走一个流程的,提前一个月申请,交接手中的工作。或者有特殊情况的,按照协商的日期离职。办理离职手续,千万不要忘记拿到正规的离职手续证明。这份离职证明,其实是一份背书,可以去有关单位拿到参保的证据,说明我们确实有交过社保。甚至可以从参保凭证上,看出已经缴纳社保的次数和金额,减少后续的麻烦。而且,想要跨城市转社保,也离不开社保凭证,转社保在同一个城市,难度相对较低,办起来也方便。第二件:社保续缴方式在正常离职情况下,原公司在员工离职以后,会为员工办理相应的社保停缴手续,也
    2023-07-08
    249人看过
  • 哺乳期能否提前离开工作岗位?
    哺乳期享受一小时的哺乳时间,不同于提前下班。如何使用一小时的哺乳时间,需要与用人单位协商如何使用。可以协商选择将哺乳时间分成两部分,每半小时喂一次孩子,也可以选择晚一个小时上班或者提前一个小时回家。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日常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一小时的哺乳时间,女职工生多胞胎的,每天多哺乳一个婴儿,母乳喂养时间增加一小时。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哺乳一小时而降低工资标准。哺乳期内的子女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婴儿哺乳期因人而异,由于《子女抚养意见》规定“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司法实践中通常将“哺乳期内的子女”理解为两周岁以下的婴幼儿。父母离婚时,哺乳期内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是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随父方生活: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
    2023-07-05
    424人看过
换一批
#公司组织结构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董事会
    词条

    董事会是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按公司或企业章程设立并由全体董事组成的业务执行机关。董事会是股东会或企业职工股东大会这一权力机关的业务执行机关,负责公司或企业和业务经营活动的指挥与管理,对公司股东会或企业股东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股... 更多>

    #董事会
    相关咨询
    • 上班不能离开工作岗位是否合法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24
      没有具体规定。但《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企业可以根据企业本身的生产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如企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合法、合理的并且公示给员工的规章制度规定:上班时间不能离开工作岗位,则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对员工具有约束力。
    • 离开教师岗位算是开除吗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7-17
      教师调离教师岗位是指因为年龄、犯错或者其他原因,不再教师岗位继续任职。 教师有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行为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 职业病是否调离工作岗位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2-10
      1、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关于工作岗位调动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操作岗位调整时,企业依然应当遵守以下规则: (1)调整岗位必须具有充分的合理性,调整后的岗位与调整前的岗位应有一定的关联,譬如把销售经理调整为销售主管可以认定为合理的,而把财务经理调整到销售岗位则可能欠缺合理性。 (2)劳动者被调岗后能胜任新的工作,如果不具备适任能力,用人单位还应当负责培训教育,以使劳动者能适应新
    • 职业病是否调离工作岗位?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23
      1、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关于工作岗位调动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操作岗位调整时,企业依然应当遵守以下规则: (1)调整岗位必须具有充分的合理性,调整后的岗位与调整前的岗位应有一定的关联,譬如把销售经理调整为销售主管可以认定为合理的,而把财务经理调整到销售岗位则可能欠缺合理性。 (2)劳动者被调岗后能胜任新的工作,如果不具备适任能力,用人单位还应当负责培训教育,以使劳动者能适应新
    • 离职公司不开离职证明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12
      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第八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