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提前防范被骗签订虚假工程合同的风险
1.在发包人、承包人条款方面陷阱。
防范:核对清楚承包人,且审查承包人的工程建设资格和等级。
2.在质量条款方面陷阱:质量条款笼统,不细化,出现纠纷后,不宜追究承包人的责任。
防范:质量条款越细越好,每个环节和要求都要写清楚。
3.在纠纷解决方式条款方面陷阱:选择有利于己方的纠纷解决方式和地域管辖。
防范:协定公平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和地域管辖。
4.在签字盖章方面陷阱:只签字不盖章。
防范:一定要在合同书上签字、盖章,并按要求公证。
二、被骗签了假工程合同怎么办
被骗签了假工程合同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该合同。因重大误解或者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以及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三、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三年。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权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签订汽车租赁合同前如何风险防范
156人看过
-
合同风险防范签订流程
195人看过
-
如何防范业务风险并签订合同
486人看过
-
合同风险如何防范如何防范合同风险
162人看过
-
风险防范:签订劳务合同
228人看过
-
签订虚假工程合同被骗该怎么办?
454人看过
-
合同签订前程序性风险分析与防范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01XX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合同的订立应遵守《公司法》程序上的要求。XX公司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未经上述程序而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会因程序的瑕疵被认定为无效或撤销。因此建议购买方在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时应当要求目标
-
签订合同时如何防范业务风险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30(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一个合同只有具备了这八项条款才可以较好的维护双方的利益平衡。
-
签订私人承包工程合同有哪些风险, 如何防范建设工程合同的法律风险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04一、签订私人承包工程合同有哪些风险: 在签定合同中尽量避免承担风险的条款,在履行合同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发生是十分重要的。导致签定的合同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同中已明确规定乙方承担的风险。大量的承包工程合同中都有对乙方承担风险的条款规定。 (二)合同条文不完整,隐含潜在的风险。 (三)合同中仅对一方规定了约束性条款的不利合同风险。 二、如何预防建设工程合同的风险: (一)
-
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如何防范潜在风险台湾在线咨询 2024-12-05一、高度重视法律专业人士的运用 二、认真审查签约对象的主体资格和资信能力 当前,部分不法单位和个人常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违法犯罪行为。为确保欺诈行为,减少交易风险,我们应当认真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用状况等。首先,查看对方营业执照和企业参加年检的证明资料,了解其经营范围、资金、信用状况以及项目是否合法。若对方有担保人,还应调查担保人。然而,不能仅凭其名片、介绍信、工作证、公章、授权书、营
-
防范合同签订环节风险的策略江西在线咨询 2024-12-03为了有效规避潜在风险,我们需要关注和处理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一)对对方当事人的实体身份进行严格核查和确认;(二)合同规范形式的制定和遵守;(三)合同必须清晰明确且内容详实无遗漏;(四)在订立合同之前,应履行协助和通报等相关义务;(五)合同内容务必不违反社会整体公共利益原则,同时也要杜绝各类恶意串通行为,以保护国家、集体或其他关系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