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合并的公司员工年假如何处理
被合并的公司年假仍然有效,不会清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四条
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二、公司合并了债务如何处理
公司合并了债务由合并之后的公司承继。公司合并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合并需要进行公告,并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还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
《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条
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设合并。
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
第一百七十三条
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三、公司员工工资是如何制定的
公司员工的工资是由公司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来制定的,双方在签约时,可以依法协商员工的工资组成部分、工资的数额和支付方式、期限等重要的事项。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
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七十六条
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为劳动者休息、休养和疗养提供条件。
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
合并后的公司如何处理员工劳动合同
75人看过
-
如何处理被合并公司的商誉
145人看过
-
公司对员工病假的规定:病假超过两年的员工如何处理?
210人看过
-
如何合并公司人员并合理赔偿
486人看过
-
各公司如何处理当年退休人员的年假
68人看过
-
倒闭公司如何处理员工未休年假权益?
280人看过
-
公司在合并后如何处理员工劳动合同西藏在线咨询 2024-11-10在公司合并后,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有以下两种: 1. 继续保持原合同的有效性,劳动合同期满后,新单位将续订劳动合同。若新单位不再续约,新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2. 对原合同进行变更,增加相应的附则说明。若单位合并,新单位将承担合同义务。根据《民法典》第六十七条,法人合并后,其权利和义务由合并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而若法人分立,分立后的法人将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但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另有约定
-
员工要如何合并公司山东在线咨询 2022-09-03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或发生合并等情形,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新用人单位继续履行。用人单位因此辞退员工,是不合法的。根据《》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
-
如何处理公司合并?上海在线咨询 2022-12-04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条,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设合并。 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 第一百七十三条,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
-
如何处理员工用假公章签订的公司合同?河北在线咨询 2021-11-25我们都知道双方公司在签订合同时需要加盖双方公司的公章,以代表合同的正式有效性并开始实施。如何确定用假公章签订合同的效力如果他人伪造公司印章对外签订合同构成表见代理,即使伪造印章被认定为伪造印章罪,也不会影响签订的合同对公司的约束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行为人私自刻制单位公章或者擅自使用单位公章、业务介绍信、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以签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