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起诉的劳动仲裁事项,法院应主动审查吗
不应主动审查
1、法院对劳动仲裁案件全面审查无法律依据
有观点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后,当事人对裁决中的部分事项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该条可作为法院全面审查劳动仲裁案件的依据。实际上,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因当事人向法院起诉而不发生法律效力属法律常识。这如同民事案件一审判决后,当事人就部分判项不服提起上诉,一审判决不发生法律效力一样,二审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因此,上述规定不能作为法院全面审查劳动仲裁案件的依据。
2、禁止对未起诉的劳动仲裁事项进行审查,是尊重当事人处分权利及保护当事人诉权的体现
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当事人仅对部分仲裁事项不服提起诉讼的,是当事人对自己民事权利及诉讼权利的处分,法院应予以尊重,而不应突破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范围,主动审查当事人未提起诉讼的事项。禁止法院对未起诉的仲裁事项进行审查,不仅是当事人处分原则的要求,也是保护当事人诉权的体现。
3、对劳动仲裁因起诉而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准确理解
如前文所述,仲裁裁决因起诉而不发生法律效力属法律常识,然而,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却对此作出专门规定。作出该规定,不是最高法院要突破当事人处分的基本原则,而是基于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的程序特殊性。劳动争议案件,双方当事人对仲裁裁决的部分事项均未提起诉讼的,法院应在判决书中予以确认,如果未提起诉讼的仲裁事项存在给付内容,则法院应在判决主文中重新表述,否则就会出现当事人认可的仲裁事项得不到法院生效判决确认,进而无法被执行的尴尬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
-
劳动仲裁未支持的事项如何起诉
238人看过
-
对劳动争议仲裁不服的应向哪个法院起诉,不服劳动仲裁起诉期限是多久
105人看过
-
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中的部分事项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劳
313人看过
-
仲裁条款法院是否会主动审查
457人看过
-
不服劳动仲裁向法院起诉劳动纠纷一审需多久
63人看过
-
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向法院起诉,法院怎么处理
264人看过
-
法院是否应主动审查起诉期限?海南在线咨询 2023-06-11首先,法院依职权主动审查起诉期限违背行政诉讼的证据制度。《若干解释》第27条只规定了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承担举证责任,而法院在证据的审查中则处于被动地位。如果法院在诉讼中主动审查原告是否超过起诉期限,实际上免除了被告对该部分的举证责任,而直接将举证责任归于原告一方,人民法院如此处理的方式不符合证据制度。[9] 其次,法院依职权主动审查起诉期限,将破坏诉讼结构,影响司法裁判的公正性。
-
劳动者起诉仲裁未申请的事项,要怎么办?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02在劳动仲裁案件中,对于劳动者无法提供相关证据的情况下,可以申请第三方取证。由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关于劳动者起诉仲裁未申请的事项的问题,是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
-
不服仲裁到劳动法院去起诉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04不服劳动仲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即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劳动仲裁庭审事项流程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2-20劳动仲裁开庭后的庭审程序如下: 1.由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宣布开庭。 2.由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核对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基本情况,宣布案由。 3.宣布仲裁庭的组成人员和记录人员名单,告知双方当事人有关的权利与义务,并询问双方当事人是否对仲裁庭的组成人员申请回避。 4.进行庭审调查。 5.进行庭审辩论。 6.进行评议与裁决。
-
劳动仲裁时效:对方未应诉,如何应对?贵州在线咨询 2024-12-24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如果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仲裁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当事人无法在规定期限内申请仲裁,仲裁时效将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