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救助导致死亡是否算犯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5 16:51:01 468 人看过

有救助义务没有救助导致死亡,是否算犯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分别是:

1、遇到路人受伤,能救而没有救助导致死亡的,不构成犯罪。如果有救助义务而没有救才构成犯罪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普通群众对伤者有救助的义务,没救导致死亡的,不违法犯罪,只是违反道德伦理;

2、但是如果是正在上班的警察、医生或正在出车的救护车,是有救助伤者的义务的,如果能救而没有救导致伤者死亡的,可能构成渎职。

见死不救若构成犯罪需满足哪几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即不作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一、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必要条件是怎样的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消极地不去实施自己有义务实施且能够实施的行为。不作为是人的消极行为,但不是所有的消极行为都属于刑法上的不作为。由“不作为”的定义可知,刑法上的不作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不作为犯罪成立的前提条件。这里的“义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来源:

(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这里的“法律”包括狭义的法律以及法令、法规等)

(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这类义务以行为人具有某种身份或从事某种业务并正在执行为前提。

(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4)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即当先行行为危及他人权益时,行为人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止、排除和避免危险发生。

2、行为人能履行特定义务而未履行。“能履行义务”不仅意味着行为人具有防止结果发生的积极行为的可能性,而且意味着具有防止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即行为人能采取措施,并且此措施可能防止结果发生。

3、由于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而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结果。这是不作为行为达到犯罪程度的客观标志。换句话说,就是行为人履行作为义务可以避免结果发生时,不作为才可能成立犯罪。

二、医生不救人违法吗

要判断医生见死不救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对该行为的性质进行认定。我国的刑法理论对于构成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是有明确规定的。作为义务来源有四种:(1)法律明文的规定义务。(2)职务或义务要求的业务。(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4)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医生在工作期间见死不救导致患者死亡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不作为行为,而要认定该不作为行为是否构成不作为犯罪就要判断医生对于死去的患者是否存在作为义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6日 04:4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医疗事故导致死亡,如何寻求法律救助
    如果医疗事故死亡的话,那么起诉可以由法定代理人来进行起诉。具体而言,死亡之后那么其近亲属还是可以起诉的,即先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如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那么可以以鉴定结论为依据向法院起诉,并要求医院承担医疗事故赔偿责任。这个医疗事故的赔偿可以根据具体的赔偿标准来,可以赔偿死亡赔偿金。医疗事故死亡赔偿项目(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
    2023-07-02
    304人看过
  • 会道门致人死亡罪有没有组织导致?
    组织会道门致人死亡罪的量刑规则:1、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3、属于情节较轻情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组织会道门致人死亡罪既遂怎么判刑?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条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
    2023-07-28
    272人看过
  •  导致他人死亡的罪犯要件
    故意杀人罪的四项构成要件包括:1.侵犯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2.客观表现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3.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本罪从轻或减轻处罚;4.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故意杀人罪的四项构成要件如下: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本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本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故 意 杀 人 罪 的 四 要 件 是 什 么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的四要件包括:1. 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发生。2. 杀人:包括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
    2023-09-05
    116人看过
  • 紧急救助会否导致责任
    法律综合知识
    一、紧急救助会否导致责任在法律领域,对于紧急救助行为是否会导致责任承担的问题,我国法律给出了明确的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2.这一规定体现了对见义勇为者的法律保护,鼓励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积极伸出援手,而无须担心因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紧急救助行为不会导致救助人承担民事责任。二、紧急救助侵权纠纷答辩状当涉及紧急救助侵权纠纷时,答辩状的撰写至关重要。1.答辩状的首部应明确标题、答辩人的基本情况以及答辩事由。2.在答辩理由部分,应针对原告在诉状中提出的事实和理由进行逐一反驳,并可以提出相反的事实、证据和理由,以证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3.在尾部和附项部分,需写明呈送的机关、答辩人的签名或盖章、日期以及附带的证物、书证等。在撰写答辩状时,应确保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以便让法院更好地理解自己
    2024-07-07
    275人看过
  • 救人导致死亡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在合法、合情、合理的救援行动中,虽然此类行为并非民法上意义上的侵权行为,但是若由于救援人员在实施过程中的诊治、处理措施存在过失或不当之处,那么他们就应在其过错限度内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侵权行为人如因疏忽或故意导致对他人人身权益产生伤害的,必须承担起由此引发的侵权赔偿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24-07-27
    155人看过
  • 投毒导致狗死亡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认定
    一、投毒导致狗死亡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认定投毒毒死狗的,如果投毒的行为仅仅是为了毒死狗,且该狗的价值不足五千元的,则毒死狗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如果该狗的价值达到五千元的,则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如果投毒的目的是毒死狗但是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如果毒死狗的毒药或者狗的尸体流向水井、河流、食物,可能造成不确定的多人中毒死亡,则构成投毒罪。如果毒死狗的目的是让某个特定的人吃了狗肉后被毒死的,则还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投放危险物质罪会怎么判投放危险物质罪的量刑标准:1.投放毒害性物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
    2023-12-04
    71人看过
  • 杀人而没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算故意杀人罪吗
    依然算故意杀人罪。区分故意杀人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主观状态。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未遂),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内容为剥夺他人生命即杀人,杀人行为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既遂;没有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中止或者预备。犯本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如:(1)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2)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3)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
    2024-02-05
    281人看过
  •  杀人救助是否构成犯罪?
    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不法侵害时,对侵害人采取制止行为并造成损害的自我保护行为。如果该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则不构成犯罪。正当防卫的判断需要考虑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行为是否合理。是否杀人构成犯罪,需要判断其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如果是正当防卫,那么就不构成犯罪。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决定是否构成犯罪?在刑法中,正当防卫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原则,它指的是在面临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侵害,采取的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的制止行为。然而,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决定是否构成犯罪,这是司法实践中需要认真审查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包括:正在发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采取的防卫行为符合法律规定;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之间存在
    2023-08-27
    485人看过
  • 妻子不履行救助义务致夫死亡构成何罪
    案情:被告人孙某,女,42岁,汉族,小学文化,农民。被告人孙某于1983年同胡某结婚,婚后感情一般,1997年后夫妻关系逐渐恶化,至2001年10月19日因故再次发生口角打架而分居。被告人孙某和女儿住在临的小卖部内,胡某住原宅院内。2001年11月12日下午5时许,被告人孙某和其弟回家检查通往小卖部的电源时,发现胡某躺在床上,口不能语,身不能动,不省人事,被告人孙某见状,既不将胡某送医院诊治,也不请医生诊断,而是和其弟将胡某抬放在大门外的地上通风,未采取任何救助措施,当晚二人又将胡某抬到街对面一间闲置的小屋内,不给予其照料。11月14日晚,被告人孙某之弟找到孙某将胡某抬回家中放在床上,同年11月15日上午8时许,被告人孙某的父亲前去看望胡某时,发现胡某已经死亡。审判:洛阳高新开发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法律规定的夫妻间的扶养义务,包含了对扶养一方的健康、生命的关心,照料和救助,被告人孙某在发
    2023-05-01
    246人看过
  •  是否犯有过失致死罪?
    这段内容讲述的是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相关规定。该罪名指的是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可能会导致他人死亡,从而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该罪行的刑罚会有所不同,其中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如果该行为触犯了其他法律规定,则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当然,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犯罪行为。这个罪名指的是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可能会导致他人死亡,从而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过 失 致 人 死 亡 罪 如 何 判 断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不慎或违反规章制度等过失行为,导致他人死亡或受伤的行为。判断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过失,以及其过失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首先,行为人是否具有过失是判断过失致人死亡罪
    2023-09-14
    145人看过
  •  因下班路途事故导致死亡是否算工伤?
    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步骤包括受理报案、现场处理、责任认定、裁决处罚、损害赔偿调解和向法院起诉。在受理报案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处理,并查清交通事故事实。在责任认定后,应根据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作用大小等对当事人进行相应的处罚。接着进行损害赔偿调解,并制作并发给损害赔偿调解书。如调解无效,则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死亡被认定为工伤。依照法律规定,上下班途中,若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则属于工伤。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步骤是什么1、受理报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当事人或其他人的报案之后,按照管辖范围予以立案;2、现场处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收集证据;3、责任认定。在查清交通事故事实的基础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事故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作
    2024-03-18
    394人看过
  • 劳动者无证驾驶导致死亡是否算工伤?
    劳动者无证驾驶车辆在上下班途中被机动车伤害死亡的认定为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劳动者非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劳动者非工伤死亡赔偿标准:丧葬费用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2个月;一次性救济金直系亲属一人的,为死者本人工资6个月;两人为本人工资的9个月;三人及以上,为死者本人工资的12个月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职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
    2023-07-03
    90人看过
  • 员工违规导致死亡算工亡吗
    我国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原则,即发生工亡,不管行为人有无过错,只要有损害结果,就应认定为工伤。当然,我们应区别意外疏忽和蓄意违章两种情况,凡属意外疏忽,即使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负伤、致残、死亡负有责任或过错,一般都应认定为工伤,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果属于违法犯罪行为、自杀自残行为、斗殴、酗酒、蓄意违章造成伤残亡的,不应认定为工伤。而蓄意违章一般是指恶劣的故意行为,包括凭主观臆断,以制造事故达到个人目的的违章行为等。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劳动者在工作或视同工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其它原因造成了对人身的侵害,为了鉴定该侵害的主体而对过程进行的定性的行为。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一般由劳动行政部门来确认。一、哪些情况属于工伤(一)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
    2023-03-17
    449人看过
  • 一起喝酒导致有人死亡,是否有责任
    当我们与他人共饮时若发生了人员死亡事件,那么我们应当审视当时的情况并分析其他参与宴席的人是否存在相应的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如果在场人明晓过度饮酒将会对其特定的对象产生身体上的损伤,却未能予以有效的劝导和阻止,那么便可判断他们存在着诱导或者促成他人陷入醉态的主观恶意。在此种情形下,倘若过量饮酒之后,他们未能秉持负责任的态度,提供必要的照料并将饮酒者安全送回家中,且因此引发的人身伤亡事故,所有参与聚会以及共饮的人都构成了民法意义上的过失行为。这样的过失行为与过量饮酒导致身体损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性,满足了侵权赔偿责任所需的构成要素,他们也应担负相应的违法责任,即进行损害赔偿。《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24-08-15
    37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车祸致人死亡是否能申请救助基金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18
      受害人可以申请救助基金。受害人不能按照交强险制度和侵权人得到赔偿时,可以通过救助基金的救助,获得及时抢救或者适当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一)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的;(二)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的;(三)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
    • 抢救不及时导致死亡和抢救无效导致死亡,这两个有区别吗?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20
      这个从法律上讲是有区别的,前者较为严重一些,后者轻微一些,说的是对死亡这个结果。
    • 因医院没有抢救导致死亡,该怎么办?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31
      起诉医院,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或者司法鉴定。先封存病历。
    • 劝酒导致人死亡的人是否有罪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8-18
      要看实际情况。根据刑法相关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构成犯罪。劝酒者对喝酒人如果应当知道对方有不能喝酒的疾病,但仍拼命劝对方喝酒;那就属于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社会危险性,但由于疏忽大意而实施了,属于过失犯罪,其行为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 没有及时救治导致死亡的案件如何诉讼?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18
      根据我国的《工伤赔偿标准》《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