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抚顺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文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鼓励公平交易,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关联法规:第二条凡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以下简称经营者)必须遵守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在交易中违反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排挤竞争对手,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第四条市、县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鼓励、支持和保护一切组织和个人利用投诉或者大众传播媒介等手段,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监督检查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可以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第二章不正当竞争行为第六条经营者不得有下列假冒注册商标行为:(一)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二)销售明知或者应知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的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第七条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仿冒、伪造他人商品名称、包装、装潢、标识、标志的行为:(一)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或者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二)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以及表示其名称、姓名的标志、图形、文字、代号和其他标识;(三)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专利标志、许可证等;(四)伪造商品产地、加工地和制造地。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质量、价格、性能、用途、规格、等级、成分、有效期限、产地、制造者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本条所称其他方法是:(一)指使或者雇佣他人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二)作引人误解的虚假演示和说明;(三)散发、张贴、邮寄、传送引人误解的产品说明书或者其他宣传材料;(四)在经营场所内外作引人误解的文字标注、说明或者解释;(五)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作引人误解的或者虚假的宣传报道。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第九条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一)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二)弄虚作假,故意不让购买者中奖或者不中最高奖;(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金或者其他奖励方式最高奖的价值折算超过五千元;(四)最高奖金或者其他奖励方式最高奖的价值折算超过五千元的促销活动;
-
【不正当竞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的界定
472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论文】反不正当竞争和知识产权法
88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
390人看过
-
【反不当竞争法】法律交叉与不正当竞争
490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解析高新技术不正当竞争纠纷
479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反不正当竞争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48人看过
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采用符合国家法律、遵守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信守诚实信用原则的商业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行为。正当竞争主要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来取得竞争的胜利。 正当竞争具有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利益,提高劳动生产... 更多>
-
反不正当竞争法2018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11我们知道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的法律。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下反不正当竞争法2018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为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目标,更好地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商总局综合各方意见,
-
规制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是反不正当竞争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28红灿说,这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一大亮点。在执法过程中,对于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一般采取审慎包容的态度,既要鼓励创业、创新,也要维护好市场竞争秩序,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此外,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断,需要较高
-
在新xx反不正当竞争条例是如何的?贵州在线咨询 2023-04-05在新疆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的问题上,《珠海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规定,企业与员工约定竞业限制的,在竞业限制期间应当按照竞业限制协议中的约定向该员工支付补偿费;没有约定的,年补偿费不得低于该员工离职前一年从该企业获得的年报酬总额的二分之一。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业秘密侵权案有关问题的意见(试行)》中规定,有效的竞业限制规定一般应符合三个条件,其中之一是“应给受限制人不低于原单位基本工资收入的经
-
-
XXX是否反不正当竞争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1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2、限购排挤行为 限购排挤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