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争议调解劳动机构当有新思路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0 10:14:02 306 人看过

据有关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职工愿意在劳动争议发生后通过调解来解决,但目前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仅有一成多,而且即使企业设有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其调解功能也呈弱化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职工盼望劳动争议调解机构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将劳动争议用调解方式妥善解决;劳动争议机构设置应当求新图变,适应劳动关系发展的新变化。

大多数劳动者盼望用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的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追逐利润的冲动与渴望,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经营者常常会越过法律的禁止线,去夺取处于弱者地位的劳动者的利益,劳动争议因此引起。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具有通过调解解决劳动争议的强烈愿望,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首先,用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有利于弥合当事人的关系,不至于危及劳动者的饭碗;其次,用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成本最小,劳动者能够承担得起;第三,劳动者欢迎用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也反映了他们对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期盼。

目前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设置不尽合理。为什么过去企业普遍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呈萎缩状态?这是有深刻原因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的权利扩展了,其与劳动者之间不仅有合作的一面,还有利益冲突的另一面,这在非公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根据国家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国有企业在企业数量中仅占16.1%。在非公企业占企业总量80%多的情况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旧设立于企业,其处境难免尴尬。现在企业工会工作人员多数是兼职的,他们的主要身份是受企业雇佣的劳动者,是被管理者。这样的身份,在发生劳动争议后,让他们主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无疑会大大增加其职业风险。即使设立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其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所以,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应当有新的思路,尽量使之摆脱用人单位的影响与制约。

对于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立的设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应当脱离开企业,可以考虑设立于乡镇和街道工会,其组成人员可以有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代表和劳动仲裁方面代表(兼职)。这样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具有的优点是:减少基层工会和职工的压力;可以逐步建起一支调解劳动争议的专业化队伍;使劳动争议调解向仲裁渗透,以增强调解的权威性。为什么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对于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的比率高,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于劳动争议调解往往成功的少?除了机构设置不合理外,用人单位可以轻视被自己管理的调解人,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具有对于案件的裁决权,这就是权力部门的权威所在。如果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适当吸收仲裁机构的代表,使调解与仲裁有机衔接,可增强调解的权威性,并为下一步的仲裁机构适度提前介入案件打下基础,如果争议处理发展到仲裁阶段,可以较快地将案件处理完毕。

劳动争议调解中工会组织的立场。工会组织在劳动争议调解中,应当站在法律的立场和公正的立场上,因为法律的立场就涵盖了对劳动者利益的一定程度倾斜。何况调解不是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定程序,作为调解人只有取得双方当事人的信任,他们才同意调解,接受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意见。劳动争议部分是由于劳动者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引起的,依法、公正处理争议,不就是对实施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的否定与一定程度的纠偏吗?!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要求党和政府在积极促进社会和谐中要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应当集中精力解决好劳动争议调解问题,满足广大职工对于劳动争议调解处理的强烈要求和愿望,为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作出贡献,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4日 13: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机构相关文章
  • 劳动争议当事人如何申请调解委员会调解争议?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及《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的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争议,可以书面形式提出,也可以口头形式提出。以书面形式要提交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申请书中应写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姓名或名称、性别、年龄、工作部门、工种及劳动合同的有关内容等事项,同时要写明请求的内容、事实和理由。如果劳动者人数在3人以上,且有共同理由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活动。调解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将在3日内告知申请人对方是否愿意调解的想法,并在4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对不予受理的,应向申请人说明理由。对该劳动争议是否受理存在分歧的,由调解委员会主任决定。
    2023-06-09
    355人看过
  • 新鲜事:微信调解劳动争议
    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微信调解平台正式启用。今后,有调解意愿的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将可在该院法官的主持下通过微信方式在线调解。据了解,该平台试运行2个月以来共调解各类劳动纠纷案件20余起,调解成功率100%,取得了采用该形式进行案件纠纷调解当事人的一致好评。北京二中院劳动争议案件办公室主任刘主任介绍,北京法院劳动纠纷案件多而人手少,法官往往同时承办多起案件,在开庭审判、外出调查、合议案件等工作中,不便接听电话,造成一些当事人反映法官较难联系,而法官在繁忙工作中很难抽出整块时间开展调解工作,极大影响了调解的效果和效率。即使利用庭审调解和庭后电话调解方式来处理如此庞大的案件量,不但增加当事人的负担,而且也加大了法官的工作量。我院此次创造性地将微信聊天室设为网上调解室,推动了司法调解从传统的当面调解、电话调解等线下调解模式,向线上延伸,形成了O2O多元化调解模式。刘主任说。为保
    2023-06-09
    477人看过
  • 各级工会不断创新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工人日报北京9月20日电(于宛尼丁军杰)从今天全总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各地工会组织近年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创新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机制,涌现出许多新经验新成果。建立法院委托工会调解劳动争议案件制度。山东、辽宁、江苏、四川等省工会与人民法院共同开展了由法院委托工会组织和特邀调解员调解进入诉讼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工作。青岛市各级工会、法院全面推广委托调解工作。全市12个区(市)工会受理委托调解案件218件,调解结案211件,调解成功率达97%。建立职工维权合议庭制度。辽宁省本溪、鞍山等一些县市工会会同人民法院成立了职工维权合议庭。职工维权合议庭是人民法院设立的专门合议庭,由一名审判长与一名以上职工陪审员组成,专门审理与职工权益相关的劳动争议案件。职工陪审员在调解阶段是调解员,在审判阶段是审判员,在执行阶段是监督员。建立中心调解庭和首席调解员制度。江苏省宜兴市70%的乡镇工会建立“中心调
    2023-06-08
    156人看过
  • 关于建立和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意见
    西安交通大学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暂行条例(2001年10月18日校长办公会议通过)西交工[2001]2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及时妥善处理学校内部发生的劳动争议,保障单位、部门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管理及工作秩序,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陕西省劳动争议处理实施办法》,学校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并制定本条例。第二条调解委员会是调解学校内部劳动争议的组织。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接受上级工会和陕西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指导。第三条调解委员会依法调解学校内部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一)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二)因开除、除名、辞退和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调解的其它劳动争议。本校内人员同非本校
    2023-08-17
    388人看过
  • 行政调解是否构成劳动争议
    调解劳动争议的行为并不属于行政调解。劳动争议的调解主体为调解组织,对象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行政调解则是涉及相对人和有关政府之间的制度。当事人之间存在劳动争议,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和行政调解有什么区别?1、法律法规依据不同,劳动争议调解程序依据的法律法规是《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等;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依据的法律法规除《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2、申请的条件不同:调解不是劳动争议的必须程序,而仲裁是通过诉讼解决劳动争议的必须程序。3、申请时效和处理期限不同: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当自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30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2023-07-28
    445人看过
  • 劳动争议的调解机构有什么样的,如何规定的?
    一、劳动争议的调解机构有什么样的,如何规定的?劳动争议的调解机构包括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二)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三)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于什么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的劳动争议:(一)因确认劳动关系
    2024-01-08
    170人看过
  • 北京建立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
    北京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梁伟,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等领导向8个区、县授予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牌匾;向8个律师事务所颁发签约律师事务所聘书。这标志着北京市的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正式开始运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以来,北京市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度上升,劳动仲裁机构和法院的压力越来越大。为将劳动争议化解在源头和基层,北京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市司法局整合三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共同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它以推动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建设,完善企业调解组织为重点,形成企业调解与区域调解的网络化全覆盖。通过三方联动,促使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及区域调解组织充分发挥其化解矛盾、前期调解的作用,努力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三方联动机制的建立也是北京市总工会实现工会社会化维权机制建设的具体实践。市总工会依托三级职工服务体系,在市、区县的职工服务(帮扶)中心内建设劳动争
    2023-06-07
    196人看过
  • 哪些劳动争议可以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
    根据法律规定,调解委员会调解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因职工被辞退、开除、辞退、辞职、自愿辞职引起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社会保险、福利等规定引起的争议,培训、劳动保护;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调解的其他争议;有劳动争议的。相关知识:劳动争议调解是企业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方式之一。事实上,调解可以贯穿于劳动争议解决的全过程。它不仅是指企业劳动争议进入仲裁或诉讼后,由仲裁委员会或法院评估的调解工作,也是指企业调解委员会对企业劳动争议的调解活动。这里的调解指的是后者。企业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活动,主要是指调解委员会在受理纠纷双方当事人的调解申请后,应当首先查明事实,明确责任,并在此基础上,依照有关法律和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的规定劳动合同通过自身的说服和诱导,最终促使双方在自愿达成解决劳动争议的前提下,相互让步协商达成协议。
    2023-05-31
    419人看过
  • 全国首创劳动争议可网上调解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平台开通劳动纠纷可网上解决全省统一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平台日前开通,扬州市人社部门首创互联网调节劳动争议服务。往后扬州劳动者今后发生劳动纠纷时,在前往人社部门咨询、拨打12333劳动保障热线的基础上,可通过用手机上网来调解。据扬州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劳动者遇到劳动人事争议,在网上提交信息后,可按照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或补偿金、履行聘用合同、解除人事关系、转移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以及其他六个服务目录来选择调解专家解答。平台提供了84位调解专家供劳动者挑选。这些仲裁员都是省市优秀、十佳仲裁员以及各地的业务骨干,具有良好的沟通调解能力。在这84位专家中,有5位来自扬州地区。网上劳动调解三步走第一步:登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平台(http://tjfw.jshrss.gov.cn/),或者是在手机上下载相关APP。劳动者也可以致电12333,
    2023-06-07
    81人看过
  • 劳动争议   调解单一
    调解委员会
    一、申请调解。发生劳动人事争议,当事人可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调解组织提出调解申请。二、受理调解申请。调解组织接到调解申请后,应当及时对调解申请进行审查,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三、开展调解。调解委员会接到调解申请后,应对调解申请书进行审查,看其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和范围。四、调解协议的仲裁审查确认。达成调解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15日内共同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审查确认申请。五、告知申请仲裁的权利。当事人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未经仲裁审查确认且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一、劳动仲裁时效过了怎么起诉不是,还是要先申请劳动仲裁,待仲裁委员会作出超过仲裁时效驳回申请的决定后才能够诉讼。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之间的劳动争议进行了仲裁,并且依法作出了仲裁裁决
    2023-03-08
    106人看过
  • 全面构建劳动争议诉调对接体系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之际,为了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泉山区法院通过调研并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司法局和区总工会等有关部门多次座谈协商,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制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劳动争议细则),实行诉前在法院和社区、诉中在业务庭进行调解的机制,从而实现了全面构建劳动争议的诉调对接体系。为了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纠纷,不断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和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处理劳动纠纷案件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有机衔接,努力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今年初,泉山法院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和省高院、省总工会《关于委托工会组织和特邀调解员
    2023-06-08
    343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析:第四条【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协商和解】
    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解析】本条是关于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一单位进行协商和解的规定。劳动争议的协商是指发生争议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自行协商,或者劳动者请工会或者其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从而使当事人的矛盾得以化解,自愿就争议事项达成协议,使劳动争议及时得到解决的一种活动。这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个环节。发生劳动争议后,由当事人双方进行协商和解,有利于使劳动争议在比较平和的气氛中得到解决,防止矛盾激化,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动法没有规定劳动争议的协商和解制度。国务院于1993年出台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协商和解问题,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本法在《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除了规定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和解外,还增加规定了
    2023-06-07
    104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析:第八条【劳动争议处理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解析】本条是关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规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通常也称为劳动关系三方原则。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976年144号《三方协商促进国际劳工标准公约》规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和工人三方之间,就制定和实施经济和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即由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如劳动立法、经济与社会政策的制定、就业与劳动条件、工资水平、劳动标准、职业培训、社会保障、职业安全与卫生、劳动争议处理以及对产业行为的规范管理。协商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国际上许多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实践证明这一机制能够缓解劳资矛盾、稳定劳动关系,能够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
    2023-06-07
    335人看过
  • 有效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有效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构成要件有哪些解决劳动纠纷的一个重要手段便是采用劳动争议调解。但是需要满足相关特定的条件才能够提出调解请求。举例来说,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若用人单位未能依照法律规定予以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那么此时劳动者便可提出调解请求。同样地,当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条款,未按时足额支付员工薪酬福利,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或因未尽到安全保障责任而导致事故发生,以及劳动者认为其与性别、民族、宗教信仰、残疾、传染病等因素相关的劳动权益遭受侵犯时,均有权提出调解请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职工代表及企业代表共同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选产生,而企业代表则由企业负责人指派。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当事人既可以选择前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也可以选择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者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备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机构进行申请调解。值得注意的是,劳
    2024-07-11
    386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据此,劳动者发现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举报。如果该劳动行政部门执法不当或劳动者对处理结果不服,劳动者可以另行提起行政诉讼。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纠纷... 更多>

    #劳动机构
    相关咨询
    • 的调解机构,劳动争议的调解原则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9
      一、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用人单位应当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便及时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建立和谐、良好的劳动关系,但用人单位不是必须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成,《劳动法》规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具体规定,应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推举的职工代表、厂长或经理指定的企业代表、企业工会指定的企业工会代表三方组成。因此,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为由职
    • 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如何设立?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11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调解机构调解专指用人单位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所进行的调解。 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 (一)劳动争议调解机构 用人单位应当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便及时解决用人单位
    • 劳动争议有一组调解机构可以申请调解吗
      香港在线咨询 2023-10-14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以下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与劳动争议诉讼的调解机构之间存在劳动争议关系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1-26
      劳动争议应当先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前置程序,未经劳动仲裁人民法院不予立案。劳动法之所以把劳动争议仲裁作为诉讼的必经程序,是有原因的。首先,为了缓和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立法者不希望把劳动争议都推倒法院以诉讼方式解决,而是希望主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来解决,即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解决不了,也可以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矛盾激化。其次,有些劳动争议涉及的专业性很强,
    • 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向什么机构申请调解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04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二)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三)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