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涉嫌故意伤人罪,按照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当然,未成年犯罪需要根据犯罪人的实际年龄和犯罪情节来看,一般会适当减轻处罚。
如何构成侮辱、诽谤罪
侮辱罪、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1、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2、主体要件:侮辱诽谤罪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3、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4、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恶意侮辱侮辱就一定会被判刑吗?
216人看过
-
诋毁侮辱被判刑?
216人看过
-
侮辱国徽罪被人抓住会判多少年
199人看过
-
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有侮辱人格该怎么办
265人看过
-
未成年人同学被侮辱有伤害赔偿吗
316人看过
-
未成年人是否有资格受到侮辱罪的惩罚?
182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未成年人可否用网络进行侮辱?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14沉溺网络,又称网络成瘾症,是一种过度使用、依赖互联网的心理疾病。未成年人自制力较差,好奇心强,患有网络成瘾症的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一些未成年人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对此,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国家在防止未成年人沉溺网络方面的责任作出了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在具体措施上,一是,中小学校周边不得设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
-
未成年侮辱罪的判刑标准是什么呢?浙江在线咨询 2023-10-29法律分析 已满十六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侮辱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是十四至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行为,不会受到刑事处罚,而是由监护人进行教育或由政府进行收容教养。法律依据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
侮辱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构成侮辱罪是否需要判刑,侮辱罪如何处罚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05构成侮辱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侮辱罪属于“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告诉才处理”,根据刑法第38条的规定,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刑法之所以侮辱罪要告诉才处理,是考虑到侮辱行为大都发生在家庭成员、邻居、同事之间或日常生活之中,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且社会危害性不是
-
未成年人犯罪是否会被判刑,如果在犯罪的时候是未成年人会被判刑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30要考虑刑罚判刑,首先要知道该当事人是不是特殊主体,也就是说年龄是否成年,是否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如果犯罪的时候是未成年人,那么会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之内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并处罚金,如果(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
-
警察侮辱他人是否会被起诉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24仅对他人进行恶意言语攻击的行为虽然仅构成了民事侵权行为,但同样属于违法行为范畴。然而,这种行为通常不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因此,通常情况下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如果执法人员违法执法,当事人可以选择向该执法人员所属的单位——派出所或公安局提出投诉。另一方面,如果所涉违法行为是职务行为,当事人也可以向上述机构的上级——部门或县、区级别的政府提出行政复议,或者向当地法院提出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