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具备缓刑适用条件的能宣告缓刑:
1、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其犯罪情节较轻、确有悔罪表现;
3、无再犯危险、宣告缓刑对其所在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一、非法所得未缴纳罚金能不能宣告缓刑
非法所得未能缴纳一般不能宣告缓刑。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犯罪分子不依法退赔违法所得的,不能认定为有悔罪的表现,所以一般是不能判处缓刑的。宣告缓刑要求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较轻、确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危险且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
二、非法采矿罪是否能判缓刑
对于构成非法采矿罪的犯罪分子,若其符合缓刑的相关适用条件则是可以判处其缓刑的。《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宣告缓刑。
三、怎样理解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缓刑的本质是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但是暂时不执行刑罚,在从判决确定之日起的三年内是缓刑考验期,要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
法律依据为《刑法》第72、第74条规定。但缓刑的适用要具备以下条件,缓刑主要适用于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具备情节较轻,悔罪,无再犯罪危险,对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犯罪分子,是宽严相济政策的体现。
最后,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也就是说法律宣告有罪并判处三年的有期徒刑,但是缓刑,不用去执行刑法,不用去坐牢。
-
故意伤害罪能不能宣告缓刑,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249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能不能假释,犯故意伤害罪怎样争取缓刑?
400人看过
-
现在新刑法能不能判缓,故意伤害轻伤
217人看过
-
轻伤赔偿了能不能被宣告缓刑
186人看过
-
故意伤害缓刑能当法人吗
199人看过
-
缓刑能不能根据刑法的规定宣判
81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轻伤能不能告故意伤害罪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28故意伤害罪刑事拘留期限最长不超过37天,你朋友是否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如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建议及时委托律师介入,接洽办案机关,了解案情,会见犯罪嫌疑人,制定相应的辩护策略,发现乃至争取从轻情节,最后在量刑上获得从轻乃至减轻处罚。
-
宣告缓刑的能不能减刑湖南在线咨询 2022-09-03对于大家可能都会有一些了解,缓刑就是被定罪之后一段时间内对被判刑人进行考察,看看会不会再对社会有法律危害。那么对于宣告缓刑的能否的问题,下面我将做简要介绍。根据我国《》的规定,对于被判处、三年以下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特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可见,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的
-
能否以故意伤害罪缓刑?香港在线咨询 2024-12-24缓刑适用规定: (1)对于犯有故意伤害罪,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被告人,如其积极赔偿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经济损失,则可适用缓刑。 (2)对于犯有故意伤害罪,法定刑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宣告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被告人,若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则可适用缓刑: ①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 ②被害人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 ③被告人积极赔
-
能否为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的罪犯再犯新罪并宣告缓刑?香港在线咨询 2024-12-0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以下犯罪行为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 1. 犯罪情节较轻; 2. 有悔罪表现; 3.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情况,可以宣告缓刑。
-
故意伤害罪能判缓刑吗, 故意伤害罪能判缓刑吗, 缓刑的条件又是什么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22一、故意伤害罪能判缓刑吗缓刑适用条件:(1)犯故意伤害罪,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经济损失的,可以适用缓刑。(2)犯故意伤害罪,法定刑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宣告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适用缓刑:①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②被害人有明显过错或者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③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及其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