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婚一年离婚孩子抚养权归谁抚养
结婚一年离婚孩子抚养权归属如下:
1.不满两周岁的非婚生子女抚养权归母亲;
2.已满两周岁的子女,抚养权根据父母双方的约定确认,若无法达成协商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3.子女已满八周岁的,确认抚养权归属时,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二、怎么争夺孩子抚养权
1.突出自己的优势,包括工资收入、教育程度等等;
2.突出自己及自己父母的基本条件;
3.证明孩子有长期与自己生活的习惯;
4.证明对方存在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
5.争取获得孩子的认可。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三、孩子抚养权协议书是否需要公证
孩子抚养权协议书不是一定需要公证。根据法律规定,只要协议书内容不违法、协议由当事人自愿签订、双方当事人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协议书由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后,协议书即具有法律效力。而进行公证的,只是对保证协议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予以证明,但是否经过公证,对协议书本身的法律效力不会产生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n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n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离婚孩子非亲生抚养权归谁?孩子的抚养权归谁?
439人看过
-
离婚了孩子在哪方抚养,孩子抚养权归谁?
412人看过
-
孩子的抚养权离婚后归谁
480人看过
-
没结婚,有小孩子,孩子抚养权归谁
455人看过
-
孩子没有结婚证,抚养权归谁
274人看过
-
夫妻离婚抚养权孩子归谁
87人看过
-
离婚后孩子归谁抚养?离婚后抚养权归哪一方?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20夫妻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要支付至子女成年,即18周岁。法院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的保护孩子的利益,也就是说看双方的经济等各方面的条件,当然如果孩子在哺乳期应该会归女方,孩子有一定行为能力,法院会询问孩子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
-
没领结婚证离婚孩子归谁抚养,没有结婚证孩子抚养权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30没有结婚生的子女与结婚后生的子女,享有同样的权利,没有扶养孩子一方应支付抚养费,抚养费一般是一方收入的20-30%。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 抚养权方面,要按照那一方的抚养对孩子成长有利原则,法院确定抚养权时会综合考虑孩子现在的生活状态、夫妻双方的工作收入及道德方面在夫妻婚姻关系中是否有过错及孩子是否一直由一方父母在抚养等因素来判断。 2岁以下的小孩一般判给母亲抚养,除非女方有不适合抚
-
深圳离婚怎么离, 孩子抚养权归谁, 离婚两个孩子抚养权归谁哪一方?江苏在线咨询 2022-05-04离婚事宜: 1,离婚有协商和起诉两种方法,若协商不成只能起诉; 2,若在深圳住满一年,可以在深圳办理离婚; 3,若双方都同意,可以办理速裁,一周内就可以办好; 4,抚养权方面,要按照那一方的抚养对孩子成长有利原则。2岁以下的小孩一般判给母亲抚养。抚养费一般是一方收入的20-30%; 5,财产方面一般是平分,若一方有过错,可以少分或不分财产。 若一方有家庭暴力(需有报警回执等证据),可认为这一方有过
-
无力抚养孩子离婚孩子抚养权是归谁湖南在线咨询 2023-05-04父母都有抚养孩子的义务,双方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抚养孩子。 抚养权可以由双方进行协商,若是协商不成,法院会根据哪一方能给孩子更好的经济条件、教育资源、感情陪护等因素综合判决。
-
离婚孩子一岁半归谁抚养权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22法院将根据双方实际条件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确定孩子归属。但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有权探视并支付抚养费。抚养费标准,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按固定收入的20-30%支付抚养费;无固定收入的,由法院根据孩子实际支出、当地的生活水平及双方经济状况综合认定。